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464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岩心模拟封堵实验装置,具体的是装置挤注系统中的进样器。
背景技术
大庆油田近年常用的氰凝封堵封窜技术适于管外窜槽的封窜,其突出的特点是エ艺简単,堵剂用量少,反应速度快,其強度高,成本低;在封窜施工中具有很好的优势,但是一方面,该堵剂作业时要求绝对无水,又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剤,使用条件较为苛刻;另一方面,氰凝遇水后迅速反应并固化,且和水泥、钢管等有很好的粘接性能,从而导致在堵水和封窜时施工困难。所以,有必要通过反应过程、机理分析和改性技术研究,使封堵封窜剂具有承压强度高、反应速度和时间可控、与地层配伍性好、粘接性好、有效期长等特性,并提高封堵封窜的安全性,以满足厚油层封堵及管外封窜施工的要求,使得厚油层顶部剰余油得·到有效挖潜。在实际研究氰凝封堵封窜技术性能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岩心模拟封堵实验吋,对于长度小于6cm的岩心,因其孔隙体积很小,挤注时所使用到的改性氰凝浆料量很少,所以测试装置中的整个挤注系统和储浆罐就变得过于庞大,浪费了资源,而且操作也显得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该进样器对挤注系统和储浆罐进行整合,简化了实验流程,节省了管线和材料,而且減少了浆料的损失。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其主体包括挤注器头部及外壳部,所述外壳部为圆筒状,包括本体及上盖,上盖与本体之间设置榫卯连接机构,外壳部的尾端螺纹连接封闭旋塞,外壳部的内腔中设置密封活塞,密封活塞外壁套有密封圈,该密封活塞将外壳部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隔间,其中右隔间为氰凝浆料室;所述挤注器头部沿中心轴设置与外壳部相通的进水孔,封闭旋塞上设置若干氰凝浆料挤出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进样器,对原有进样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储浆罐整合到挤注器内,不仅节省了管线和材料,而且氰凝浆料与岩心仅受封闭旋塞阻隔,所以浆料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又由于减少了独立的浆料罐,管线上的压カ损失得到降低,实验流程也得到简化。再有,本申请的进样器还具有易于操作的优点。

图I是本申请进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I所示一种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其主体包括挤注器头部及I外壳部2,所述外壳部2为圆筒状,包括本体及上盖,上盖与本体之间设置榫卯连接机构,外壳部2的尾端螺纹连接封闭旋塞3,外壳部的内腔中设置密封活塞4,密封活塞4外壁套有密封圈5,该密封活塞4将外壳部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隔间,其中右隔间为氰凝浆料室6 ;所述挤注器头部I沿中心轴设置与外壳部2相通的进水孔7,封闭旋塞3上设置若干氰凝浆料挤出孔8。使用时,打开上盖,在氰凝浆料室6中加入待实验氰凝溶液,盖好上盖,将 该进样器装在岩心夹持器的加压端,然后进行进样操作。进样时,高压水通过挤注器头部的进水孔7进入到外壳部的左隔间,推动密封活塞4向右移动,因密封活塞4外套有密封胶圈5,可确保左、右隔间相互隔绝,所以左隔间的水不会进入到右边的氰凝浆料室6内,也就不会使氰凝溶液因遇水而发生固化反应;密封活塞4进而对浆料室6内的氰凝溶液施压,在上述压カ作用下,氰凝溶液穿过封闭旋塞3上面的挤出孔8而被注入到岩心中,进样完毕后測定岩心的突破压カ及堵塞率,进ー步研究岩石表面润湿性与氰凝反应固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或进行其他性能研究。
权利要求1. 一种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其主体包括挤注器头部及外壳部,其特征在干所述外壳部为圆筒状,包括本体及上盖,上盖与本体之间设置榫卯连接机构,外壳部的尾端螺纹连接封闭旋塞,外壳部的内腔中设置密封活塞,密封活塞外壁套有密封圈,该密封活塞将外壳部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隔间,其中右隔间为氰凝浆料室;所述挤注器头部沿中心轴设置与外壳部相通的进水孔,封闭旋塞上设置若干氰凝浆料挤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氰凝类堵剂的岩心模拟封堵实验用进样器,解决了现有进样器体积庞大,材料浪费及操作复杂等问题。其外壳的尾端螺纹连接封闭旋塞,封闭旋塞上设置若干氰凝浆料挤出孔;外壳的内腔中设置密封活塞,该密封活塞将外壳部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隔间,右隔间为氰凝浆料室,左、右隔间相互隔绝,左隔间的水不会进入到右边的氰凝浆料室内。本申请进样器将储浆罐整合到挤注器内,不仅节省了管线和材料,而且氰凝浆料与岩心仅受封闭旋塞阻隔,所以浆料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又由于减少了独立的浆料罐,管线上的压力损失得到降低,实验流程也得到简化。再有,本申请的进样器还具有易于操作的优点。
文档编号E21B49/00GK202441323SQ20122007920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万家瑰, 叔贵新, 娄艳敏, 王洪刚, 王继刚, 范振忠 申请人:东北石油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