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及旋挖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885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及旋挖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的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旋挖钻机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高架桥、高楼建设、地下桩孔等建设领域作用中。旋挖钻机在工程中的使用不仅减轻了传统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动力头作为旋挖钻机的核心部件,是旋挖钻机钻进的最前端。动力头由动力头减速机直接驱动,动力头减速机通常竖直设置,然而,由于旋挖钻机工况恶劣,工作过程中,动力头减速机常处于超速超扭的超负荷状态,动力头减速机的温度过高且内部润滑不足,常常导致内部零件损坏,尤其是温度较高上轴承处损坏以及因润滑不足导致齿轮严重磨损,弓丨发机械故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甚至才工作几百小时就出现了故障,动力头减速机使用寿命的降低,也提升了施工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的旋挖钻机,该冷却系统能够对动力头减速机进行冷却和润滑,延长动力头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包括液压泵、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所述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上均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连接至所述动力箱的出油口,所述动力箱的进油口连接至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出油口,形成循环油路;所述液压泵设置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与所述动力箱之间的循环油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下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出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头减速机内的上部设置有上部轴承,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上部并与所述上部轴承的位置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动力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油路上设置有散热器。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器和检测所述循环油路内的油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油路上,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旋挖钻机的主泵共同连接至所述旋挖钻机的主动力源。[0013]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增加一个液压泵,并将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内部连通,利用动力箱内的齿轮润滑油为动力头减速机冷却降温,该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改变旋挖钻机内部结构,无需为动力头减速机增设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实现动力头减速机的冷却润滑,延长动力头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用于冷却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包括液压泵1、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2和动力箱3,云力力头减速机2和动力箱3上均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动力头减速机2的进油口连接至动力箱3的出油口,动力箱3的进油口连接至动力头减速机的出油口,二者通过各自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油路;液压泵I设置在动力头减速机2与动力箱3之间的循环油路上,提供循环动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将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连通,并设置液压泵促使动力箱中的齿轮润滑油在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之间循环,通常,动力箱内的齿轮润滑油的温度较低,而且,动力箱的体积与动力头减速相比较大,其内部有大量的齿轮润滑油,完全能够用于给动力头减速机冷却降温和内部润滑。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增加一个液压泵,并将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内部连通,利用动力箱内的齿轮润滑油为动力头减速机冷却降温,该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改变旋挖钻机内部结构,无需为动力头减速机增设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实现动力头减速机的冷却润滑,延长动力头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如图1所示,液压泵I的进油口与动力箱3的出油口连接,液压泵I的出油口与动力头减速机2的进油口连接,动力头减速机2的出油口再连接至动力箱3的进油口(即回油口),形成循环油路。图中所示的动力头减速机2的进油口开设在动力头减速机2的下部,动力头减速机2的出油口则开设在动力头减速机2的上部,采用这种结构配置,动力箱3中的齿轮润滑油从动力头减速机2的下部进入,从上部流出,其允许在动力头减速机2内部充满齿轮润滑油,能够为动力头减速机2降温冷却的同时,能够为其内部的齿轮和轴承进行充分润滑,防止动力头减速机内部结构的磨损。作为动力头减速机2的另一种可选的结构,由于动力头减速机2内设置有上部轴承,上部轴承位于动力头减速机2内的上部空间,上部轴承转速较快,是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头减速机2的进油口可以开设在动力头减速机2的上部,并且进油口的位置与上部轴承的位置对应,此时出油口可以相应地开设在动力头减速机2的下部,采用这种结构配置,动力箱3中的齿轮润滑油将从动力头减速机2的上部进入,并流向其内部的上部轴承,使温度较低的齿轮润滑油首先为上部轴承降温,保证上部轴承得到较好的冷却。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循环油路上设置有散热器(图中未示出),散热器优选接设在动力头减速机2出油口与动力箱3进油口之间的油路上,用以给齿轮润滑油进一步降温。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显示器和用于检测循环油路内的油压的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油路上,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显示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油压值,供操作人员观察,了解该循环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对该循环冷却系统做出调整和维修。应当理解的是,液压泵I还可以设置动力头减速机2的出油口和动力箱3的进油口之间的油路上。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该旋挖钻机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设置该循环冷却系统,需将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内部连通,并在二者之间增设液压泵驱动液压油流动,利用动力箱内的齿轮润滑油为动力头减速机冷却降温,该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改变旋挖钻机内部结构,无需为动力头减速机增设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实现动力头减速机的冷却润滑,延长动力头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地,将增设的液压泵连接至旋挖钻机的主动力源,与旋挖钻机的主泵共同由主动力源提供动力,能够实现旋挖钻机开机即为动力头减速机降温冷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 所述动力头减速机和所述动力箱上均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连接至所述动力箱的出油口,所述动力箱的进油口连接至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出油口,形成循环油路;所述液压泵设置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与所述动力箱之间的循环油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下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出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头减速机内的上部设置有上部轴承,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开设在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上部并与所述上部轴承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动力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动力头减速机的进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油路上设置有散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和检测所述循环油路内的油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油路上,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7.一种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旋挖钻机的主泵共同连接至所述旋挖钻机的主动力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及旋挖钻机,用于冷却旋挖钻机的动力头减速机,包括液压泵、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上均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动力头减速机与动力箱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相互连通,形成循环油路;液压泵设置在动力头减速机与动力箱之间的循环油路上。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减速机循环冷却系统增加一个液压泵,并将动力头减速机和动力箱内部连通,利用动力箱内的齿轮润滑油为动力头减速机冷却降温,该循环冷却系统通过改变旋挖钻机内部结构,无需为动力头减速机增设独立的冷却系统,即实现动力头减速机的冷却润滑,延长动力头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E21B3/02GK203067756SQ20132000290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张卓, 朱朝阳, 周亮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