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大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0418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扩大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中的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大型桩 基础。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工程中的桩的底座一般均做成整体的锥台状,以增加桩的
稳定性和承载力,如图1、 2所示。然而上述形状的底座并不适合于砂 土、碎石类土、松散填土以及裂隙发育风化岩石等自承载能力不足的土 质,主要原因在于,当对桩的底部进行扩孔时,由于上述土的土质较为 松散,颗粒之间的黏结力较弱,扩底所得的孔上方的土层易发生坍塌, 不能有效支持扩孔,从而使得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大型桩基础,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 自支承能力不足的土质,便于施工且构造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扩大型桩 基础,包括桩体,桩体的下侧设有桩翼,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桩体的轴线 相垂直,桩翼自桩体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的四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桩体的底座并不是设计为一个 整体,而是设计为自桩体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的四 周,也即在桩体底部的四周均匀地设置多个呈支翼状的局部底座,这种 局部底座在本实用新型中称为桩翼。上述设计方式一方面基本上保持了 采用整体底座时的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桩底的扩孔 施工,也即不需要将桩底四周的土层全部掏空,而是只需要将设置桩翼 处的土层清空即可,因此这种设计使得施工时对土层的破坏性较小,施 工处的土层不易坍塌,从而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成本。

图1是现有桩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9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 8所示, 一种扩大型桩基础,包括桩体IO,桩体10的下侧 设有桩翼20,桩翼20的延伸方向与桩体10的轴线相垂直,桩翼20自 桩体10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10的四周。
由前所述,对于砂土、碎石类土、松散填土以及裂隙发育的风化岩 石等自承载能力不足的土层,由于不易采用整体式底座,因此实际施工 时均不扩底座,而仅采用桩体10本身进行支承,由此增加了桩体10的 设置数量。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桩体10的底部四周设置了适于在自承载 能力不足的土层中施工的桩翼20,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桩的稳定性和支承 能力,由此相应地减少了桩体10的设置数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成 本,且提高了施工速度。
桩翼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图4、 6、 8所示,各个桩翼20 之间为等角分布,也即各个桩翼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均相 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桩翼20设置为3 8个。
桩翼20的数量过多,则容易导致自承载能力不足的土层在施工过程 中坍塌;数量较少时,对桩体10的稳定性和支承能力的提高贡献较小。 当桩翼20的数量为3 8个时, 一方面对所施工的土层影响较小,便于 施工且易于扩孔,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桩体10的稳定性和支承能 力,效益比较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桩翼20设置为4 6个。
桩翼20的形状有多种选择,比如圆柱状或棱柱状,作为本实用新 型的优选方案,如图3、 5、 7、 9所示,所述的桩翼20沿桩体10的轴向由上至下呈倒置的牛腿状。
将桩翼20设置为倒置的牛腿状,有利于提高体10的稳定性和支承 能力,且便于施工,易于成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桩翼20与桩体10的底 端面互相平齐。
桩翼20与桩体10的底端面互相平齐,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
控制,相应的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扩大型桩基础,包括桩体(10),其特征在于桩体(10)的下侧设有桩翼(20),桩翼(20)的延伸方向与桩体(10)的轴线相垂直,桩翼(20)自桩体(10)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10)的四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大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 翼(20)设置为3 8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大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桩翼(20)沿桩体(10)的轴向由上至下呈倒置的牛腿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大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 翼(20)设置为4 6个。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大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 翼(20)与桩体(10)的底端面互相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及桥梁工程中的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大型桩基础。本实用新型包括桩体,桩体的下侧设有桩翼,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桩体的轴线相垂直,桩翼自桩体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的四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桩体底部的四周均匀地设置多个呈支翼状的局部底座,这种局部底座在本实用新型中称为桩翼。上述设计方式一方面基本上保持了采用整体底座时的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桩底的扩孔施工。这种设计施工方式对土层的破坏性较小,施工处的土层不易坍塌,从而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E02D5/22GK201314042SQ20082021444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4日
发明者吴春萍, 杨成斌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安徽东合建筑节能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