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9357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撑体系,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 结合的支撑体系。属于土质工程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挖基坑是基础工程。针对场地条件限制,基坑支护 的结构形式受环境及基坑深度影响,很多基坑支护由于需要解决基坑中部土压 力问题,因此无法采用一般的锚索及重力式悬臂挡墙形式。现有技术中,对这 些基坑支护一般采用全部角支撑,以解决基坑中部土压力问题。但由全部角支 撑构成的支撑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1)普通全部角支撑的支撑长度过长,使 支撑结构稳定性较差,安全系数低。(2)全部角支撑占有的施工空间较大,使 开挖基坑不方便,影响基坑的施工进度,施工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全部角 支撑结构在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都不适合基坑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一般角支撑存在安全系数低、施工周期长、 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其结构特点在于由桁架和 斜角支撑梁构成,桁架设置在基坑侧壁的中部,斜角支撑梁设置在基坑的转角 处;构成由桁架支撑基坑中部、由斜角支撑梁支撑基坑转角部分的支撑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式是所述斜角支撑梁的一端可以支撑在基坑 转角上、另一端可以支撑在桁架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式是桁架和斜角支撑梁可以固定连接构成整
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由于位于基坑中部的立体桁架支撑和位于基坑转 角部分的角支撑梁支撑构成,使基坑土压力传递到桁架的南北(或东西)两端, 具有如下方面的有益效果(1)具有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的效果。(2)由于 中部立体桁架支撑占用空间小,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由全部角支撑构成的支撑 体系存在占有空间大、施工不方便(特别是施工场地面积小)的缺陷,为主体结构提供更大的施工空间。(3)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体系的造价较全角支撑的 造价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桁架3和斜角支撑梁2构成,桁架3设置在基 坑1侧壁的中部,斜角支撑梁2设置在基坑1的转角处;构成由桁架3支撑基 坑1中部、由斜角支撑梁2支撑基坑1转角部分的支撑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基坑中部土体土对桁架存在土压力时,将
在桁架两端产生一个与桁架垂直的作用力,而斜角支撑梁将在桁架末端产生一 个斜向支撑力,根据力的合成,上述两个力会合成一个与桁架平衡方向的作用 力,从而使基坑中部土体土压力传递至南北两端。因而,具有稳定性好、安全 系数高的效果。同时,由于中部立体桁架支撑占用空间小,为主体结构提供更 大的施工空间,且该支撑体系的造价较全角支撑的造价低。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斜角支撑梁3的一端支撑在基坑1的转角上,斜角支 撑梁3的另一端支撑在桁架3的末端,其余同实施例l。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桁架3和斜角支撑梁2固定连接构成整体结构,其余
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设计时可以灵活采用角撑结合空间桁架的 内支撑支护体系,即在转角部位采用一般的角支撑,在基坑中部采用桁架支撑 的布撑方式,将基坑中部土体土压力传递至南北两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角撑及空间桁架解决了场地限制时,基坑支护选型问 题;且中部桁架撑部位占用空间小,为主体结构提供更大的施工空间,造价较 全部角支撑低。
权利要求1、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由桁架(3)和斜角支撑梁(2)构成,桁架(3)设置在基坑(1)侧壁的中部,斜角支撑梁(2)设置在基坑(1)的转角处;构成由桁架(3)支撑基坑(1)中部、由斜角支撑梁(2)支撑基坑(1)转角部分的支撑体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角支撑梁(3)的一端支撑在基坑(1)的转角上,斜角支撑梁(3)的另一端支撑在桁架(3) 的末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桁架(3)和斜角支撑 梁(2)固定连接构成整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斜角支撑与桁架相结合的支撑体系由桁架和斜角支撑梁构成,桁架设置在基坑侧壁的中部,斜角支撑梁设置在基坑的转角处;构成由桁架支撑基坑中部、由斜角支撑梁支撑基坑转角部分的支撑体系。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利用在基坑中部采用桁架支撑和在基坑转角部分采用斜角支撑梁支撑的斜角支撑与桁架支撑结合,使基坑土压力传递到桁架的南北两端,该体系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同时,由于中部桁架支撑部位占用空间小,避免了一般全部角支撑占有空间大的问题,为主体结构提供更大的施工空间,且该支撑体系的造价较全角支撑的造价低。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1347557SQ20082020317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1日
发明者方海龙, 朱宗明, 王文杰 申请人:广州市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