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195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的上框架。
背景技术
自以往,已知有具备下部行走体及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上的上部回转体的工程机械。作为这样的工程机械的例子,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05-305882号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92431号所公开的工程机械。上部回转体包括作为车架的上框架。上框架包括:底板;一对纵板,竖立设置在底板上且沿下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梁板,将一对纵板彼此连结。在上框架的纵板或梁板等上焊接有用于搭载发动机、燃料箱及驾驶室等各种设备的支撑支架。此外,考虑到由降低零件数量及焊接量所带来的低成本化及轻量化,较为理想的是,在支撑支架的一个支撑腿板的上端部上焊接沿水平方向突出的台座板,从而将该支撑支架形成为剖面T字型的支架结构。然而,在支撑支架为剖面T字型的情况下,伴随工程机械的运转作业或行走而产生的负载变动会对该支撑支架的支撑腿板施加沿其板厚方向的负载,由此,存在支撑腿板发生振动或变形的问题。因此,希望开发出具有能够足以承受这样的负载的强度及刚性的支撑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以较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提高支撑支架的强度及刚性从而抑制支撑腿板在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所述工程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所述上框架搭载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形成所述上框架的底面;一对纵板,在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沿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梁板,在所述一对纵板之间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将所述一对纵板彼此连结;支撑支架,与所述梁板接合并且从下方支撑搭载在所述上框架上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撑腿板,沿所述梁板延伸至比该梁板的上端更上方;台座板,与所述支撑腿板的上端部接合并且从该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加强板,与所述梁板、所述台座板及所述支撑腿板接合;其中,所述支撑腿板具有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的侧缘部,所述加强板包括:基端部,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顶端部,与所述台座板的下表面接合;侧缘部,与所述支撑腿板的板面接合;突出部,从所述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延伸部,从所述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基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至所述顶端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以较简单的结构提高支撑支架的强度及刚性从而抑制支撑腿板在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

[0008]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上框架中驾驶室用支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框架中驾驶室用支架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并未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10是液压挖掘机,其包括: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I ;上部回转体2,以能回转的方式搭载在该下部行走体I上。上部回转体2包括:作为车架的上框架20 ;附属装置4,设置在上框架20的前端侧且用于进行沙土等的挖掘作业;驾驶室5 ;机械室6 ;配重7,设置在上框架20的后端侧且用于保持与附属装置4的重量平衡。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上部回转体2设置在下部行走体I上的状态下,将附图左侧的设置附属装置4的一侧设为“下部行走体I的前侧”,将作为其相反侧的附图右侧设为“下部行走体I的后侧”,将纸面近前侧的设置驾驶室5的一侧设为“下部行走体I的左侧”,将作为其相反侧的纸面内侧设为“下部行走体I的右侧”。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未特别言及的情况下依照此处的说明。附属装置4设置在上部回转体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间且在上框架20的前方位置。附属装置4包括动臂11、斗杆12、铲斗13、及三个液压缸14。动臂11的基端侧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设置于上框架20上的一对纵板22上。斗杆12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动臂11的远端侧。铲斗13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斗杆12的远端侧。三个液压缸14包括用于驱动动臂11的液压缸14、用于驱动斗杆12的液压缸14、及用于驱动铲斗13的液压缸14。各液压缸14受到液压控制。动臂11、斗杆12及铲斗13与分别驱动此等的液压缸14的伸缩动作连动地位移。驾驶室5设置在上框架20的左前部。驾驶室5在内部具有操作员搭乘的操纵室,且包括覆盖该操纵室周围的矩形箱形的护罩。在驾驶室5内部的操纵室中设置操作员就坐的座椅。另外,在操纵室中的座椅周围设置有操作装置或显示装置等与运转操作相关的电气设备类。机械室6从上部回转体2的右前部遍及至后部而设置。在机械室6的内部以密集状态设置有燃料箱15、工作油箱16及发动机17等。