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379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长距离的顶管施工中,需要工人进入顶管前端进行勘测以及检修,因此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解决现有的顶管不具有逃生管以及如何快速安装逃生管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逃生管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相邻逃生管的波纹节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相邻逃生管的波纹节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波纹节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能快速完成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环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波纹节端面插于环形槽内,波纹节与连接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端面插于环形槽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槽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的波纹节的端面上包裹有第二橡胶层。波纹节插入环形槽内,第二橡胶层与第一橡胶层相互挤压贴合,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逃生管内的下表面有呈齿状的凸起,由逃生管一端到另一端平行排布,方便人们在逃生管内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管外表面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装吊杆,方便将顶管吊起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逃生管内壁上安装有反光标识,对逃生的人进行指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顶管的内安装逃生管,方便人们从顶管内逃生,并且该逃生管能快速完成安装;本实用新型逃生管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本实用新型逃生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本实用新型方便人们在逃生管内爬动;本实用新型方便将顶管吊起安装;本实用新型逃生管内壁上安装有反光标识,能对逃生的人进行指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个逃生管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逃生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环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2、图3、图4、图5示出了此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实施例2: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环3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4,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波纹节2与连接环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实施例3: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环3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4,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波纹节2与连接环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所述的环形槽4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5,所述的波纹节2的端面上包裹有第二橡胶层6。波纹节2插入环形槽4内,第二橡胶层6与第一橡胶层5相互挤压贴合,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实施例4: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环3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4,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波纹节2与连接环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所述的环形槽4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5,所述的波纹节2的端面上包裹有第二橡胶层6。波纹节2插入环形槽4内,第二橡胶层6与第一橡胶层5相互挤压贴合,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所述的逃生管1内的下表面有呈齿状的凸起7,由逃生管1一端到另一端平行排布,方便人们在逃生管1内爬动。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实施例5: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所述的顶管外表面别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设置有装吊杆,方便将顶管吊起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环3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4,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波纹节2与连接环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所述的环形槽4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5,所述的波纹节2的端面上包裹有第二橡胶层6。波纹节2插入环形槽4内,第二橡胶层6与第一橡胶层5相互挤压贴合,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所述的逃生管1内的下表面有呈齿状的凸起7,由逃生管1一端到另一端平行排布,方便人们在逃生管1内爬动。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最优实施例:

一种带有逃生管道的顶管,由两个以上的顶管连接而成,所述的顶管外表面别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设置有装吊杆,方便将顶管吊起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安装有逃生管1,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环3两端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4,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波纹节2与连接环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件。波纹节2端面插于环形槽4内,再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加固,此连接方式更为紧固。所述的环形槽4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5,所述的波纹节2的端面上包裹有第二橡胶层6。波纹节2插入环形槽4内,第二橡胶层6与第一橡胶层5相互挤压贴合,密封性更好,能防止渗水。所述的逃生管1内的下表面有呈齿状的凸起7,由逃生管1一端到另一端平行排布,方便人们在逃生管1内爬动。所述的逃生管1内壁上安装有反光标识,对逃生的人进行指引。

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将后一节的顶管与前一节的顶管对接,将逃生管1安装在顶管的内管壁上,在进行顶管对接的时候即可完成逃生管1的连接,而将顶管及逃生管1均精确对接难度很高,因此在逃生管1的两端设置有波纹节2,相邻逃生管1的波纹节2通过连接环3相互连接,波纹节2的设置使得相邻逃生管1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错位,使得顶管能快速完成对接,逃生管1能快速完成安装。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