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尾套及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075发布日期:2019-08-20 20:18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注浆尾套及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尾套及注浆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对于大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可在顶管内部可布设注浆系统,在需要注浆时,工人可进入顶管内对注浆系统的注浆管进行操作。而对于小口径(管径≤600mm)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因机头尺寸较小,管材空间有限,除去进浆管及出浆管占用的空间后,余下的空间无法如大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那样进入顶管内部布设和操作注浆系统,无法进行注浆减阻。因而在小口径顶管顶进的过程中,由于砂层与管材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阻力大于管材抗压强度,导致管材爆裂,顶进中止,尤其为顶管中间出现管材爆裂时,需采用开天窗方式更换管材,耗时耗力,增加了工程成本。为保证顶管继续进行,一般采用逆作井开挖机头和取出损坏管材后,将逆作井作为工作井继续顶进,耗时长(一般开挖一次机头耗时8~15天),成本高(单井约10万左右)。常规开挖机头的处理方式成本高,耗时长,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为小口径顶管注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注浆尾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该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注浆尾套,藉由该注浆尾套将触变泥浆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以减少管材与土层间的摩擦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尾套,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供机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连接的注浆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可与所述机头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机头连接的尾板。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所述第一筒体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弯折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壁设有供橡胶圈安放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注浆孔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单向阀。

较佳地,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吊装座,所述吊装座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

较佳地,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加固所述第一筒体的筋板,所述筋板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包括顶推装置、顶管、机头及注浆管,还包括上述的注浆尾套,所述机头与所述注浆尾套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注浆尾套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顶管的另一端连接并可顶推所述顶管,所述注浆管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并与所述注浆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具有注浆尾套,通过注浆管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的注浆孔注入顶管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注浆尾套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注浆尾套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3,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202设备200包括顶推装置201、顶管202、机头203、注浆管204及注浆尾套100,注浆尾套100包括第一筒体1,第一筒体1的一端设有供机头20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筒体1的另一端设有供小口径顶管20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筒体1设有第一空腔11,该第一空腔11贯穿第一筒体1,第一筒体1的侧壁上设有供注浆管204连接的注浆孔12,具体地,沿第一筒体1的周向均布有四个注浆孔12,但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机头203与注浆尾套100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注浆尾套100的第二连接部与顶管202的一端连接,顶推装置201的输出端与顶管202的另一端连接并可顶推顶管202,注浆管204通过第一空腔11并与注浆孔12连接,通过注浆泵将触变泥浆注入注浆管204内,再经注浆尾套100的注浆孔12注入顶管202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202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202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其中,触变泥浆可采用纳基膨润土与水按1:3的比例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注浆孔12上设有位于第一空腔11内的单向阀13,通过单向阀13控制触变泥浆单向注入,钢管和注浆管204连接,通过钢管、单向阀13和注浆管204将各注浆孔12串联在一起,随着顶推装置201驱动顶管202顶进,按每顶管202完成一节(2m/节)的方式,人工安装钢管和注浆管204,实现顶管202在顶进的过程中可持续注浆减阻。为便于对注浆尾套100进行吊装,第一筒体1的侧壁设有通孔16,通孔16处设有吊装座14,吊装座14位于第一筒体1的内壁,避免吊装座14与外界土层接触摩擦而影响顶管202的顶进。为保证第一筒体1的结构稳固性,第一空腔11内设有用于加固第一筒体1的筋板15,筋板15位于第一筒体1的内壁与第一连接部之间,以及第一筒体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筋板15可通过20mm厚普通钢板焊接而成。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二筒体2,第二筒体2的一端与第一筒体1固定连接,第二筒体2设有第二空腔21,该第二空腔21贯穿第二筒体2,第二空腔21与第一空腔11相通,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与机头203连接。具体地,第二筒体2通过法兰3与第一筒体1连接,提高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连接的稳定性,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之间也可采用焊接、卡合连接等等方式。法兰3可通过30mm厚普通钢板焊接而成。为提高第二筒体2与机头203连接的稳固性,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机头203连接的尾板4,具体地,第二筒体2包括内圈22和与内圈22呈间隔设置的外圈23,尾板4设置于内圈22和外圈23之间,第二空腔21位于内圈22内。机头203可通过插接于第二套筒的内圈22内,即插入第二空腔21内,从而与第二套筒和尾板4连接。尾板4可通过20mm厚普通钢板焊接而成。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筒体5,第三筒体5设有第三空腔51,第三空腔51贯穿第三筒体5,第三空腔51与第一空腔11相通,第一筒体1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6,第三筒体5与弯折部6连接。顶管202可通过套设于第三筒体5外侧,从而与第一筒体1连接。为避免注浆尾套100与顶管202的连接处漏水,故在第三筒体5的外壁设有凹槽52,再将橡胶圈安放于凹槽52内,进而提高注浆尾套100与顶管20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202设备200具有注浆尾套100,通过注浆管204将触变泥浆经注浆尾套100的注浆孔12注入顶管202与土层之间,减少顶管202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顶管202因阻力过大而爆裂或无法顶进,进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