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359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隔震是建筑物抗震的先进技术,在日本得以广泛应用,我国也得到长足发展,昆明新机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而隔震沟是隔震建筑发挥隔震效果的重要构造,隔震沟的空间是建筑物在地震时可以水平移动的范围,隔震沟盖板在平时起到覆盖的作用,地震时又不能影响建筑物的位移。常规的隔震沟盖板采用滑动支座式,只适用于建筑物室内、外有高差的场合,支座一旦受阻失效,将导致隔震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给建筑物带来危险,即便不失效,由于盖板在地面错动,可能对逃生人群带来伤害,且多数隔震沟盖板为钢筋混凝土,与主体现浇为一体,修复困难。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作为优选,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浙青麻丝填充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的底部为圆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上移,地面无错动,建筑反向移动时盖板将落入隔震沟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力墩;2、主体结构;3、隔震垫;4、基础;5、隔震沟;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6,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I、基础4和隔震沟5,主体结构2位于基础4的上部,且主体结构2与基础4之间设有隔震垫3,盖板6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I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粘合。盖板6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I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浙青麻丝填充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隔震沟5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6的底部为圆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6上移,地面无错动,建筑反向移动时盖板6将落入隔震沟5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所述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浙青麻丝填充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基础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的底部为圆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上移,地面无错动,建筑反向移动时盖板将落入隔震沟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文档编号E02D31/08GK202416383SQ20122003152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日
发明者钟阳 申请人:钟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