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796发布日期:2018-10-19 22: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山岭重丘区的公路、铁路修建步伐加快,面临交通网络交叉日益增多,尤其山区隧道交叉的影响非常普通,迫切需要形成解决施工穿越其他既有道路时减少既有道路沉降的工法。

偏压等复杂性地质山区条件下下穿运营高速公路修建大断面隧道在国内外都很少碰到,即使有传统实施方法一般采用CRD、双侧壁导坑管棚工作施工,同时,山区下穿高速公路的岩层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且需要下穿地表面运营高速公路,埋深距离短,难以保证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包括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山区洞体四部、山区洞体五部、山区洞体六部、山区洞体七部和山区洞体八部,所述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山区洞体四部、山区洞体五部、山区洞体六部导坑周边处设有初期支护机构,所述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导坑周边处设有临时支护机构,所述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内钻设有径向锚杆,所述山区洞体七部和山区洞体八部内侧表面上设有支护机构,滞后于所述山区洞体八部的一段距离处设有灌筑部边墙基础体和仰拱体,所述灌筑部边墙基础体处灌筑有仰拱填充部体。

所述初期支护机构由喷涂在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初喷混凝土层、铺设在初喷混凝土层上的钢筋网层、固定安装在洞体内的架立边墙钢架共同构成的。

所述临时支护机构由固定安装在洞体内上端且位于初期支护机构外侧的架立仰拱钢架和临时钢架、喷涂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复喷混凝土层共同构成的。

所述支护机构由喷涂在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初喷混凝土层、固定安装在洞体内的架立边墙钢架和喷涂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复喷混凝土层共同构成的。

所述钢架均为Ⅰ18型钢,钢架连接处均设有钢垫板。

所述初喷混凝土层和复喷混凝土层的喷涂厚度为8cm。

所述径向锚杆为径向2.0m长的Φ22砂浆锚杆。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通过洞内联合支护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沉降风险,有效降低了后期增加公路维护施工成本的风险,另外大大降低了过程中的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山区洞体一部;2、山区洞体二部;3、山区洞体三部; 4、山区洞体四部;5、山区洞体五部;6、山区洞体六部;7、山区洞体七部;8、山区洞体八部;9、径向锚杆;10、灌筑部边墙基础体; 11、仰拱体;12、仰拱填充部体;13、初喷混凝土层;14、钢筋网层; 15、架立边墙钢架;16、临时钢架;17、复喷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控制装置,包括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1、山区洞体二部2、山区洞体三部3、山区洞体四部4、山区洞体五部5、山区洞体六部6、山区洞体七部7和山区洞体八部8,所述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1、山区洞体二部2、山区洞体三部3、山区洞体四部4、山区洞体五部5、山区洞体六部6导坑周边处设有初期支护机构,所述山区洞体一部1、山区洞体二部2导坑周边处设有临时支护机构,所述山区洞体一部1、山区洞体二部2、山区洞体三部3 内钻设有径向锚杆9,所述山区洞体七部7和山区洞体八部8内侧表面上设有支护机构,所述滞后于山区洞体八部8的一段距离处设有灌筑部边墙基础体10和仰拱体11,所述灌筑部边墙基础体10处灌筑有仰拱填充部体12;所述初期支护机构由喷涂在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初喷混凝土层13、铺设在初喷混凝土层13上的钢筋网层14、固定安装在洞体内的架立边墙钢架15共同构成的;所述临时支护机构由固定安装在洞体内上端且位于初期支护机构外侧的架立仰拱钢架和临时钢架16、喷涂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复喷混凝土层17共同构成的;所述支护机构由喷涂在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初喷混凝土层13、固定安装在洞体内的架立边墙钢架15和喷涂洞体内侧表面上的复喷混凝土层17共同构成的;所述钢架均为Ⅰ18型钢,钢架连接处均设有钢垫板18;所述初喷混凝土层13和复喷混凝土层17的喷涂厚度为8cm;所述径向锚杆9为径向 2.0m长的Φ22砂浆锚杆。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山区洞体四部、山区洞体五部、山区洞体六部、山区洞体七部和山区洞体八部,机械开挖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山区洞体四部、山区洞体五部、山区洞体六部导坑周边处设有初期支护机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导坑周边处设有临时支护机构,山区洞体一部、山区洞体二部、山区洞体三部内钻设有径向锚杆,山区洞体七部和山区洞体八部内侧表面上设有支护机构,滞后于山区洞体八部的一段距离处设有灌筑部边墙基础体和仰拱体,灌筑部边墙基础体处灌筑有仰拱填充部体,通过洞内联合支护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沉降风险,有效降低了后期增加公路维护施工成本的风险,另外大大降低了过程中的施工风险。

山区下穿高速公路路基联合支护沉降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机械开挖山区洞体一部,施作山区洞体一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而后钻设径向锚杆;

步骤二、在滞后于山区洞体一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山区洞体二部,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步骤三、在滞后于山区洞体二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山区洞体三部,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

步骤四、按台阶法一次开挖山区洞体四部、山区洞体五部,施工做初期支护;

步骤五、机械开挖山区洞体六部,施作山区洞体六部仰拱初期支护,即初喷混凝土,架设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步骤六、机械开挖山区洞体七部、山区洞体八部,即初喷混凝土,架设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步骤七、在滞后于山区洞体四八部一段距离后,拆除临时钢架,灌筑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步骤八、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灌筑仰拱填部至设计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