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风向引压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675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风速、风向引压探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包括用于取样的引压件和与引压件连通用于缓冲的取样缓冲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取样缓冲的结构,取样过程中避免压力突变,可适当得到缓冲引压介质造成的冲击,避免冷凝水以及粉尘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且由于结构的简单性,抗粉尘水汽影响能力强,保证了风速、风向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专利说明】风速、风向引压探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附属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风速、风向引压探头。
【背景技术】
[0002]矿井通风就是把地面空气连续不断的送往井下,同时连续不断地把井下污浊空气排出井外。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它不但具有向井下各用风地点输送新鲜风流,保障井下作业人员呼吸的重要功能,同时,还具有稀释、排除矿井瓦斯与粉尘以及作业区间的降温等功能。合理的通风是抑制煤炭自然和火灾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如果通风系统布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当,将恰恰是导致瓦斯积聚和自然发火以及造成瓦斯、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矿井的通风技术与监测水平是保证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状况的基础,而风速、风向传感器是监测井下风速大小和风向状况的主要手段,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现有技术的风速传感器大多采用超声波涡街原理,测量手段较为单一,设备使用较为约束,不够灵活,且不能实现双向风速、风向测量,探头长期工作易受粉尘水汽影响,且引压通道较短,不具有缓冲功能,易于堵塞切压力不稳,影响测量精度;后出现了差压式测量原理的传感器,比如收缩管式风速传感器,依然不能够实现双向风速、风向准确测量。
[0003]因此,需要一种风速、风向引压探头,适用于煤矿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场合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引压,探头具有较好的防堵塞引压通道的效果,引压缓慢精确,以保证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结构简单,加工装配容易,节约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速、风向引压探头,适用于煤矿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场合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引压,探头具有较好的防堵塞引压通道的效果,引压缓慢精确,以保证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结构简单,加工装配容易,节约使用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包括用于取样的引压件和与引压件连通用于缓冲的取样缓冲件。
[0006]进一步,所述引压件为两个引压管,引压管流道设有导流槽;
[0007]进一步,所述引压管的导流槽沿轴向设置;
[0008]进一步,两个引压管之间对称设置,导流槽位于引压管的进气端部开口 ;
[0009]进一步,所述导流槽沿引压管径向贯穿管壁;
[0010]进一步,所述取样缓冲件包括缓冲腔外壳和缓冲腔外壳内分隔形成的两个取样缓冲腔,两个取样缓冲腔分别设有出气口 ;两个引压管对应通过两个取样缓冲腔连通于两个出气口 ;
[0011]进一步,所述引压管采用皮托管结构,两个引压管的端部之间相背折弯;
[0012]进一步,两个引压管的导流槽之间沿径向相背设置;[0013]进一步,两个引压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于同一引压管法兰,该引压管法兰以端盖的形式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缓冲腔外壳;
[0014]进一步,其中一个取样缓冲腔直接由缓冲腔外壳形成,另一个取样缓冲腔由位于缓冲腔外壳内的短节内腔形成,该短节由引压管法兰与外界密封并沿其轴向压于缓冲腔外壳内。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采用取样缓冲的结构,取样过程中避免压力突变,可适当得到缓冲引压介质造成的冲击,避免冷凝水以及粉尘直接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且由于结构的简单性,抗粉尘水汽影响能力强,保证了风速、风向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包括用于取样的引压件和与引压件连通用于缓冲的取样缓冲件;引压件可以为引压口、引压管等,取样缓冲件可以为空腔结构或者较长的管道结构。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压件为两个引压管(图中所示,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引压管流道设有导流槽(导流槽8和导流槽9);消除冷凝水形成完整的表面张力,使其顺导流槽流出,具有较好的防冷凝水和粉尘堵塞的效果,适用于煤矿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场合测量风速和风向;采用两个引压管结构相同,使用时可双向测量,灵活方便,结构简单,加工装配容易,节约使用成本。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的导流槽(导流槽8和导流槽9)沿轴向设置;采用两个引压管结构,可实现双向采样,使用简单方便;取样时,可设定引压管I 6为高压引压管,引压管II 7为低压引压管;轴向所指为引压管的轴向,也就是气流沿引压管的流道方向。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导流槽8和导流槽9)沿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径向贯穿管壁;加工方便,并进一步消除冷凝液的表面张力,并避免粉尘形成集聚。
