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5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由套管(1)、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油管(3)、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油管(28)、螺杆泵增压装置(35)、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安装在套管(1)内,螺杆泵增压装置(35)与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通过上部交叉流道体(16)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回注装置通过下油管(28)连接,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与井下油水分离举升装置通过上、下外油嘴(15、29)连接;

所述螺杆泵增压装置(35)由抽油杆(4)、折返流道接头(5)、上外壳体(6)、上单螺杆泵(7)、上内壳体(8)、挠性轴(9)、中内壳体(10)、下外壳体(11)、下内壳体(12)、下单螺杆泵(13)、定位销A(37)、定位销B(38)组成,抽油杆(4)与上单螺杆泵(7)连接,折返流道头(5)上端与上油管(3)螺纹密封,折返流道头(5)下端内径与上单螺杆泵密封配合,折返流道头(5)下端外径、上内壳体(8)上端外径与上外壳体(6)螺纹密封,构成上环空流道d,上内壳体(8)、下内壳体(12)与中内壳体配合,构成中环空流道(g),下内壳体(12)下端与上部交叉流道体(16)配合,下外壳体(11)上端与上内体(8)螺纹密封,下端与上部交叉交流体(16)螺纹密封,在下外壳体(11)的内部,中内壳体(10)、下内壳体(12)、上部交叉流道体(16)依次相接,由定位销A(37)、定位销B(38)定位并进行密封处理,抽油杆(4)与上单螺杆泵(7)上端连接,上单螺杆泵(7)上端与折返流道体(5)同轴线配合,下端与上内壳体(8)同轴线配合,下单螺杆泵(13)上端与中内壳体(10)同轴线配合,下单螺杆泵下端与下内壳体(12)、上部交叉交流体(16)同轴线配合,上单螺杆泵(7)与下单螺杆泵(13)通过挠性轴(9)相连接;

所述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由双锥旋流器(17)、外壳体A(18)、上支撑管(19)、上支撑底座(20)、上定位座(21)、中部交叉流道体(22)、单锥旋流器(23)、外壳体B(24)、下支撑管(25)、下支撑底座(26)、管接头(27)组成,双锥旋流器(17)与上部交叉交流体(16)定位孔配合,双锥旋流器(17)底端插在上定位座(21)定位孔中,双锥旋流器(17)用上支撑管(19)、上支撑底座(20)支撑,上支撑底座(20)与上定位座(21)配合,上定位座(21)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轴向配合,外壳体A(18)与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中部交叉流道体(22)螺纹密封,构成环空流道,单锥旋流器(23)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定位孔配合,单锥旋流器(23)底端插在管接头(27)定位孔中,单锥旋流器(23)用下支撑管(25)、下支撑底座(26)支撑,下支撑底座(26)与管接头(27)配合,外壳体B(24)与中部交叉流道体(22)、管接头(27)螺纹密封,双锥旋流器(17)与单锥旋流器(23)通过中部交叉流道体(22)上的斜通环形孔(k)相通;

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回注与举升装置由旁通管(2)、三通接头(14)、上外油嘴(15)、下油管(28)、下外油嘴(29)、Y351封隔器(30)、单向阀(31)、打压球座(32)、筛管(33)、丝堵(34)组成,下油管(28)与管接头(27)轴向配合,所述井下油水分离回注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安装下油管(28)、Y351封隔器(30)、单向阀(31)、打压球座(32)、筛管(33)、丝堵(34),上部交叉流道体(16)内端面加工有与定位孔同轴心的溢流孔,溢流孔与双锥旋流器(17)的溢流伸出管同轴配合并形成密封,径向孔出口处加工有内螺纹油口,与上外油嘴(15)连接,上外油嘴(15)另一端与旁通管(2)螺纹联接,旁通管(2)的另一端与三通管(14)螺纹联接,中部交叉流道体(22)内端面加工有与定位孔同轴心的溢流孔,溢流孔与单锥旋流器(23)的溢流伸出管同轴配合并形成密封,径向孔出口处加工有内螺纹油口,与下外油嘴(29)连接,下外油嘴(29)另一端与旁通管(2)螺纹联接,旁通管(2)的另一端与三通管(14)螺纹联接,三通管(14)在与向上的旁通管(2)螺纹联接,所有的端面密封均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增压装置(35)的入口与油水混合液输入流道相通,螺杆泵增压装置(35)的出口与增压后油水混合液输出流道相连,增压后油水混合液输出流道与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入口相通,油水混合液分离后的溢流混合液通过举升流道举升到地面,油水混合液分离后的底流混合液通过回注流道注入注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混合液输入流道由以下流道组成:中环流通道(e)向下依次与中内壳体(10)左半面下端的3个直通环形孔(d)、下内壳体(12)的左半面的3个直通环形孔(d)、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上端的3个直通环形孔(d)、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中上端的大直通环形孔(c)、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端的直通环形孔(c)相通,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端的直通环形孔(c)与双锥旋流器(17)、上支撑管(19)与外壳体A(18)之间的下环空流道连通(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后油水混合液输出流道由以下流道组成:折返流道接头(5)近壁加工有4个直通环形孔(k),与中间的中空流道(f)相通,直通环形孔(k)与上外壳体(6)构成的上环空流道(l)相通,上环空流道(l)与上内壳体(8)上端近壁加工的环空流道(k)、下端近壁加工的6个直通环形孔(g)相通,上内壳体(8)的直通环形孔(g)依次向下与中内壳体(10)的右半面的3个直通环形孔(g)、下内壳体(12)的右半面的3个直通环形孔(g)、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上端右半面的3个直通环形孔(g)、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中上段半扇形中空流道(g)、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中下段3个直通环形孔(g)、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端大直通环形孔(g)相通,上部交叉流道体(16)下端大直通环形孔(g)与双锥旋流器(17)的入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流道由以下流道组成:单锥旋流器(23)溢流孔与下外油嘴(29)的流道、旁通管相通,双锥旋流器(17)溢流孔与上外油嘴的流道(i)、三通接头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壳体(8)下端左半面近壁加工的3个直通环形孔(g),下端其被中内壳体(10)封住,上内壳体(8)下端右半面近壁加工的3个直通环形孔(g),与中内壳体的左半面的3个直通环形孔(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由两级旋流器组成,双锥旋流器(17)出口与单锥旋流器(23)入口通过中部交叉流道体(22)近壁的斜通环形流道(k)相通,所述双锥旋流器(17)与单锥旋流器(23)的数量都是1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吸双排流道布局的螺杆泵型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螺杆泵(7)和下单螺杆泵(13)除了螺杆-衬套副的旋向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均相同,在轴向上呈对称布置,在联接两个单螺杆泵的挠性轴(9)处设置腔室(e),上、下单螺杆泵(7、13)从此处吸入油水混合液并进行增压处理,增压后的油水混合液从上、下单螺杆泵(7、13)的另一端排出,进入下端的油水分离旋流装置(36)进行油水分离处理。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