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669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矿井制冷系统的排热设备。
背景技术
矿井热害愈来愈严重,在井下空调机组系统中,冷凝器冷凝热的排走是影响机组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需要矿井空调机组系统的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传统的空调机组利用列管式的换热器进行排热,对于列管式换热器来说,换热管通常都是光滑的直管,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性能较差,且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其换热管直接和分液管连接,因而分液管上的分流孔密集布置,换热管和分液管连接结构复杂;并且分流孔密集布置导致在分液管上不同部位的流体压差较大,这也导致空调机组制冷介质在换热器中的分布不够均匀,使得制冷介质的热能不能被冷却水充分吸走,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因此为了适应煤矿井下复杂的环境以及空间条件,需要开发一种效率更高的换热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可使空调机组的制冷介质在排热设备中分布均匀,从而改善排热系统的换热性能,满足矿井矿井空调机组系统排热要求。本发明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包括管状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中设置有换热管组件和向换热管组件喷淋制冷的喷淋组件,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
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进风端设置有集液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出风端设置有分液管,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分流短管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上的至少两根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分别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通;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进风端径向截面上的第一喷淋管。进一步,所述第一喷淋管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喷头;
进一步,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布置在换热器壳体上半部内壁上的第二喷淋管;
进一步,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循环水泵、与循环水泵出水口连通的主输水管和设置在
换热器壳体下部的冷却水收集仓,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水收集仓中,所述主输水管通过设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一喷淋管连通,所述主输水管还通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的第二分流管和第二喷淋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收集仓上设置有溢流口 ;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检修窗口 ;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吊环;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盘管; 进一步,所述同一分流短管上的换热管在螺旋径向上错位布置;
进一步,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均由相互连通、并同心布置的环管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换热管通过分流短管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接,从而很大的减少了分液管和集液管上的分流孔,使换热管与分液管和集液管的连接结构简化,制造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分液管上的分流孔减少,因此沿分液管长度方向上的流体压力损失变小,也使得空调机组的制冷介质在各换热管中的流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制冷介质可充分的与喷淋冷却介质换热,本结构使排热设备的排热能力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可满足矿井空调机组系统排热需要。2、通过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分别与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连通,使得在喷淋时可方便的调节喷淋水压力与流量,保证第一喷淋管喷淋水的雾化效果,进而保证冷却水与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3、错位布置的换热管对来流空气有很大的扰动作用,强化了换热效果。


图1为本发明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换热管组件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布置结构示意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 图4为图2沿中B-B的剖视 图5为喷淋组件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布置结构示意 图6为图5的左视 图7为换热管和分流短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包括管状换热器壳体1,所述换热器壳体I中设置有换热管组件和向换热管组件喷淋制冷的喷淋组件,所述换热器壳体I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
所述换热器壳体I的进风端设置有集液管2,所述换热器壳体I的出风端设置有分液管3,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分流短管4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4上的四根换热管5 (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一分流短管4上的换热管5的数量还可为两根以上的其它值,如2根、3根、5根等,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换热管5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4分别与分液管3和集液管4连通;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I进风端径向截面上的第一喷淋管6。本实施例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换热管5通过分流短管4与分液管3和集液管2连接,从而很大的减少了分液管3和集液管2上的分流孔,使换热管与分液管和集液管的连接结构简化,制造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分液管3上的分流孔减少,因此沿分液管长度方向上的流体压差变小,使得空调机组的制冷介质在各换热管5中的流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制冷介质可充分的与喷淋冷却介质换热,本结构使排热设备的排热能力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可满足矿井空调机组系统排热需要。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第一喷淋管6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第一喷淋管6上设置有大量喷头18,喷头18喷出雾化冷却水,冷却水在热器壳体I进风端风机的驱动下沿换热器壳体I轴向移动,实现和换热管5换热。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布置在换热器壳体I上半部内壁上的第二喷淋管7,第二喷淋管7具有清洁换热管5的作用,可保证换热管5的换热性能,同时在需要加强换热时,第二喷淋管2还可起到辅助换热作用。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循环水泵8、与循环水泵8出水口连通的主输水管9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I下部的冷却水收集仓10,所述循环水泵8的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水收集仓10中,所述主输水管9通过设有第一调节阀11的第一分流管12和第一喷淋管6连通,所述主输水管9还通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3的第二分流管14和第二喷淋管7连通。本结构使得在喷淋时通过调节阀可方便的调节第一分流管12和第二分流管14喷淋水压力,特别是能保证第一喷淋管6喷淋水的雾化效果,进而保证冷却水与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冷却水收集仓10上设置有溢流口 15,本结构可避免冷却水在换热器壳体I中蓄积。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换热器壳体I上设置有检修窗口 16,本结构可方便维修换热设备。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换热器壳体I上还设置有吊环17,本结构便于安装、转移排热设备。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换热管5为螺旋盘管,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同一分流短管4上的换热管5在螺旋径向上错位布置,本结构可增大换热管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同时错位布置对来流空气有很大的扰动作用,可强化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作为对本实施的改进,所述分液管3和集液管2均由相互连通、并同心布置的环管组成,本结构分液管3和集液管2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包括管状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中设置有换热管组件和向换热管组件喷淋制冷的喷淋组件,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进风端设置有集液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出风端设置有分液管,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分流短管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上的至少两根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分别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通;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进风端径向截面上的第一喷淋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管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喷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布置在换热器壳体上半部内壁上的第二喷淋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循环水泵、与循环水泵出水口连通的主输水管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下部的冷却水收集仓,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冷却水收集仓中,所述主输水管通过设有第一调节阀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一喷淋管连通,所述主输水管还通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的第二分流管和第二喷淋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收集仓上设置有溢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检修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吊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螺旋盘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分流短管上的换热管在螺旋径向上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均由相互连通、并同心布置的环管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制冷系统排热设备,包括管热器壳体、换热管组件和喷淋组件,换热管组件包括分流短管和端部固定连接在分流短管上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通过分流短管分别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通;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壳体进风端径向截面上的第一喷淋管。本发明其换热管通过分流短管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接,从而很大的减少了分液管和集液管上的分流孔,结构简单,制造更加方便;同时分液管长度方向上的流体压差变,空调机组的制冷介质在各换热管中的流量分布均匀,制冷介质可充分的与喷淋冷却介质换热,排热性能好,可满足矿井空调机组系统排热需要;第一喷淋管淋水压力可调,可保证喷淋水雾化效果,能进一步提高换热设备的换热性能。
文档编号E21F3/00GK103075174SQ2013100060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闫洪远, 姬建虎, 张习军, 陈孜虎, 褚召祥, 董浩民, 刘俊杰, 曾明明, 龚林平, 胡靖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