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多功能支护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714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多功能支护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它属于一种矿山井下临时支护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爆破法掘进采煤工艺和掘进机掘进采煤工艺大多采用锚网支护作为防护措 施,这种支护设施虽然能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在掘进中的安全,但当放完炮或掘进机割完 煤后,作业人员需及时前窜前探梁到窝头临时支护顶时,由于前探梁的固定不合理,容易造 成顶板的物料掉落或前帮的垮落,对工作人员与机电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难点并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操作方便 的矿用多功能支护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包括 前探梁和木板,其中它还包括护帮柱、护帮柱调节梁和至少一个梁爪架,前探梁的前部设 在梁爪架中,护帮柱调节梁上部的钢管与前探梁的后部相联接,护帮柱调节梁的钢板与护 帮柱的上部联接,木板设在前探梁后部的上面。 所述梁爪架由框架、锚杆螺母、套环和调节丝杠组成,锚杆螺母设在框架上边的中 部,螺纹孔设在框架下边的中部,调节丝杠装在螺纹孔中,调节丝杠的顶部与套环联接并使 套环位于框架内。 所述护帮柱调节梁由钢管和两块钢板组成,两块钢板设在钢管一端的两侧,在钢 板设有若干个联接孔。 所述护帮柱由钢管和至少一个木板架组成,木板架设在钢管的中下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掘进巷道时顶板物料掉落或前帮垮
落的技术难点,保障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
靠性高、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梁爪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包括前探梁8和木板7,其中它还 包括由钢管1和两个木板架2组成的护帮柱、由钢管6和两块钢板4组成的护帮柱调节梁 和两个梁爪架9,前探梁8的前部设在梁爪架9中,护帮柱调节梁上部的钢管6与前探梁8 的后部相联接,护帮柱调节梁的钢板4通过螺栓5与护帮柱钢管1的上部联接,木板7设在前探梁8后部的上面。护帮柱调节梁的两块钢板4设在钢管6 —端的两侧,在钢板4设有 若干个联接孔3。护帮柱的木板架2设在钢管1的中下部。 如图2所示,上述梁爪架由框架10、锚杆螺母11、套环12和调节丝杠13组成,锚 杆螺母11设在框架10上边的中部,螺纹孔设在框架10下边的中部,调节丝杠13装在螺纹 孔中,调节丝杠13的顶部与套环12联接并使套环12位于框架10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先将梁爪架9与锚杆外露的螺纹进行连接固 定,再将前探梁8穿过套环12,通过转动调节丝杠13来调节套环12的上下移动,从而调整 前探梁8的高度。通过分别调整前后两个梁爪架9的高度来调整前探梁8的高度和角度, 从而适应不同巷道倾角的需要。接着在前探梁8上放置木板7,防止顶板的物料掉落伤人。 然后将护帮柱调节梁的钢管6插入前探梁8的后部,护帮柱钢管1通过螺栓5与护帮柱调 节梁的钢板4联接,根据需要可以调节角度。最后将护帮用的木板放在护帮柱的木板架2 上,起到防护前帮的物料垮落伤人。
权利要求一种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包括前探梁和木板,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护帮柱、护帮柱调节梁和至少一个梁爪架,前探梁的前部设在梁爪架中,护帮柱调节梁上部的钢管与前探梁的后部相联接,护帮柱调节梁的钢板与护帮柱的上部联接,木板设在前探梁后部的上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其特征是所述梁爪架由框架、锚杆螺 母、套环和调节丝杠组成,锚杆螺母设在框架上边的中部,螺纹孔设在框架下边的中部,调 节丝杠装在螺纹孔中,调节丝杠的顶部与套环联接并使套环位于框架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其特征是所述护帮柱调节梁由钢管和 两块钢板组成,两块钢板设在钢管一端的两侧,在钢板设有若干个联接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其特征是所述护帮柱由钢管和至少一 个木板架组成,木板架设在钢管的中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它属于一种矿山井下临时支护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的支护设施存在的容易造成顶板的物料掉落或前帮的垮落的技术难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多功能支护梁,包括前探梁和木板,其中它还包括护帮柱、护帮柱调节梁和至少一个梁爪架,前探梁的前部设在梁爪架中,护帮柱调节梁上部的钢管与前探梁的后部相联接,护帮柱调节梁的钢板与护帮柱的上部联接,木板设在前探梁后部的上面。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E21D17/02GK201460927SQ2009201031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杨旭彬, 王红亮, 田清泉, 许颖 申请人:杨旭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