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011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地下室底板包括位于土体上方的垫层以及位于垫层上方的底板结构层,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泄水管依次贯穿底板结构层以及垫层,进入土体中,泄水管下端固定连接一下封板,位于土体中的泄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通过在泄水管侧壁上开设通孔,增加了泄水面积,提高了泄水速度;同时封堵了泄水管的下端,在提高泄水速度的同时避免了管涌现象,为地下室底板施工提供了干燥稳定的施工环境。
【专利说明】 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室底板泄水泄压抗浮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下室基坑施工需要干燥的施工环境,通常,在基坑开挖之前,首先采用围护止水桩隔断地下水,然后通过在基坑内设置基坑降水井将地下水将至基坑开挖面以下。待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后,再开始在基坑中进行地下室底板施工。但是,基坑降水井会影响地下室底板结构的施工,故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需要拔除基坑降水井。此时,在围护止水桩的作用下,基本能够阻止地下水通过基坑开挖面向上渗透,然而,在潜水或承压水的浮力作用下,很可能会导致已经施工的地下室底板变形、开裂。因此,在地下室底板的垫层施工完成,且地下室底板结构层尚未绑扎钢筋时,需要在地下室底板中设置若干泄水孔来减缓地下水浮力。同时,地下室底板中的泄水孔也能进一步起到地下室底板排水作用,为地下室底板的施工提供干燥安全的施工环境。
[0003]传统的泄水孔为一竖向贯穿地下室底板结构层以及垫层且进入土体中的钢管。根据计算确定泄水孔埋设数量以及各泄水孔之间的间距。泄水孔工作时,地下水从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土体中慢慢渗入或流入钢管,并向上通过钢管的顶端排放到地下室外。然而,当土体含水量丰富,尤其是出现承压含水层时,在地下水浮力和承压水浮力的共同作用下,该泄水孔钢管有可能成为管涌的通道,从而形成管涌。管涌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中细颗粒在粗颗粒所形成的孔隙通道中移动,流失,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量也随之加大,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土体发生破坏的现象。一旦发生管涌,出现翻花,会导致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会破坏地下室底板,甚至会造成建筑物塌陷等事故。
[0004]为了解决前述管涌的问题,会考虑将该钢管位于所述土体中的一端设置一封板进行封堵,且在封板上开设若干通孔来进行地下室底板排水。但是,采用这样的排水方式,由于受面积限制,能够开设的通孔数量少,从而有效渗水面积小,泄水速度慢,不能很好地适应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排水需求。此外,泄水孔下方的土体中水压较大,在向上排水过程中有可能破坏带孔封板的结构。
[0005]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技术中,在避免管涌现象与提高排水速度两方面存在冲突。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可以避免管涌现象又可以兼顾排水速度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避免管涌现象和提高排水速度无法兼顾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8]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位于土体上方的垫层以及位于所述垫层上方的底板结构层,所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依次贯穿所述底板结构层以及所述垫层,进入所述土体中,所述泄水管下端固定连接一下封板,位于所述土体中的所述泄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过滤套管和滤料,所述过滤套管的底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套管的顶端连接有一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位于所述垫层上表面,且所述过滤套管套设于所述泄水管的外侧,位于所述土体中的所述过滤套管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过滤套管、所述泄水管、所述上封板以及所述下封板合围形成一腔室,所述滤料填充于所述腔室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腔室的内侧壁设有滤网。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与所述过滤套管的径向间距L为15cm-20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滤料为滤砂。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与所述泄水管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结构层上设有凹槽,所述延长管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泄水管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H为4cm_6cm。
