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压力计托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7397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偏心压力计托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井下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偏心压力计托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测量油井、水井、气井或油、水、气混合体压力所用的压力计内托筒,压力计内托筒悬挂在油管上,只能单一测量油管压力,不能进行其他作业,压力计贴挂在托筒外部与流道形成两室,用小孔相通将流体压力传递到压力计上,这样就造成在油管通径不能增大的情况下,只能减小油管计压力托筒的流道内径,悬挂电子压力计,在试产计量流体产量时,因托筒的流道内径的减小,造成流体流量的减少,达不到试产时流量要求,测量出流体的压力就反应不出流体实际压力,因而不能满足试产时的数据要求,或测量的数据不够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悬挂偏心压力计托筒,即能准确的测量出井下压力,本体中间通孔又可以下入工具进行其他作业,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偏心压力计托筒,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及托筒本体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托筒本体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托筒本体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均为偏心通孔,两通孔的两端均设有缓冲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固定装置包括上缓冲组件和下缓冲组件,上缓冲组件与上接头之间设有上导向套,下缓冲组件与下接头之间设有下导向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缓冲组件第一弹性件和上垫圈,所述下缓冲组件包括下垫圈和第二弹性件,上垫圈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盲孔,下垫圈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上垫圈和下垫圈套装于通孔内的两端,且盲孔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上导向套和上垫圈接触,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下导向套和下垫圈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接头的外圆周面与托筒本体的内圆周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接头的外圆周面与托筒本体的内圆周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为第一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为第二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偏心通孔,压力计是装在偏心通孔内,流体从托筒本体内通过时,流体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到流体的压力数据检测要求,而压力计又设有两个,因此,能够准确的对油井、水井、气井或油、水、气混合体压力进行测量,缓冲固定装置的设置用于保护偏心通孔内的压力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偏心压力计托筒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托筒本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下接头;3、托筒本体;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缓冲固定装置;61、上缓冲组件;611、第一压缩弹簧;612、上垫圈;62、下缓冲组件;621、下垫圈;622、第二压缩弹簧;63、上导向套;64、下导向套;7、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偏心压力计托筒,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及托筒本体3所述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与托筒本体3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托筒本体3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5均为偏心通孔,两通孔的两端均设有缓冲固定装置6;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为偏心通孔,压力计是装在偏心通孔内,流体从托筒本体3内通过时,流体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到流体的压力数据检测要求,而压力计又设有两个,因此,能够准确的对油井、水井、气井或油、水、气混合体压力进行测量,缓冲固定装置6的设置用于保护偏心通孔内的压力计。

缓冲固定装置6包括上缓冲组件61和下缓冲组件62,上缓冲组件61与上接头1之间设有上导向套63,下缓冲组件62与下接头2之间设有下导向套64。上导向套63和下导向套64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托筒本体3上。

上缓冲组件61第一压缩弹簧611和上垫圈612,所述下缓冲组件62包括下垫圈621和第二压缩弹簧622,上垫圈612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盲孔,下垫圈62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上垫圈612和下垫圈621套装于通孔内的两端,且盲孔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缩弹簧611的两端分别上导向套63和上垫圈612接触,所述第二压缩弹簧622的两端分别与下导向套64和下垫圈621接触。压力计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上垫圈612的盲孔内和下垫圈621的安装孔内,上垫圈612和下垫圈621用于起到保护固定压力计的作用,上垫圈612与下垫圈621相相向的两侧分别接触的第一压缩弹簧611和第二压缩弹簧622,可以起到缓冲的效果。上垫圈612和下垫圈621均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上接头1的外圆周面与托筒本体3的内圆周面之间设有由丁腈橡胶O型密封圈70;下接头2的外圆周面与托筒本体3的内圆周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70。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