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作业打捞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033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行业的井下修井作业用配套工具,特别是一种井下作业打捞杯,连接在修井作业的钻杆杆柱中。



背景技术:

沉淀打捞杯在深井、超深井的套铣和磨铣作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套磨铣产生的较大铁屑、胶皮很难在正常套磨铣中随着洗井液携带出地面,所以有很多铁屑、胶皮会被沉淀打捞杯携带出来。在深井的套磨铣施工中一般会携带二级或更多级沉淀打捞杯。目前井队使用的沉淀打捞杯,一般是用套管与钻杆短节焊接起来的,将套管焊接在钻杆短节的外部、连接在钻杆杆柱中。一方面由于焊接在钻杆短节外面的套管不可拆卸,清理杯内携带出来的铁屑、胶皮等碎屑时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由于焊接对钻杆短节造成伤害,但是本工具现场焊接、现场使用,不方便探伤检测,沉淀打捞杯在使用中折断、造成井下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生产现场需要一种使用方便、又不需要频繁探伤检测的沉淀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作业打捞杯,解决沉淀打捞杯杯内沉淀物不易清理、有时会折断、造成井下事故的难题,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发生打捞杯井下折断的事故,降低修井作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下作业打捞杯包括筒体,接头总成的两端设有钻杆内螺纹和钻杆外螺纹,能够连接于钻杆杆柱中,筒体的下端设有筒体内螺纹、与接头总成的筒体外螺纹连接后,能够在筒体与钻杆之间形成环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筒体通过接头总成连接在钻杆杆柱中,使连接部位的钻杆成为本打捞杯的芯轴,钻杆已经经过探伤和检测不会折断造成井下事故,显著降低修井作业成本。筒体与接头总成能够拆卸,携带出的沉淀物通过筒体与接头总成的拆卸得到了方便、快捷的清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现有连接在钻杆杆柱中的沉淀打捞杯易折断、难清理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一种井下作业打捞杯包括筒体2,接头总成1的两端设有钻杆内螺纹4和钻杆外螺纹3,能够连接于钻杆杆柱中,筒体2的下端设有筒体内螺纹6、与接头总成1的筒体外螺纹5连接后,能够在筒体2与钻杆之间形成环空。本工具通过钻杆内螺纹4和钻杆外螺纹3连接在钻杆杆柱中,钻杆与钻杆内螺纹4连接后,钻杆就成为本实用新型的芯轴、与筒体2之间形成环空,构成了铁屑、皮子等大颗粒沉淀物的储物室,接纳修井作业中产生的沉淀物。

所述接头总成1是阶梯外圆、上部外圆的外径最小,外圆中部设有筒体支撑台,筒体外螺纹5设在该筒体支撑台上方的外圆上。筒体支撑台一方面可支撑筒体2的重量,另一方面也为筒体2限位。

所述筒体2的上端是楔形尖、在该楔形尖上还设有吊孔7。在接头总成1与筒体2拆卸后,可方便地吊起筒体2,将其中的沉淀物倾倒出来。清理本打捞杯内沉淀物时,可用液压钳将筒体2拧松并卸开;可用小绞车吊钩通过筒体2上的吊孔7将筒体2上提,沉淀物会自行脱落干净;整个过程便捷快速、省时省力。

本打捞杯入井时,将钻杆单根或立柱提起;用小绞车吊钩通过筒体2上的吊孔7将筒体2穿过提起的钻杆单根或立柱;然后将接头总成1的钻杆内螺纹4与提起的钻杆单根或立柱连接并用液压钳拧紧;下放小绞车并拆掉吊钩,将筒体2与接头总成1的筒体外螺纹5连接并用液压钳拧紧;将接头总成1的钻杆外螺纹3与已下井的工具或钻具连接后下入井内。

上面叙述的实施例仅仅为典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启示下做出修改。本文所公开的方案可能存在很多变更、组合和修改,且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文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