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采矿场负压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43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采矿场负压通风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井下采矿场通风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井下采矿场负压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浅眼留矿法采矿场通风方式主要为混合式通风和压入式通风两种,前者应用于无中央天井的采矿场,通过在运输道上风侧架设送风机连接导风筒经过行人井往采矿场上送新风,连接送风机的导风筒随采矿场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在另一边行人井附近的运输道下风侧架设抽风机连接导风筒将采矿场的废风抽至系统回风道;后者应用于有中央天井的采矿场,通过在运输道上风侧架设2台相同功率的送风机连接导风筒经过两边行人井同时往采矿场上送新风,导风筒随采矿场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采矿场的废风经过中央天井连接导风筒排至系统回风道。

针对混合式通风方式,由于采矿场布置长度一般在40-60米之间,随着采矿场上采高度不断上升,新风送至采矿场后的压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减缓采矿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排出速度,延长炮烟排出时间。同时抽风机也在抽运输道上的新风,若致使运输道上的风速大于行人井下来的炮烟流速,又将阻碍炮烟的排出。若采矿场中间有先行天井,利用两边行人井同时送新风,将采矿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经过中央天井排出,弥补了混合式通风的不足,但是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考虑到生产成本等因素,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采矿场均能预先布置一个先行天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采矿场负压通风结构,它适用于矿山井下浅眼留矿法采矿中,通过在无中央天井的采矿场中设计一个硐室,实现负压式通风,提高采矿场通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采矿场负压通风结构,包括上风侧行人井、下风侧行人井,在下风侧行人井的出口处设置有硐室,硐室上安装抽风机,抽风机连接出口导风筒,硐室与下风侧行人井相通。

所述的硐室上设置有安全门,供工人进出下风侧行人井用的,抽风机抽风时安全门是关闭的。

所述的硐室的容积为30m3

在上风侧行人井与平巷道交接处安装送风机,送风机连接进口导风筒,进口导风筒沿上风侧行人井布置,长度为15m。

本实用新型是在无中央天井的浅眼留矿法采矿场通风中采用负压式通风,利用抽风机使硐室形成一个负压区,加快采矿场炮烟的流动。同时利用硐室与平巷道空气隔绝作用,保证抽风机只能抽走采矿场炮烟,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采矿场的风速,缩短炮烟排出时间,提高采矿场的通风效果。同时缩短了进口导风筒长度,其不再需要随采矿场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1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图2为硐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风机,2进口导风筒,3上风侧行人井,4采下矿石,5采矿场空间,6采矿场桃形底柱,7下风侧行人井,8采矿场间柱,9硐室,10安全门,11抽风机,12出口导风筒,13平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对矿山井下采矿场混合式通风结构的改进,适用于无中央天井的浅眼留矿法采矿场。在现有浅眼留矿法采矿场中增加一个硐室9(使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硐室,容积为30m3),在硐室9一侧安装抽风机11和安全门10,安全门10是供工人进出采矿场用的,抽风机11抽风时安全门10是关闭的,硐室9始终与下风侧行人井7相通。在采矿场平巷道13与上风侧行人井3交接处安装送风机1,送风机1连接进口导风筒2,进口导风筒2沿上风侧行人井3布置,长度为15m。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开启送风机1(5.5KW)和抽风机11(7.5KW),抽风机11将硐室9(30m3)内的空气抽空,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采矿场含炮烟空气(废风)如图1中箭头方向自动经下风侧行人井7流入硐室9中,再由抽风机11经出口导风筒12排出至系统回风道。此时,送风机1将平巷道13的新鲜空气(新风)经上风侧行人井3上的进口导风筒2送至采矿场空间5,加快采矿场炮烟的流动,确保了采矿场空间5空气清新,减少了采矿场工人吸入粉尘量。如此循环运行,实现负压式通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