配重7以在与附属装置4之间保持前后重量平衡的方式设置在上框架20的后部。本实施方式的机型中,配重7兼作机械室6的后部护罩。上框架20是在结构上强度及刚性被强化的支撑部件,且搭载在下部行走体I上。上框架20从俯视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外观。上框架20包括底板21、左右一对纵板22、多个梁板23、一对侧框24、前框25及多个侧框连结板26。多个梁板23在左右一对纵板22之间将该一对纵板22彼此连结。一对侧框24分开设置在一对纵板22的左右两外侧,且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在底板21上。前框25竖立设置在底板21的前端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侧框连结板26在纵板22与侧框24之间将其连结。底板21形成上框架20的底面。底板21是以其板面沿大致水平方向展开的方式设置的壁厚的金属板。各纵板22由壁厚的金属板构成。各纵板22竖立设置在底板21上,并且焊接在底板21的上表面。左右一对纵板22在下部行走体I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并且以两者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各纵板22的前端部分突出至比前框25更前方,且构成支撑附属装置4的支撑部22a。各梁板23由设置在一对纵板22之间的壁厚的金属板构成。各梁板23竖立设置在底板21上,并且焊接在底板21的上表面。各梁板2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焊接在与该端部相向的纵板22的板面上。由此,一对纵板22彼此由梁板23连结。本实施方式中,四块梁板23在下部行走体I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各侧框24的前端部接合于前框25。在右侧纵板22与右侧侧框24之间设置两个燃料箱用支架30。各燃料箱用支架30通过折弯金属板而形成。各燃料箱用支架30的左端部焊接在与该左端部相向的纵板22的板面上,且各燃料箱用支架30的右端部焊接在与该右端部相向的侧框24的板面上。由此,右侧纵板22与右侧侧框24由各燃料箱用支架30连结。两个燃料箱用支架30以在下部行走体I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置。在两燃料箱用支架30上搭载有燃料箱15。在左侧纵板22与左侧侧框24之间设置多个侧框连结板26。各侧框连结板26由壁厚的金属板构成。各侧框连结板26的左端部焊接在与该左端部相向的侧框24的板面上,且各侧框连结板26的右端部焊接在与该右端部相向的纵板22的板面上。由此,左侧纵板22与左侧侧框24由侧框连结板26连结。多个侧框连结板26以在下部行走体I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方式设置。另外,在上框架20的右侧后部也设置有侧框连结板26。由该侧框连结板26连结右侧纵板22与右侧侧框24。上框架20包括:多个工作油箱用支架35,搭载工作油箱16 ;多个发动机用支架40,搭载发动机17 ;多个驾驶室用支架50,从下方支撑搭载在该上框架20上的驾驶室5。此夕卜,驾驶室5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一例,驾驶室用支架50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的一例。多个工作油箱用支架35包括:焊接在沿下部行走体I的前后方向排列的四块梁板23中从前侧数起为第二块的梁板23上的支架35 ;焊接在从前侧数起为第三块的梁板23上的支架35。多个发动机用支架40包括:焊接在从前侧数起为第三块的梁板23上的支架40 ;焊接在从前侧数起为第四块的梁板23上的支架40 ;焊接在左侧纵板22上的两个支架40。多个驾驶室用支架50包括:焊接在前框25上的支架50 ;焊接在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上的支架50 ;焊接在左侧侧框24上的三个支架50。如图3及图4所示,焊接在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上的驾驶室用支架50包括支撑腿板51、台座板52及加强板53。支撑腿板51竖立设置在底板21上,其下端部焊接于底板21的上表面。支撑腿板51沿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延伸至比梁板23的上端更上方。支撑腿板51后侧的侧缘部焊接于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的前侧板面。支撑腿板51的上部在以随着向下部行走体I的前侧接近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呈倾斜的状态延伸。[0030]台座板52焊接于支撑腿板51的上端部。在该台座板52上搭载驾驶室5。S卩,台座板52为从下方支承驾驶室5的部分。台座板52从支撑腿板51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台座板52位于比梁板23更上方的位置。焊接在梁板23上的驾驶室用支架50呈剖面T字型。此外,在驾驶室用支架50为剖面T字型的情况下,伴随工程机械10的运转作业或行走而产生的负载变动会对支撑腿板51施加沿其板厚方向的负载,由此,存在支撑腿板51发生振动或变形的问题。为此,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抑制支撑腿板51的板厚方向的振动及变形的作为加强肋的加强板53,安装在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支撑腿板51及台座板52上。具体而言,加强板53的基端部53a与焊接有支撑腿板51后侧的侧缘部的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的前表面焊接。详细而言,加强板53的基端部53a焊接于所述第三块的梁板23的前侧板面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更靠上端的部位。位于加强板53上端的顶端部53b焊接于台座板52的下表面。加强板53包括:突出部53c,从基端部53a沿水平方向向前侧突出;延伸部53d,从该突出部53c中的与基端部53a侧相反侧的端部(前端部)向上侧延伸至顶端部53b。即,加强板53在突出部53c与延伸部53d之间的部分弯曲。延伸部53d沿着从与支撑腿板5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支撑腿板51的板宽的中央位置延伸。此夕卜,此处的支撑腿板51的板宽的中央位置并不限定于板宽的完全中央位置,其也可为还包含从该完全中央位置在板宽方向上偏移若干程度的位置的大体上的中央位置。