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496发布日期:2018-08-07 13:26阅读:1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有色矿山井巷施工、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矿山采掘、支护巷道施工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井下进行开采,测量控制点控制是必须的工艺阶段。一般在铁矿或其它有色金属、冶金矿山中巷道施工、顶板支护多种多样,但在永久支护前通常需要进行临时支护,但巷道施工用的测量点往往喷砼过后其准确性大大降低,甚至测量点被喷砼覆盖,影响施工进度,而且需要重复放置巷道测量用点和井下导线点,后续铺设轨道、水沟开挖时需要重复放样测量,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对于井下测量控制点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废旧编织袋进行遮盖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当井下进行喷浆作业时,容易将废旧编织袋覆盖,从而无法准确的辨别测量控制点的位置,找点非常困难;2、受井下恶劣的作业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巷道风力作用下,废旧编织袋很容易偏离原来的位置甚至被吹走;3、当测量控制点的位置较远时,废旧编织袋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找点准确方便,不受井下作业环境影响,而且可根据点的位置调节其长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包括:

支护部,所述支护部具有内腔,所述支护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内腔且相对布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正对测量控制点设置;

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以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向远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手持部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卡块;

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套设于手持部之外,用于延长所述手持部;所述延长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卡块可沿第三开口移动并卡在第三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延长部设置为至少一层,层层套设于所述手持部之外,每个内层延长部的侧壁还设置有卡块,所述内层延长部的卡块可沿与其相邻的外层延长部的第三开口移动并卡在与其相邻的外层延长部的第三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口具有第一方向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方向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通,所述卡块可沿第一延伸部移动并卡在第二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为两个,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手持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不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可以覆盖所述测量控制点,并将所述测量控制点限定在第一开口的尺寸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井下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在进行井下喷浆等作业时,浆料只能覆盖在保护装置的外表面,不会对井下测量控制点造成污染,减少技术人员下井放线耽误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还包括延长部,当距离测量控制点较远时,可移动手持部上的卡块并将其卡在延长部的第三开口处从而将手持部延长,以确保此保护装置可以对距离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护部;2—手持部;3—延长部;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第三开口;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护部1、手持部2和延长部3,所述支护部1具有内腔,所述支护部1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内腔且相对布置的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所述第一开口4正对测量控制点设置;所述手持部2以所述第二开口5的边缘向远离第一开口4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手持部2的下部,即远离第一开口4的一端设置有卡块7;所述延长部3套设于手持部2之外,用于延长所述手持部2;所述延长部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6,所述卡块7可沿第三开口6移动并将手持部2卡在第三开口6处。

具体的,所述支护部1和手持部2可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手段连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护部1用于通过第一开口4覆盖测量控制点,所述手持部2便于操作工人手扶,从而在喷砼时将支护部1固定在测量控制点处。所述第一开口4可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开口4大于第二开口5,一方面第一开口4大,便于将测量控制点完全覆盖,第二开口5小,使得手持部2便于手握。所述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可为各种形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优选圆形,所述支护部1和手持部2优选圆柱形结构。所述手持部2的下端焊接有一卡块7,所述手持部2的外部套设有延长部3,所述延长部3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手持部2,所述延长部3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三开口6,所述卡块7从第三开口6穿出,沿第三开口6移动并可卡在第三开口6处以固定所述手持部2和支护部1。

所述延长部3设置为至少一层,层层套设于所述手持部2之外,每个内层延长部3的侧壁还设置有卡块7,所述内层延长部3的卡块7可沿与其相邻的外层延长部3的第三开口6移动并卡在与其相邻的外层延长部3的第三开口6处。

具体的,所述延长部3上部开口,所述延长部3可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延长部3设置为一层时,所述延长部3套设于手持部2之外,当所述延长部3设置为多层时,所述延长部3层层套设于所述手持部2之外,每个内层延长部3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三开口6和卡块7,最外层延长部3的侧壁只设置第三开口6,所述内层延长部3的卡块7从紧邻的外层延长部3的第三开口6穿出,沿第三开口6移动并可卡在与其紧邻的外层延长部3的第三开口6处。由于所述第三开口6具有一定长度,所述卡块7卡在第三开口6的上部后,相当于延长了手持部2的长度,如此可以对距离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进行保护。

所述第三开口6具有第一方向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方向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通,所述卡块7可沿第一延伸部移动,并将所述手持部2卡在第二延伸部。

具体的,所述第三开口6可呈形状或T形,其第一延伸方向与手持部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方向垂直,如此可使手持部2或内层延长部3沿第一方向移动,当卡块7移动到第二延伸部时,可卡入第二延伸部从而将手持部2或内层延长部3固定住,此时最外层延长部3相当于手持部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优选设置为两个,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的两侧。如此,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时,可将卡块7卡入上方的第二延伸部,当不用所述保护装置时,可将卡块7卡入下方的第二延伸部,缩短保护装置的长度,便于收放和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2的底端开口,内层延长部3的底端也开口,最外层延长部3的底端可设置一个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可由透明材料制成,也可在外层延长部3的底端设置一个带有保护盖的第四开口,所述保护盖可关闭或打开所述第四开口。通过将内层的手持部2或延长部3设置成底端开口,最外层延长部3的底端设置透明观察窗或带有保护盖的第四开口,可通过透明观察窗或第四开口准确地辨别测量控制点的位置,找点非常容易。

所述支护部1、手持部2和延长部3可采用各种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优选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工作时,可先将卡块7一一卡入紧邻的外层延长部3上的第三开口6上方的第二延伸部,将支护部1的第一开口4对准测量控制点,手握最外层延长部3将支护部1顶在测量控制点上,然后再测量控制点周围进行喷砼,喷砼完毕后顶在下一个测量控制点上继续支护喷砼,喷砼范围以测量控制点为中心半径500mm左右的圆,喷砼完毕后,清洗掉保护装置上覆盖的喷砼料,将卡块7推入第三开口6下方的第二延伸部,归位放置。

由于支护巷道初期掘进时,进行粗喷,细喷之后,测量用点往往会被覆盖,技术人员下井放线耽搁生产进度2到3个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可以在初期掘进时保护井下测量控制点的完整,减少技术人员下井放线耽搁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巷道后期水沟开挖,轨道铺设以及竣工验收时的导线复测都必须有测量控制点指导施工,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控制点保护装置的应用减少了后期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