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固体防蚀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6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防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固体防蚀管柱。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开采的方式已成为许多油田选择的增油方式之一,液态二氧化碳具有增能和降粘的作用,能很好地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且对减少大气碳排量也大有裨益。同时,二氧化碳融于水后就形成酸性流体,并随着原油从油层采出地面,酸性流体对油井套管、油管、采油管柱及地面管线进行腐蚀,导致油井套管、油管、采油管柱及地面管线强度降低甚至毁坏,造成重大损失。油层酸化和酸压工艺措施遗留的残酸对油井套管、油管、采油管柱及地面管线强度也具有同样的腐蚀作用,这些腐蚀均需要进行防治。目前主要采用向地层挤注缓蚀剂的方式进行防腐蚀保护,该方式随着原油的采出,缓蚀剂就会很快被带出,浓度减低直至无效,不仅使用有效期很短,而且使用费用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井下固体防蚀管柱。该管柱悬挂在油层部位,利用井下内外置固体防蚀器的固体防蚀药剂,对井筒酸性流体进行处理,以减少酸性流体的腐蚀作用。该管柱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等各种井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环保、效果明显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固体防蚀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封隔器3、厚壁筛管5和丝堵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柱还包括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和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所述的丝堵7、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厚壁筛管5、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封隔器3和油管2,从下至上的顺序丝扣连接形成管柱串,放置在套管1的内腔里,油管2悬挂在井口,丝堵7下部不连通。

其中,所述的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的夹壁腔内置有固体防蚀药剂,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的内腔内置有固体防蚀药剂。

所述的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夹壁腔的内壁上割有8~10条长50mm、宽5~10mm的缝,割缝呈螺旋均匀分布状态。

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的内腔外壁割有8~10条长50mm、宽5~10mm的缝,割缝呈螺旋均匀分布状态。

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与油层8水平正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管柱采用座封、丢手的留井方式,提高了井下防蚀的针对性,保证了套管、油管、采油管柱及地面管线的全方位防腐蚀保护,适合直井、水平井、大斜度井等各种井况的应用;

(2)设计有井下固体防蚀器,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溶药方式,提高采油管柱内外防腐蚀效果;

(3)井下固体防蚀器不论内置式还是外置式,均优化设计有多条割缝,以控制固体防蚀剂的溶解速度,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提高防蚀有效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2、油管,3、封隔器,4、内置式固体防蚀器,5、厚壁筛管,6、外置式固体防蚀器,7、丝堵,8、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井下固体防蚀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封隔器3、厚壁筛管5和丝堵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柱还包括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和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所述的丝堵7、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厚壁筛管5、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封隔器3和油管2,从下至上的顺序丝扣连接形成管柱串,放置在套管1的内腔里,油管2悬挂在井口,丝堵7下部不连通。所述的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的夹壁腔内置有固体防蚀药剂,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的内腔内置有固体防蚀药剂。所述的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夹壁腔的内壁上割有8~10条长50mm、宽5~10mm的缝,割缝呈螺旋均匀分布状态。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的内腔外壁割有8~10条长50mm、宽5~10mm的缝,割缝呈螺旋均匀分布状态。

所述的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与油层8水平正对。

工作原理:管柱串按设计要求下到已定位置,油管2与地面泵车管线连接,泵车通过油管2内腔打压至15~16MPa,封隔器3受压座封;再继续打压至18~20MPa,封隔器3从中间上下脱开,上部管柱起出,下部留在井内;酸性流体从油层内流出时,与外置式固体防蚀器6和内置式固体防蚀器4内固体防蚀药剂结合,形成酸腐蚀保护液,对套管、油管、采油管柱及地面管线进行腐蚀保护。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二氧化碳吞吐、二氧化碳驱采油井以及酸化措施井,下入到油井内,实现含酸井内井下采油管柱和套管的腐蚀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和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