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础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203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基础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基础桩,特点是该基础桩为漏斗型桩体,漏斗型桩体包括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通过圆弧过渡段一体连接,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壁沿桩长方向分别螺旋分布有螺旋箍筋,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有受力纵筋,受力纵筋的上端插入混凝土承台且紧密固定在混凝土承台中,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受力纵筋配筋率为0.8-5%,上部倒圆台桩的锥角为6-16°,上部倒圆台桩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垂直距离的比例为1:2,漏斗桩为钢筋混凝土桩,优点是能提高桩身整体的承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避免桩身失位、侧移。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基础粧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基础桩。
【背景技术】
[000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人口稠密,土壤特性大多都是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软弱土地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屋建筑的度,同时也增加了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密切,它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却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0003]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以来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目前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有桩基础设计、堆载预压法、强夯法、砂垫法等。桩基础设计主要通过地下桩将上层荷载通过桩基础承载穿过软土层到达比较坚硬的地质土层,达到治理软土地基的目的,是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0004]目前,桩基础结构通常为圆柱体形状,优点:(I)桩基础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并且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2)桩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好,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3)抗不良地质现象危害能力强,抗震、抗液化、抗滑坡及抗爆性能强;(4)灵活性强,对结构体系、范围及荷载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的基础上,但是由于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滑动摩擦,使桩基础容易滑动,降低了桩基础的承载强度,易发生失位、侧移,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桩身整体的承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避免失位、侧移的新型基础桩。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基础桩,所述的基础桩为漏斗型桩体。
[0007]所述的漏斗型桩体包括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通过圆弧过渡段一体连接。
[0008]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壁沿桩长方向分别螺旋分布有螺旋箍筋,所述的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有受力纵筋,所述的受力纵筋的上端插入混凝土承台且紧密固定在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中。
[0009]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受力纵筋配筋率为0.8_5%。有利于增加漏斗型桩体的刚度。
[0010]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的锥角为6-16°。有利于漏斗型桩体的承载受力及施工过程的进行。
[0011]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垂直距离的比例为1:2.5。增加漏斗型桩体的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0012]所述的漏斗桩为钢筋混凝土桩。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基础桩,漏斗型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增加上部分倒圆台桩桩身结构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桩侧摩阻力,进而提高了桩体的承载力,同时上部桩体结构直径沿桩身埋置深度纵向缩小,在承受上层建筑荷载时极大的利用周围土体自身的强度,并有利于打桩过程的进行;下部分桩身结构为传统圆柱形状,圆直型能够有效利用混凝土材料,省去漏斗桩的竖直角带来深层施工的不便;上下部分采用圆弧过渡段无缝衔接,保持桩身的连贯性。其优点如下:
[0014](I)能够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及上层建筑侧移、失位等现象。漏斗型桩上部结构能够稳步传递上层建筑的荷载,具有不易断裂、抗变形能力强等特点。
[0015](2)能够满足相同材料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漏斗型桩自身的设计增加了桩身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桩侧摩擦力,从而提升了复合基础的承载力。
[0016](3)能够充分利用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控制不等径的上部桩身长度,突出不等径结构提高承载力的特点,又避免因为竖直角沿桩体长度方向造成的桩身材料浪费,并简化施工难度。
[0017](4)降低工程造价。因其较圆形等径桩有更高的承载力,在施工角度上,可以减少复合地基刚性桩的数目,控制人力与物力的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基础桩,采用漏斗型桩体充分利用桩体自身的结构设计,部分改变桩体桩身直径,提高了桩基的稳定性,且能够解决软土地基处理中传统圆型等径桩易失位、侧移等工程问题,提高了桩身整体的承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漏斗型桩能够满足在相同承载力的基础上,桩身受力更为合理,材料利用率更高,工程造价显著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桩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桩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
[0022]一种新型基础桩,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基础桩为漏斗型桩体,漏斗型桩体包括上部倒圆台桩I和下部圆柱桩2,上部倒圆台桩I和下部圆柱桩3通过圆弧过渡段3 —体连接。
[0023]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上部倒圆台桩I和下部圆柱桩2的桩体内壁沿桩长方向分别螺旋分布有螺旋箍筋(图中未显示),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有受力纵筋(图中未显示),受力纵筋的上端插入混凝土承台4且紧密固定在混凝土承台4中。上部倒圆台桩I和下部圆柱桩2的桩体内受力纵筋配筋率为0.8-5%。上部倒圆台桩I的锥角为6-16° ;上部倒圆台桩I的垂直距离与下部圆柱桩2的垂直距离的比例为1:2.5。[0024]上述漏斗桩为钢筋混凝土桩。
[0025]漏斗桩实施的过程
[0026]本漏斗桩施工采用传统重锤打桩的施工工艺,其具体施工程序如下:
[0027]1.初打应采用小落距轻击桩顶数锤,落距以0.5^0.Sm为宜,随即观察桩身与桩锤、桩架是否在同一垂线上。待桩入一定深度,桩尖不易发生偏移时,再全落距施打。
[0028]2.打桩时入土速度应均匀,锤击间歇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使桩身与土层之间摩擦力恢复,造成固结现象,使施打困难。所以在组织施工和现场接桩时应尽量加快速度,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0029]3.打桩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桩锤回弹情况。若桩锤经常性回弹较大,桩的入土速度慢,说明桩锤太轻,应更换桩锤。若桩锤发生突发的较大回弹,说明桩尖遇到障碍,应停止锤击,找出原因后进行处理。如果继续施打,贯入度突增,说明桩尖或桩身遭受破坏。打桩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贯入度的变化,贯入度过小,可能遇到土中障碍,贯入度突然增大,可能遇到软土层、土洞或桩尖、桩身破坏。当贯入度剧变、桩身发生突然倾斜、位移或严重回弹,桩顶、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坏,应暂停打桩并及时进行研究处理。
[0030]上述施工过程采用重锤低击的方式,重锤低击对桩顶的冲量小、动量大、桩顶不易破坏、大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桩身摩擦力与桩尖阻力。另外桩身反弹小、反弹张力波产生的拉应力不致使桩身被拉坏,同时桩锤的落距小、打桩速度快、效率高。 [0031]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桩为漏斗型桩体,所述的漏斗型桩体包括上部倒圆台桩和下部圆柱桩,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通过圆弧过渡段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壁沿桩长方向分别螺旋分布有螺旋箍筋,所述的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有受力纵筋,所述的受力纵筋的上端插入混凝土承台且紧密固定在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和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桩体内受力纵筋配筋率为0.8-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的锥角为6-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倒圆台桩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的下部圆柱桩的垂直距离的比例为1: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桩为钢筋混凝土桩。
【文档编号】E02D5/48GK203795422SQ20132084878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林亨, 朱剑锋, 褚建德, 谢琦峰, 岳亚刚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