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方法

文档序号:532553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隧道工作经井内快速运输物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市政建设和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下空间得到不断的开发利用,盾构 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工隧道中,此类隧道工程都具有距离长、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特 点。与地铁隧道相比,水工隧道工作井只作为盾构始发井和接收井,无需考虑通风、人员疏 散等问题,所以其工作井平面面积比较小但开挖深度较大。尤其在土颗粒微细、固结度低, 高容水性、高压缩性、易塑流等不利工程地质的条件下,开挖面不稳定且周围地层的变形沉 降大,如图1所示,工作井的围檩、十字撑11和斜支撑梁12所占体积较大且数量众多,这使 本来狭小的空间可利用率不高。为了实现长距离隧道快速施工,国内外都加大了盾构机的 研制力度,盾构机的推进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盾构机装备的推进速度可以满足快速施工 的要求,从已建隧道的施工经验看,在长距离隧道施工中,制约快速施工的往往是隧道运输 问题。盾构法隧道施工需用垂直与水平运输系统将管片等材料送到工作面上,垂直运输系 统主要由行车进行吊运材料,在垂直运输设备确定的前提下,每环所需材料的吊运时间是 确定的,如果工作井内也采用单股轨道设置,使垂直运输系统工序等待时间增长,造成人力 物力资源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盾构设备的效能。因此必须在工作井内设置双轨,同时 停放两辆电机车,尽可能的提高了垂直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工作井兼做车站使用,由于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防火、通风、 及客流量等因素,其工作井平面面积较大,基本都采取了井口设置Y型道岔的形式来提高 运输系统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输系统能力不足的现象。此种设置可以使井口同 时停放两辆电机车,减少了垂直运输等待时间,提高了垂直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一般来 说,传统工艺中在工作井安装的Y型道岔使用机械较少,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结构稳定、具 有成功的制作安装经验,当空车驶入工作井后,重车可以不经等待直接驶入工作面,其时间 利用效率高。但Y型道岔对工作井的尺寸有一定的要求,在工作井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无法 采用。再次参阅图1所示,水工隧道工作井平面尺寸较小,垂直运输系统的工作面狭小, 尤其是斜支撑梁12等使吊运材料十分困难,如果采用Y型道岔,由于Y型道岔上部被斜支 撑梁12阻挡,可能出现行车无法将材料吊运到平板车上的现象,使垂直运输系统效率大为 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目前水工隧道工作井都只能设置一条轨道,其运输 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井内运输方法,以提高物料的运输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工作井底部架设一移动平台,并在所述移动平台上铺设一第一轨道与一第二轨道, 在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一第一电机车与一第二电机车;在所述第一电机车 上装载物料,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第一轨道与隧道内的轨道对接,所述第一电机车沿 所述对接的轨道驶入隧道;在所述第二电机车上装载物料,当所述第一电机车驶入隧道后, 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第二轨道与隧道内的轨道对接,所述第二电机车沿所述对接的轨 道驶入隧道;卸载物料后,再次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依次完成轨道对接,使所述电机车驶回各 自的轨道;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通过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由于水工隧道工作井尺寸较小的限制,交替 通过两股轨道运输物料,提高了施工物料的运输速度。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架设所述移动平台首先在所述工作井 底部架设下层钢结构;在所述下层钢结构上铺设轨道;最后在所述轨道上架设上层钢结 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装置,包括一移动平台,架设于所 述工作井底部的隧道轨道入口处,且所述移动平台上铺设有至少两股轨道,在所述每条轨 道上设置有一电机车;一牵引装置,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用于牵引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包括一下层钢结构,架设于所述工作井 底部;一轨道,铺设于所述下层钢结构上;一上层钢结构,架设于所述轨道上。


