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127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包括置于预先钻设的盲孔内的排气管、钢绞线、橡胶塞、过滤海绵和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底部开口处设有橡胶塞进行封堵,排气管和钢绞线固定在一起从橡胶塞穿过并置于盲孔的顶部,注浆管从橡胶塞穿出且同样置于盲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深度为15米-25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伸入到盲孔内5米-12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伸入到盲孔内部分的外圆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立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置于盲孔的部分设有等间距的多段捆绑定位铁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的上部固定有过滤海绵,排气管的出口高度高于过滤海绵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坑内采场上向长锚索分次注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采场内由下而上的钻设盲孔;

S2,钢绞线加工:将钢绞线切割成段,每段长度与盲孔深度相同,将橡胶塞穿到钢绞线的底端,过滤海绵固定在钢绞线的上部,再将注浆管和排气管从橡胶塞穿出,注浆管超出橡胶塞5米以上,注浆管超出橡胶塞的部分开设多个立刀口,排气管的顶部开口超出过滤海绵;

按一定间隔用捆绑定位铁丝将注浆管、排气管绑扎于钢绞线上;

S3,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捆绑在一起的注浆管、排气管和钢绞线送入盲孔中,并保证钢绞线置于盲孔的中心线位置,橡胶塞堵塞在盲孔的底部开口处;

S4,采用YSB-2B型液压砂浆泵,最大注浆压力5.5MPa,理论输送量2m3/h,水平输送距离300m,垂直输送距离110m,灰砂比≥1:3,水灰比0.45-0.6,向注浆管内进行注浆;

第一次注浆:浆体高度必须大于5.0米,等待1-2分钟待浆体沉淀后,此时内部气体被压缩,从排气管排出,浆体中的水分从立刀口渗出,然后在注浆管外漏1.5m处将注浆管砍断,多余浆体回流,放置24小时后,进行二次注浆;

第二次注浆:将注浆泵上的注浆管与砍断后的注浆管连接,然后进行注浆,直至注浆泵充满盲孔,见排气孔有少量水分流出即停,等待2分钟后进行二次打压,此时排气管已经堵塞不排水,直至见到钢绞线排水,往复2次即可;

将注浆管的外漏部分砍断;

S5,浆体的初凝期结束后开始锚具安装,锚孔注浆后,养护7天即可进行采矿作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