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262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 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深基坑施工技术日益发展,一个单体工程深基坑开挖数量不止一个,由 多个深基坑组成,而在多基坑开挖过程中常规思路遵循“先深后浅”的做法,以确保深基坑 施工的安全。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仍旧遵照“先深后浅”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必须采用“先浅后深”进行施工,这样先施工对浅坑的已建结构的保护不利,浅坑与深坑处 分隔墙的压力和变形控制非常难。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 技术,其特征在于先施工浅坑,为保护浅坑已建结构和减少浅坑与深坑处分隔墙的压力和 变形,对浅坑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了基坑加固。
本发明成功地解决了先开挖浅基坑再开挖深基坑所遇到的技术难点,解决了某些 条件下无法先施工深基坑的限制难题。


附图为本发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先施工浅坑1,增加浅坑1抗 浮能力,对浅坑1与深坑2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4,再挖深坑2,并在深坑开挖 时采用多道混凝土支撑施工。增加浅坑抗浮能力包括在浅坑内打设加固桩3。对与深坑相 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4包括进行旋喷桩加固,加固深度为浅坑底至深坑坑底加 固深度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浅坑1与深坑2的深度差为10 20m,抗压桩3长度 40 80m,浅坑1与深坑2之间设有分隔墙7,对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 的宽度为5 8m,深度为13 2細。图中6为浅坑上方的已建结构,8为深坑坑底。
先浅后深的基坑施工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确保深坑开挖时对已建浅坑结构的 保护,故浅坑施工前需要采取各项施工保证措施。
A、增加浅坑抗浮能力,即在浅坑内打设一定数量的加固桩,以确保在临近深坑开 挖后,由于一侧土体卸载,浅坑底部土体向深坑一侧方向移动造成浅坑底土体移动,从而导致浅坑内完成结构沉降。故桩的长度和深度确定考虑在浅坑底土体承载力完成失效后,以 所打设抗压桩必须能承受浅坑内结构和覆土完成后工况下总荷载,再确定每根桩承载力和 桩数量。某东路站换乘大厅(浅坑)深度10m,相邻标准段(深坑)深度2細,设置40根钻 孔灌注抗拔桩均勻布置于换乘大厅坑底,长度60m。
B、对浅坑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增加其下部土体抵抗由于深 坑开挖变形造成向深坑一侧移动的能力,增加土体的抗剪切能力。具体为进行旋喷桩加固, 加固深度为浅坑底至深坑坑底加固深度,加固宽度一般可取6m。某车站加固宽6m,深度 18m。
权利要求
1.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先施工浅坑,增加浅坑抗浮能力,对 浅坑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再挖深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增加浅坑抗浮能力包括在浅坑内打 设加固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加固桩为钻孔灌注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对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 土体加固包括进行旋喷桩加固,加固深度为浅坑底至深坑坑底加固深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坑施工先浅后深的基坑加固技术,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先施工浅坑,增加浅坑抗浮能力,对浅坑与深坑相邻区域的浅坑区域进行土体加固,再挖深坑。本发明成功地解决了群坑施工中先开挖浅基坑再开挖深基坑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文档编号E02D17/02GK102031781SQ20091019631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海荣, 徐一博, 曹春雷, 李筠, 王景润, 耿进柱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