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面回采巷道开掘区域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8516发布日期:2018-10-12 20:0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煤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小护巷煤柱,改善巷道围岩环境,巷 道布置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体系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生活 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煤炭资源被迫作为我国的基 础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超过60%的现状将长期存在。长期以来,煤 矿事故灾害是威胁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煤矿事故90%发生在 巷道,巷道事故中,90%发生在回采巷道,回采巷道事故中,90%发生在沿空回 采巷道。全国每年产煤40亿吨,每年近万个工作面开采,煤巷长约13000公里, 3年绕地球转一圈。回采巷道的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回采巷道布置方法有以下两种:

(1)钱鸣高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在受开采影响而破断后形成的结构模式, 即“砌体梁”力学模型,创立了视老顶岩层为弹性基础上悬露板的力学模型,分析 了采场矿山压力分布特征。根据该理论,将下区段工作面布置在原始应力场中, 两个工作面之间留设大煤柱护巷。多年来,该理论在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2)宋振骐提出的“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认为采 动后,分布在采场四周的支承压力分为“内应力场”和“外应力场”。力争避开应力 高峰,把巷道布置之已压酥破坏的稳定的“内应力场”中是实现巷道安全的重要方 法。该理论确定了回采巷道掘进的时空关系,为留小煤柱护巷的沿空掘巷方法顺 利实施奠定基础。该理论使回采巷道掘进方案由留大煤柱转变为小煤柱,由高应 力掘巷转变为低应力掘巷,是回采巷道安全理论一次重要转变。多年来,众多学 者根据该理论有效解决了回采巷道的安全问题。

以上两种巷道布置设计方法,在煤炭开采深度较浅时,运用上述两种方法, 巷道安全尚可得到控制,随着煤炭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体力学性能急剧衰减、 亏损,高冲击、强流变特征显著,巷道围岩很难得到完全有效控制,回采巷道动 力灾害突显。因此,不能粗略地从矿山压力分布情况确定巷道发生事故灾害的危 险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相应煤体力学性能的衰减亏损特征,精细化分析各掘 巷区域巷道安全潜力,优化巷道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面回采巷道开掘区域优化方法,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是巷道布置设计更加合理,与现场情况吻合程度更高,可大大降低各类回 采巷道灾害事故。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现场在联络巷中钻取内应力场,塑性区,应力高峰区,弹性区,原始应力 区位置煤体样本,并测取该位置岩石垂直应力;

b实验室内制作标准岩石测试块体,采用伺服系统测取岩石测试块体单轴压 缩强度和弹性模量;

c根据b中测取的不同物理参数,按照相似比例制作岩石块体,并将其分为 若干组;

d利用釆动应力试验系统,对各组岩石块体上施加非均布载荷,分别在各组 岩石块体不同位置钻取模拟巷道圆孔;

e利用声发射系统和数字散斑系统,追踪和定位裂隙的扩展路径及变形规律。

f根据圆孔破坏监测结果,判定巷道最优布置位置。

进一步,步骤a中煤体样本钻取位置要滞后上区段工作面一段距离且与上区 段工作面的切眼距离要大于上区段工作面长度,确保该位置围岩已经进入稳定状 态,取样钻孔深度大于6000mm,取样钻孔之间间距为5000mm。

进一步,步骤b中标准岩石测试块体形状为圆柱体,规格为

进一步,步骤c中按照相似比例制作岩石块体,其步骤如下:

①计算相似比例

K为相似比例;L1为区段煤柱宽度,m;L2为釆动应力试验系统最大允许试 验块体组宽度,m;

②每组相似岩石块体个数计算

上式中:N为每组相似块体个数;

③每组单岩石块体规格长400mm,高150mm,宽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上式中:l为单块体宽度,mm。

进一步,步骤d对各组岩石块体上施加非均布载荷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X为试验块体上施加的非均布载荷,MPa;PX为现场测取的垂直应力,MPa。

进一步,各组岩石块体不同位置钻取圆形孔洞,每一组样本只模拟一种巷道 布置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煤体取样位置示意图;

图2是煤体取样位置断面图;

图3是煤体取样位置剖面图;

图4是相似块体加载试验示意图。

图中:1-切眼,2-上区段工作面采空区,3-上区段工作面,4-上区段工作面 回采巷道,5-区段煤柱,6-下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7-下区段工作面,8-联络巷, 9-钻孔,10-岩石块体,11-巷道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巷道结构中,包括上区段工作面采空区2、上 区段工作面3、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4、区段煤柱5、下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6、 下区段工作面7。区段煤柱5位于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4和下区段工作面回采 巷道6之间,联络巷8打通区段煤柱5,将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巷道4和下区段工 作面回采巷道6连接。

a联络巷8与上区段工作面3的切眼1的间距大于工作面长度,在联络巷8 中采用打钻方式钻取煤体样本,钻孔9深度大于6000mm,钻孔9之间间距为 5000mm,同时测取该位置煤体垂直应力;

b利用采集的煤岩体样本,实验室内制作形状为圆柱体标准岩石测试块体, 其规格为采用伺服系统测取岩石测试块体单轴压缩强度和弹 性模量;

c按照以下步骤制作试验组相似的岩石块体10:

按照相似比例制作岩石块体10,其步骤如下:

①计算相似比例

上式中:K为相似比例;L1为区段煤柱宽度,m;L2为釆动应力试验系统最 大允许试验块体组宽度,m。

②每组岩石块体10个数计算

上式中:N为每组岩石块体10个数。

③每组单块岩石块体10规格长400mm,高150mm,宽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得到:

上式中:l为单块体(10)宽度,mm。

d岩石块体10上施加的非均布载荷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上式中:FX为岩石块体10上施加的非均布载荷,MPa;PX为现场测取的垂直应力, MPa。

分别对每组岩石块体10进行受力加载,在每组不同位置进行钻孔模拟巷道 圆孔11。

e利用声发射系统和数字散斑系统,追踪和定位裂隙的扩展路径及变形规律;

f根据监测结果,判定巷道最优布置位置。

图4中,F1,F2.......Fn为非均布载荷;F为侧向载荷。

本发明突破了单一从矿山压力分布情况确定巷道布置位置,进一步考虑了相 应煤体力学性能的衰减亏损特征,巷道布置设计更加合理,与现场情况温和程度 更高,可大大改善巷道围岩应力情况,降低各类回采巷道灾害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