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190发布日期:2018-08-31 21:1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



背景技术:

针对城市地铁暗挖车站建设,较常见的施工工法有洞桩法(PBA)、CRD法等,上述工法在施工之后所形成的支护结构相对于不同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各有优劣。上软下硬地层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既有软岩地层的不稳定性,又具有硬岩的强度。针对上软下硬土层的机理和工程物理力学特性,合理的支护结构是保证暗挖车站安全、顺利和快速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施工前对车站主体扣拱环境风险进行,容易出现地质条件复杂,扣拱处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丰富,施工前降水对粉质粘土的影响较大,易造成失水变形。施工环境复杂,顺行及横穿的管线众多,且主要管线均属于一级风险源。因此,需要制定周密而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包括导洞体、注浆加固区、电力沟和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由六个导洞体组成,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中部由中板分隔为上下两层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中板两端连接边桩,中板中部连接钢管柱,站厅层内的3个导洞体由顶拱连接,导洞体通过桩顶冠梁与边桩顶端连接,边桩底端通过条基连接底板结构,底板结构上连接站台层的3个导洞体,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顶部暗挖有电力沟,电力沟与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之间设有注浆加固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由模筑钢筋混凝土C40抗渗强度P10;防水层;C20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间距0.5m;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m;钢筋网尺寸为150×150cm;每榀格栅打设一环,环向间距为300mm;超前小导管DN32×3.25,L=2m,注浆加固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洞体内设有C20混凝土回填,电力沟上铺设雨水管、电信、照明、上水管和高压燃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上方设有顺行顺行DN600上水管线2条、斜穿DN1400上水1条、顺行DN500燃气管线2条、顺行D1000~D1550雨水1条、顺行D1000污水1条、横穿电力沟2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管的直径内底埋深4.35m,污水管的直径内底埋深4.96m,上水管的直径内底埋深1.91m,高压燃气管的直径内底埋深1.14m,另一台高压燃气管的直径内底埋深1.2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暗挖通道平顶密贴下穿电力方沟,适应于施工环境复杂,顺行及横穿的管线众多的地质条件施工使用,方便对扣拱二衬施工,采取注浆处理措施预防土体的含水和软化情况,及时对结构背后压注水泥浆液,保证管线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力沟风险源剖面图。

图中:1-条基、2-中板、3-桩顶冠梁、4-导洞体、5-注浆加固区、6-电力沟、7-雨水管、8-电信、9-照明、10-上水管、11-高压燃气管、12-C20混凝土回填、13-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4-底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下穿电力隧道的暗挖主体,包括导洞体4、注浆加固区5、电力沟6和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由六个导洞体4组成,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中部由中板分隔为上下两层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中板两端连接边桩,中板中部连接钢管柱,站厅层内的3个导洞体4由顶拱连接,导洞体4通过桩顶冠梁3与边桩顶端连接,边桩底端通过条基1连接底板结构14,底板结构14上连接站台层的3个导洞体4。

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由模筑钢筋混凝土C40抗渗强度P10;防水层;C20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间距0.5m;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1m(内外双层);钢筋网(双层)尺寸为150×150cm;每榀格栅打设一环,环向间距为300mm;超前小导管DN32×3.25,L=2m,注浆加固而成。

所述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顶部暗挖有电力沟6,电力沟6与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之间设有注浆加固区5,导洞体4内设有C20混凝土回填12,电力沟6上铺设雨水管7、电信8、照明9、上水管10和高压燃气管11。

具体的,两层双跨的主体导洞13的顺行及横穿的管线众多,且主要管线均属于一级风险源。主要一级风险源有顺行DN600上水管线2条、斜穿DN1400上水1条、顺行DN500燃气管线2条、顺行D1000~D1550雨水1条、顺行D1000污水1条、横穿电力沟2条。

按照设计要求,车站总沉降量为6mm,其中小导洞开挖地表及管线沉降分配比例为35%,扣拱开挖地表及管线沉降分配比例为40%,扣拱二衬施工沉降分配比例为10%,开挖至站厅层结构施工沉降分配比例为10%,开挖至站台层结构施工沉降分配比例为5%。

其中,雨水管7的直径内底埋深4.35m,污水管的直径内底埋深4.96m,上水管10的直径内底埋深1.91m,高压燃气管11的直径内底埋深1.14m,另一台高压燃气管11的直径内底埋深1.21m。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