延伸部53d与支撑腿板51的上部同样地,以随着向下部行走体I的前侧接近而向上方延伸的倾斜状态延伸。加强板53右侧的侧缘部焊接于支撑腿板51的左侧板面。如上所述,加强板53的侧缘部焊接于支撑腿板51的板面,并且加强板53的基端部焊接于梁板23的板面,因此,当沿支撑腿板51的板厚方向的负载施加于该支撑腿板51时,能够经由加强板53而由梁板23承受该负载。由此,能够抑制支撑腿板51在其板厚方向上的振动及变形。另外,加强部53的基端部53a焊接于梁板23的前侧板面的靠上端的部位,因此从加强板53的基端部53a与梁板23的焊接部分至台座板52的距离小。因此,能降低加强板53上产生的弯曲应力,在提高驾驶室用支架50的刚性的方面较为有利。另外,由于加强板53具有在从其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位置处向台座板52的下表面弯曲的形状,因此,在加强板53的基端部与梁板23的板面焊接时,能防止焊枪与加强板53发生干涉。因此,易于进行焊接作业。具体而言,假如将不弯曲的平板状的加强板架设在梁板23的板面与台座板52的下表面之间,并将该加强板的基端部焊接于梁板23的板面时,该加强板与梁板23的板面之间的角度成为锐角。此时,存在无法充分确保用于向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23的板面的焊接部分插入焊枪的空间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53的基端部与梁板23的板面以正交的方式抵接,因此在进行焊接作业时,能充分确保用于插入焊枪的空间。《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结构。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驾驶室用支架50设为剖面T字型并且将加强板53焊接于支撑腿板51的板面的结构,但工作油箱用支架35及/或发动机用支架40也能应用同样的结构。即,也能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工作油箱用支架及/或发动机用支架。在对工作油箱用支架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油箱用支架成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的一例,工作油箱成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一例。另外,在对发动机用支架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发动机用支架成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的一例,发动机成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一例。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支撑腿板51的上部设为以随着向下部行走体I的前侧接近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结构,但支撑腿板51也可沿着梁板23而与该梁板23平行地向上方延伸。此情况下,使加强板53在从梁板23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位置处向上方弯曲并从该弯曲部起沿侧视下支撑腿板51的板宽的大致中央位置与梁板23平行地向上方延伸即可。[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获得以较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提高支撑支架的强度及刚性从而抑制支撑腿板在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的实用性高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其有用且在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实施方式的概要]所述实施方式总结如下。即,所述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所述工程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所述上框架搭载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形成所述上框架的底面;一对纵板,在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沿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梁板,在所述一对纵板之间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将所述一对纵板彼此连结;支撑支架,与所述梁板接合并且从下方支撑搭载在所述上框架上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撑腿板,沿所述梁板延伸至比该梁板的上端更上方;台座板,与所述支撑腿板的上端部接合并且从该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加强板,与所述梁板、所述台座板及所述支撑腿板接合;其中,所述支撑腿板具有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的侧缘部,所述加强板包括:基端部,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顶端部,与所述台座板的下表面接合;侧缘部,与所述支撑腿板的板面接合;突出部,从所述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延伸部,从所述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基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至所述顶端部。该上框架中,以较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提高支撑支架的强度及刚性从而抑制该支撑支架的支撑腿板在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具体而言,在支撑支架采用使支撑腿板的上端部与从该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台座板接合而形成为剖面T字型的结构的情况下,伴随工程机械的运转作业或行走而产生的负载变动或对支撑腿板施加沿其板厚方向的负载,由此,存在支撑腿板发生振动或变形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框架中,加强板的侧缘部接合于支撑腿板的板面,并且加强板的基端部接合于梁板的板面,因此,当沿支撑腿板的板厚方向的负载施加于该支撑腿板时,能够经由加强板而由梁板承受该负载。