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653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作业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煤大国,随着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产任务越来越大,在忙于生产时安全问题一直是首要问题,一旦发生事故都将是灾难性的,为了更好的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一般都在井下作业层设置避难所,现有都是设置救生保障舱,在救生保障舱内设置必要的救生药品、食物以及维生系统,但是在矿难时情况比较复杂,如遇落石塌方的挤压时,就考验救生保障舱的结构强度了,现有救生保障舱都是中空结构,其抗挤压强度较低,如遇较大挤压舱内人员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这仍有待于技术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十二根棱柱围成的正方体框架,顶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上梁,两上梁在顶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上交叉点,底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下梁,两下梁在底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下交叉点,底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上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一斜支臂,顶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下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二斜支臂,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各侧面四框内分别设有圆环形舱口,圆环形舱口与所在侧面四框的四角间分别连接有支撑筋,圆环形舱口内缘设有外凸沿,正方体框架外设有护板,护板开有与外凸沿适配的圆孔,圆环形舱口上设有舱门。

进一步的,所述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其交叉连接点处连接有一横隔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斜支臂下半部连接有座板。

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避险舱在舱内形成诸多三角支撑,可以承载更大强度的挤压,不会被彻底压垮,在其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区之间贯通,从侧门进入空间畅通无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1根棱;2上梁;3上交叉点;4下梁;5下交叉点;6第一斜支臂;7第二斜支臂;8圆环形舱口;9支撑筋;10外凸沿;11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设有由十二根棱1柱围成的正方体框架,顶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上梁2,两上梁在顶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上交叉点3,底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下梁4,两下梁在底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下交叉点5,底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上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一斜支臂6,形成锥状支撑,顶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下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二斜支臂7,形成倒锥状支撑,正方体框架四角承力均得到加强,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形成小三角支撑加强结构,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侧面四框内分别设有圆环形舱口8,圆环形舱口与所在侧面四框的四角间分别连接有支撑筋9,圆环形舱口内缘设有外凸沿10,防止门变形,正方体框架外设有护板11,护板开有与外凸沿适配的圆孔,圆环形舱口上设有舱门,舱门为圆形与圆环形舱口适配,提供内支撑,进一步防止变形。

本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避险舱在舱内形成诸多三角支撑,可以承载更大强度的挤压,不会被彻底压垮,在其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区之间贯通,从侧门进入空间畅通无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系数。

实施时,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可在其交叉连接点处连接有一横隔板,防止救生物品设备,也可通过板在中心部位与一斜支臂、第二斜支臂连接分出菱形空间,可在第一斜支臂下半部连接有座板,工人休息,提高空间利用率。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