[0023]本实施例中,取样缓冲件包括缓冲腔外壳和缓冲腔外壳内分隔形成的两个取样缓冲腔(取样缓冲腔I 3和取样缓冲腔II 4);两个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对应通过两个取样缓冲腔(取样缓冲腔I 3和取样缓冲腔II 4)连通于两个出气口(出气口 I和出气口 2),两个出气口(出气口 I和出气口 2)用于将低压和高压侧气体输送至检测模块,即微压差元件,用于获得压差并最终得到风速及风向参数;设有取样缓冲部件,可对气压进行缓冲并形成平稳取样,保证最终结果的精确性。
[0024]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之间对称设置,对称设置更利于双向检测,更利于双向检测风速和风向;导流槽(导流槽8和导流槽9)位于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的进气端部开口 ;位于端部开口的结构,可使冷凝水等堵塞物直接流出,避免形成阻流而堵塞。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采用皮托管结构,两个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的端部之间相背折弯;利于迎风检测,保证取样的准确性。
[0026]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的导流槽(导流槽8和导流槽9)之间沿径向相背设置;采用该结构的引压管,使双向检测时取样的方便性,导流槽不但具有导流防堵作用,而且还具有引压效果,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27]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压管(引压管I 6和引压管II 7)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于同一引压管法兰10,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形,该引压管法兰以端盖的形式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缓冲腔外壳;密封的方式采用密封垫11的形式,结构简单,密封可靠;该可拆卸式结构使得整个缓冲件整体性强,维修方便。
[0028]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取样缓冲腔(取样缓冲腔I 3)直接由缓冲腔外壳形成,另一个取样缓冲腔(取样缓冲腔II 4)由位于缓冲腔外壳5内的短节内腔形成,该短节由引压管法兰10与外界密封并沿其轴向压于缓冲腔外壳内;即引压管法兰10连接于缓冲腔外壳5,对短节形成轴向压力,该轴向压力使得短接固定于缓冲腔外壳5并压紧与外界密封;该结构使得取样缓冲腔I 3和取样缓冲腔II 3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相对密封性较好,不会出现串气现象,保证结果的精确;如图所示,短接两段形成缩颈式台阶,台阶由于引压管法兰10抵紧缓冲件壳体内壁,缩颈分别对应伸出缓冲件外壳5用于连接引压管II 7和通过管道连通于三通件9;当然,取样缓冲腔I 3直接通过引压管法兰10连通于引压管I 6,且位于出气口 I I设有接头。
[00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取样的引压件和与引压件连通用于缓冲的取样缓冲件;所述引压件为两个引压管,引压管流道设有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管的导流槽沿轴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压管之间对称设置,导流槽位于引压管的进气端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沿引压管径向贯穿管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缓冲件包括缓冲腔外壳和缓冲腔外壳内分隔形成的两个取样缓冲腔,两个取样缓冲腔分别设有出气口 ;两个引压管对应通过两个取样缓冲腔连通于两个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管采用皮托管结构,两个引压管的端部之间相背折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压管的导流槽之间沿径向相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两个引压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于同一引压管法兰,该引压管法兰以端盖的形式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缓冲腔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速、风向引压探头,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取样缓冲腔直接由缓冲腔外壳形成,另一个取样缓冲腔由位于缓冲腔外壳内的短节内腔形成,该短节由引压管法兰与外界密封并沿其轴向压于缓冲腔外壳内。
【文档编号】E21B47/06GK203547723SQ20132050459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军, 张远征, 孙世岭, 于庆, 莫志刚, 吕青松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