因此,能够抑制支撑腿板在其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另外,该上框架中,加强板的突出部从该加强板的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且该加强板的延伸部从该加强板的突出部中的与基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因此加强板形成为在从其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位置处向上侧弯曲的形状。因此,在焊接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的板面时,能防止焊枪与加强板发生干涉。因此,易于进行焊接作业。具体而言,假如将不弯曲的平板状的加强板架设在梁板的板面与台座板的下表面之间,并将该加强板的基端部焊接于梁板的板面时,该加强板与梁板的板面之间的角度成为锐角。此时,存在无法充分确保用于向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的板面的焊接部分插入焊枪的空间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上述上框架中,在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的板面以正交的方式抵接的情况下,在进行焊接作业时,能充分确保用于插入焊枪的空间。上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梁板的板面的靠上端的部位接合。根据该结构,能以从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的焊接部分至台座板的距离较小的方式形成加强板,其结果,能降低加强板上产生的弯曲应力。因此,在提高支撑支架的刚性方面较为有利。上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延伸部沿着从与所述支撑腿部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撑腿板的板宽中央延伸。支撑腿板的板宽中央的概念是不仅包含板宽的完全中央也包含板宽的大致中央亦即从板宽的完全中央在板宽方向上偏移若干程度范围的概念。根据该结构,加强板沿支撑腿板的延伸方向设置,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支撑腿板的板厚方向的振动及变形。如上所述,所述实施方式中,加强板的侧缘部接合于支撑腿板的板面,并且加强板的基端部接合于梁板的板面,因此,当沿支撑腿板的板厚方向的负载施加于该支撑腿板时,能够经由加强板而由梁板承受该负载。因此,能够抑制支撑腿板在其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加强板形成为在从其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位置处向上侧弯曲的形状,因此在焊接加强板的基端部与梁板的板面时,能防止焊枪与加强板发生干涉,从而易于进行焊接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所述工程机械具有下部行走体,所述上框架搭载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形成所述上框架的底面; 一对纵板,在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沿所述下部行走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梁板,在所述一对纵板之间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将所述一对纵板彼此连结; 支撑支架,与所述梁板接合并且从下方支撑搭载在所述上框架上的设备;其中, 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撑腿板,沿所述梁板延伸至比该梁板的上端更上方;台座板,与所述支撑腿板的上端部接合并且从该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加强板,与所述梁板、所述台座板及所述支撑腿板接合;其中, 所述支撑腿板具有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的侧缘部, 所述加强板包括:基端部,与所述梁板的板面接合;顶端部,与所述台座板的下表面接合;侧缘部,与所述支撑腿板的板面接合;突出部,从所述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延伸部,从所述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基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至所述顶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梁板的板面的靠上端的部位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延伸部沿着从与所述支撑腿部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撑腿板的板宽中央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包括梁板;支撑支架,与梁板接合并从下方支撑搭载在上框架上的设备。支撑支架包括支撑腿板,沿梁板延伸至比该梁板的上端更上方;台座板,与支撑腿板的上端部接合并从该上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加强板,与梁板、台座板及支撑腿板接合。支撑腿板具有与梁板的板面接合的侧缘部。加强板包括基端部,与梁板的板面接合;顶端部,与台座板的下表面接合;侧缘部,与支撑腿板的板面接合;突出部,从基端部沿水平方向突出;延伸部,从突出部中的与基端部侧相反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至顶端部。由此,能提高支撑支架的强度及刚性从而抑制支撑腿板在板厚方向上的振动或变形。
文档编号E02F9/10GK202936834SQ20122053172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奥西隆之 申请人: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