[0016]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嵌填泡沫板。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止水板,所述止水板套设于所述泄水管外侧,并位于所述底板结构层中。
[00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地下室底板包括位于土体上方的垫层以及位于垫层上方的底板结构层,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泄水管依次贯穿底板结构层以及垫层,进入土体中,泄水管下端固定连接一下封板,位于土体中的泄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通过在泄水管侧壁上开设通孔,增加了泄水面积,提高了泄水速度;同时封堵了泄水管的下端,在提高泄水速度的同时避免了管涌现象,为地下室底板施工提供了干燥稳定的施工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抗浮泄水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地下室抗浮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地下室抗浮泄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23]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的结构。
[0024]如图1所示,地下室底板包括位于土体I上方的垫层2以及位于垫层2上方的底板结构层3 ;地下室底板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4,泄水管4依次贯穿底板结构层3、垫层2,进入土体I中,泄水管4下端固定连接一下封板5,位于土体I中泄水管4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6。
[0025]具体来说,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采用在泄水管4位于土体I中的侧壁开设若干通孔6来增加泄水面积,从而提高地下室底板施工时的抗浮泄水速度。位于土体I中的水通过若干通孔6流入泄水管4中,在水浮力的作用下沿着泄水管4向上,从泄水管4的顶端排出。与现有技术中在泄水管底端开设通孔相比,位于土体I中的泄水管4侧壁的面积比泄水管4底端的面积更大,因此可以在位于土体I中的泄水管4的侧壁上能够开设数量更多的通孔6 ;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泄水管4插入土体I中的深度,进一步增加位于土体I中的泄水管4侧壁的面积,使得在泄水管4侧壁上开设的通孔6数量进一步增加,通孔6数量的增加,直接提高了泄水速度。因此,通过在位于土体I中的泄水管4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孔6,能够提高地下室底板泄水速度。当然,为了防止通孔6或者泄水管4被堵塞,在泄水管4位于土体I中的管段与地下室底板上预设的埋设坑之间还填充有滤料。这样,通过滤料可以将地下水的垃圾过滤掉,避免其通过通孔6进入泄水管4,以达到防堵塞效果。
[0026]另外,继续参考图1,因为在泄水管4下端固定连接了下封板5,即使在地下水浮力和承压水浮力较大的情况下,也因为下封板5阻挡了地下水通过泄水管4下端向上涌的通道,避免了管涌现象的发生。
[0027]然而,继续参考图1,土体I中的地下水通过通孔6渗入泄水管4的过程中,有可能带入垃圾和淤泥等,会堵塞通孔6。为了避免上述通孔6被堵塞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泄水管4的外围增加滤料10,为了将滤料10固定在泄水管4外围一定区域内,可以使用过滤套管7。具体来说,过滤套管7的底端与下封板5固定连接,过滤套管7的顶端连接有一的上封板8,上封板8位于垫层2上表面,且过滤套管7套设于泄水管4的外侧,位于土体I中的过滤套管7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孔(图中未示出);过滤套管7与泄水管4、上封板8以及下封板5合围形成一腔室9,其中腔室9内有滤料10填满。地下水在进入泄水管4以前,需要先通过滤料10,经过滤料10,可以将地下水的垃圾过滤掉,避免其通过通孔6进入泄水管4,从而避免通孔6或者泄水管4被堵塞。在考虑滤料10的选材时,考虑到节约成本以及取材的方便性,可以选择滤砂作为滤料10。
[0028]继续参考图2,为了进一步将地下水中更小粒径的垃圾过滤掉,可以在腔室9的内侧壁设置滤网(图中未示出)。考虑到滤网的功能性要求,优先选择用耐腐蚀,韧性好的尼龙丝网作为滤网。这样,靠近过滤套管7侧壁的滤网能够防止土体I中的垃圾随着水流从通孔进入腔室9 ;靠近泄水管4侧壁的滤网除了能够防止土体I中的垃圾随着水流进入腔室9,并且能够防止滤料10进入泄水管4。通过在腔室9的内侧设置滤网,能够进一步解决泄水管4侧壁上通孔6的堵塞问题,还能防止滤料10进入泄水管4,从而进一步加快泄水速度。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过滤防堵塞效果,还可以在滤网靠近土体I的一侧附设一层透水的垫网(图中未示出)。而且,该垫网还能起到保护滤网的作用。考虑到安装的方便以及功能性要求,可以选用由铁丝制作而成的梯形立体网作为垫网。
[0029]继续参考图2,为了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需要填充合适量的滤料10,另外考虑开设泄水孔对整个地下室底板结构的影响,可以将泄水管4与过滤套管7之间的径向间距L设置为 15cm_20cm。