图1为隧道工作井俯视图;图2为布置有本发明移动平台的隧道工作井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移动平台下层钢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平台上层钢结构俯视图;图5为布置有本发明移动平台的隧道工作井径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本发明主要通过在隧道工作井内架设一移动平台来提高运输的速度,参阅图2所 示,该移动平台20架设于工作井的底部,其主要包括一下层钢结构21与一上层钢结构22, 其中配合图3、5所示,下层钢结构21架设在工作井内的混凝土梁211上,下层钢结构 21由若干根型钢架设而成,包括两根主梁212,以及架设于主梁上的六根轨道梁213,并且 在每根轨道梁213上还分别架设有一轨道214,轨道梁213与轨道214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 做适当的调整,在下层钢结构21的四周可采用钢管215进行支撑,还可以利用下层钢结构 21底部的空间可进一步设置一排浆设备216,便于将隧道内的废浆抽至地面进行处理;配合图4、5所示,上层钢结构22架设于下层钢结构21上,其结构与下层钢结构21 基本相同,同样包括两根主梁222,在主梁222上对应上述轨道214的位置架设支撑梁223, 在每根支撑梁223下部安装一排滚轮224 (图中显示为6个),将每排滚轮224架设于与其 对应的轨道214中,由此实现将上层钢结构22可移动地架设于下层钢结构21上,为了加固上层钢结构22,除了上述对应轨道214的六根支撑梁223外,还可以多架设若干支撑梁 223 ;在支撑梁223上架设两股轨道梁225,在并且轨道梁225上分别架设一第一股轨道226 与一第二轨道227,在第一股轨道226与第二轨道227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机车228与第二电 机车229。运输时,先通过行车将管片、浆液等物料装载至第一电机车228上,然后通过电动 葫芦(图中未示)牵引移动平台20,上层钢结构22沿轨道214水平移动从而使第一股轨道 226与隧道内的轨道30对接,对接完成后,第一电机车228沿对接的轨道驶入隧道内;然后在第二电机车229上装载物料,当第一电机车228驶入隧道后,再次通过电 动葫芦牵引移动平台20,使第二轨道227与隧道内的轨道30对接,对接完成后第二电机车 229沿该对接的轨道驶入隧道;当卸载物料后,再次牵引移动平台20依次完成轨道的对接,使第一、第二电机车 沿各自的轨道驶回;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可不间断的进行垂直和水平运输,提高了平均每日的推进环 数,通过安装移动平台,经济效益明显,加快了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
一种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工作井底部架设一移动平台,并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架设一第一轨道与一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一第一电机车与一第二电机车;在所述第一电机车上装载物料,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第一轨道与隧道内的轨道对接,所述第一电机车沿所述对接的轨道驶入隧道;在所述第二电机车上装载物料,当所述第一电机车驶入隧道后,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第二轨道与隧道内的轨道对接,所述第二电机车沿所述对接的轨道驶入隧道;卸载物料后,再次牵引所述移动平台依次完成轨道对接,使所述电机车驶回各自的轨道;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通过以下步骤架设所述移动平 台首先在所述工作井底部架设下层钢结构; 在所述下层钢结构上铺设轨道; 最后在所述轨道上架设上层钢结构。
3.—种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移动平台,架设于所述工作井底部的隧道轨道入口处,且所述移动平台上铺设有至 少两股轨道,在所述每条轨道上设置有一电机车;一牵引装置,与所述移动平台连接,用于牵引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包括 一下层钢结构,架设于所述工作井底部;一轨道,铺设于所述下层钢结构上; 一上层钢结构,架设于所述轨道上。
全文摘要
一种隧道工作井内的快速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工作井底部架设一移动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上铺设一第一轨道与一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一第一电机车与一第二电机车;在第一电机车上装载物料,牵引移动平台使第一轨道与隧道内轨道对接,第一电机车沿对接轨道驶入隧道;在第二电机车上装载物料,当第一电机车驶入隧道后,牵引移动平台使第二轨道与隧道内轨道对接,第二电机车沿对接轨道驶入隧道;卸载物料后,再次牵引移动平台完成轨道对接,电机车驶回各自轨道;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工作井内快速运输。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水工隧道工作井尺寸较小的限制,交替通过两股轨道运输物料,提高了施工物料的运输速度。
文档编号E21F13/00GK101871350SQ201010201178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刘宇奎, 吴志兵, 季军, 宋兴宝, 张轶, 梁敬东, 沈庞勇, 范杰 申请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青草沙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