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81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安全防护,具体涉及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的高瓦斯矿井数量庞大,这类煤矿爆炸危险性系数高。现有煤矿通风安全设施风井防爆门,在历次特重大煤矿事故中防爆井盖几乎都被强大的爆炸气流冲开飞离井口,无法及时复位,通风系统短路失效,不能向井下输送新鲜风流,无法排出有害气体,让抢险人员失去抢险救助时间,同时也严重危及了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最终导致灾情扩大,遇难人数增加。因此对矿井防爆门、盖的研究,改进对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系统的抗灾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经过对此类新型防爆门研究改造的大量资料查询,现有技术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反风的要求,易发生回风短路,多年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中也发现了回风短路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有许多矿工是在安全逃生线路上遇难的。本实用新型正是一种矿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在防爆井盖被强大的爆炸气流冲离井口时它能快速封堵回风井口,恢复井下通风系统,为井下人员提供逃生所需的新鲜风流,最大限度降低煤矿爆炸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当井下发生爆炸吹走回风井口安装的防爆门时,能快速封堵回风井口,恢复井下通风系统,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配合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部署的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该装置设于风井口处,风井口上端设有防爆门,所述防爆门为两个可折叠式半圆形结构,分布在固定轴装置两侧,所述固定轴装置包括齿轮电机旋转装置、支架安装固定。这样的设计考虑到反风的要求,避免了发生回风短路,快速封堵回风井口,恢复井下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所述防爆门由半圆形碳钢支架和耐高温防火布连接组成,所述半圆形碳钢支架均匀安装在支架安装固定两侧。将防爆门打开时,不会被高温的爆炸气流点燃。同时,均匀分布保证了来自爆炸气流冲击的时候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所述齿轮电机旋转装置连接井壁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感应接收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反应,快速将防爆门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所述耐高温防火布为钢丝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防火布。保证钢丝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防火布在打开时不会被高温的爆炸气流点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所述半圆形碳钢支架经过充磁处理。这样的设计更利于防爆门打开时的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所述防爆门闭合节点处设有密封鬃毛条。为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的密闭性提供更多一层的保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解决了煤矿在发生瓦斯爆炸情况下,防爆门被巨大冲击力吹走,无法关闭回风井口,造成风流短路现象,危及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的现象;该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它能快速封堵回风井口,恢复井下通风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煤矿爆炸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井下正常风流速度为6米/秒为例,此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每发挥一分钟的救援功能就能为井下逃生人员提供360米的绿色生命通道,大大增强应急救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4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例,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防爆门1由数量为10根宽度为100mm,厚度为15mm碳钢弯曲加工为半圆形,并做充磁处理的充磁碳钢支架2和钢丝玻璃纤维布3连接组成,充磁碳钢支架2通过固定轴装置4固定于风井口处,固定轴装置4上安装有齿轮电机旋转推动装置5、支架安装固定6。齿轮电机旋转装置5连接井壁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连接感应接收器8。

在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常规使用防爆门1被巨大冲力吹走破坏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7在爆炸气流温度降至550度以下时(为保证钢丝玻璃纤维布3打开时不会被高温的爆炸气流点燃)将激活感应接收器8,使得感应接收器8触发微型齿轮电机5开始工作,将位于两侧的充磁碳钢支架2同时向风井正上方推动,打开钢丝玻璃纤维布3,到达顶部时两侧的充磁碳钢支架2在磁力的作用下吸附合闭,同时密封鬃毛条9发挥密封作用。

这样在防爆井盖被强大的爆炸气流冲离井口时该立井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能快速封堵回风井口,恢复井下通风系统,为井下人员提供逃生所需的新鲜风流,以井下正常风流速度为6米/秒为例,此应急救援防爆门装置发挥三至五分钟的救援功能就能为井下逃生人员提供1000-2000米的生命通道,为更多的井下遇险人员带来逃生的机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