[0030]特别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2,当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泄水管4高出底板结构层上表面的部分需要割掉,以使得地下室底板上表面保持平整。为了方便施工,减少切割对地下室底板造成的影响,可以直接将泄水管4的上端与底板结构层3的上表面相平齐,但是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泄水,还需要在泄水管4的上端连接一延长管11,以方便泄水管4中的地下水排出地下室底板。具体来说,延长管11与泄水管4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等到地下室底板施工结束后,将延长管11从泄水管4上拧卸下来,而不需要额外的切割动作,即可达到地下室底板上表面保持平整的效果。
[0031]特别地,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当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不再通过泄水孔来排放地下水,此时需要封堵泄水管4,以方便后续装饰层等的施工。考虑到对泄水管4上端用闷头(图中未示出)进行封堵的施工便利性,可以在底板结构层3的上表面设置凹槽12,延长管11穿过凹槽12与泄水管4连接。当然,考虑到凹槽12的深度与闷头深入底板结构层3的厚度相同,结合闷头封堵的功能性要求,凹槽12的深度H可以为4cm-6cm,优选地,凹槽12的深度H为5cm。当然,由于凹槽12是预留设计的,因此,为了后续闷头施工的方便,施工凹槽12时,可以在凹槽12内嵌填泡沫板(图中未示出)。后期拔除延长管11后,去除泡沫板,露出凹槽12,将闷头插入凹槽12内,从而完成对泄水管4上端的封堵。
[0032]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2,由于在地下室底板中开设了泄水孔,泄水孔中设置泄水装置,而地下水的水位通常高于地下室底板的标高,故地下水会顺着泄水管4向上渗透,会影响地下室底板的功能。地下室底板和抗浮泄水装置的连接部位,属于地下室底板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在泄水管4的外侧套设一止水板13,止水板13位于底板结构层3中。通过在泄水管4的管壁上焊接止水板13 (钢板),当水沿着泄水管4管体与地下室底板的缝隙向上渗透时,达到止水板13位置时即无法再往上渗,止水板13起到了切断水渗透路径的作用。此时,即使水沿着止水板13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渗透,由于止水板13有一定宽度,也延长了水的渗透路径,同样可以起到地下室底板的防水作用。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泄水管依次贯穿底板结构层和垫层,进入土体中,泄水管下端由一下封板封堵,泄水管位于土体中的管段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在泄水管位于土体中管段的侧壁上开设通孔,增加了泄水面积,提高了泄水速度;同时封堵了泄水管的下端,在提高泄水速度的同时避免了管涌现象,为地下室底板施工提供了干燥稳定的施工环境。此外,为了防止位于土体中的地下水通过泄水管排出的过程中,将垃圾和淤泥等带入而堵塞通孔,加设一过滤套管,将滤料填充于过滤套管和泄水管以及上、下封板围成的腔室中。此外,还可以在腔室的内壁设置滤网,进一步防止更小粒径的垃圾进入,保证了排水的持续性。
[0034]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位于土体上方的垫层以及位于所述垫层上方的底板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包括一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依次贯穿所述底板结构层以及所述垫层,进入所述土体中,所述泄水管下端固定连接一下封板,位于所述土体中的所述泄水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过滤套管和滤料,所述过滤套管的底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套管的顶端连接有一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位于所述垫层上表面,且所述过滤套管套设于所述泄水管的外侧,位于所述土体中的所述过滤套管的侧壁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过滤套管、所述泄水管、所述上封板以及所述下封板合围形成一腔室,所述滤料填充于所述腔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内侧壁设有滤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与所述过滤套管的径向间距L为15cm-20c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滤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与所述泄水管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层上设有凹槽,所述延长管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泄水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Η为4cm_6cm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嵌填泡沫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底板抗浮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止水板,所述止水板套设于所述泄水管外侧,并位于所述底板结构层中。
【文档编号】E02D31/12GK204080879SQ20142049776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赵鹤泉, 张俊杰, 蒋萦牧, 陆林辉 申请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