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523发布日期:2018-11-07 21:19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地下风机房结构,具体是一种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通风是隧道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的通风多采用纵向通风的方式,而地下风机房是特长隧道纵向通风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普遍使用的地下风机房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分离设置的送风机房和排风机房,设备不能共享,资源利用率低;其二,风机房在扩容时,需要开挖过多的洞室,造成了施工困难;其三,不同于地面建筑的连通方式,地下风机房的连通多采用洞室连通,过多洞室存在交叉,而有些洞室在施工完毕之后即被废弃,造成了资源浪费,对地下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也构成了威胁。为了解决现有地下风机房的结构存在无法设备共享、进一步扩容难、洞室交叉过多以及存在废弃洞室的问题,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地下风机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地下风机房的结构存在无法设备共享、进一步扩容难、洞室交叉过多以及废弃洞室较多的问题,提供一种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包括风井、一条与隧道主洞平行的地下联络通道以及隧道主洞内的排风口、吊顶送风道。风井内部设有隔墙,所述隔墙将风井分为排风井和送风井;地下联络通道与隧道主洞通过运输通道连通,变电站设置于地下联络通道内,且位于运输通道的右方;运输通道左方的地下联络通道封闭形成风机房;所述风机房的左前部与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联络通道连通,风机房的左后部与排风井通过第二排风联络通道连通;风机房的左部设有若干排风隔板,所述排风隔板垂直于风机房前后侧壁且等距排列,排风隔板的前、后两端延伸于第一排风联络通道、第二排风联络通道内;风机房的右前部与吊顶送风道通过第一送风联络通道连通,风机房的右后部与送风井通过第二送风联络通道连通;风机房的右部设有若干送风隔板,所述送风隔板垂直于风机房的前后侧壁且等距排列,送风隔板的前、后两端延伸于第一送风联络通道、第二送风联络通道内;第一排风联络通道与第一送风联络通道之间连接第一检修通道;第二排风联络通道与第二送风联络通道之间连接第二检修通道;第一检修通道与风机房的中前部通过第三检修通道连通;第二检修通道与风机房的中后部通过第四检修通道连通。

风机安装:将若干风机安装于风机房的左部,排风隔板将各个风机隔开,风机前端的消声器对应第一排风联络通道,后端的消声器对应第二排风联络通道,此时风机房的左部形成排风机室;将若干风机安装于风机房的右部,送风隔板将各个风机隔开,风机前端的消声器对应第一送风联络通道,后端的消声器对应第二送风联络通道,此时风机房的右部形成送风机室。

风机房的扩容:将第一排风联络通道进行局部加宽,具体加宽位置为第一排风联络通道与风机房的连接处,与此同时,第二排风通道也对应地进行局部加宽,具体加宽位置为第二排风联络通道与风机房的连接处,随后增加风机和隔板的数量即可实现排风机室扩容。

将第一送风联络通道进行局部加宽,具体加宽位置为第一送风联络通道与风机房的连接处,与此同时,第二送风通道也对应地进行局部加宽,具体加宽位置为第二送风联络通道与风机房的连接处,随后并列增加风机和隔板的数量即可实现送风机室扩容。

检修及逃生:第一检修通道、第二检修通道、第三检修通道和第四检修通道将风机房、第一排风联络通道、第二排风联络通道、第一送风联络通道和第二送风联络通道连通,既可以用于施工、检修,也可兼做逃生通道。

第一排风联络通道的后段形成前窄后宽的第一排风过渡段;第二排风联络通道的前段形成前宽后窄的第二排风过渡段;第一送风联络通道的后段形成前窄后宽的第一送风过渡段;第二送风联络通道的前段形成前宽后窄的第二送风过渡段。

隔板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风机房设置于一条地下联络通道内,而没有另外设计单独洞室,同时将排风机室与送风机室集中设置,功能集中,能够实现设备共享,能在风机房断面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扩容,施工量小,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小。本实用新型的四条检修通道兼做逃生通道,实现了洞室的功能叠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地下风机房的结构存在无法设备共享、进一步扩容难、洞室交叉过多以及存在废弃洞室的问题,适用于构筑隧道地下风机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机设置于风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隔墙,102-排风井,103-送风井,2-地下联络通道,3-隧道主洞,31-排风口,32-吊顶送风道,4-运输通道,5-变电站,6-风机房,7-第一排风联络通道,8-第二排风联络通道,9-排风隔板,10-第一送风联络通道,11-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2-送风隔板,13-第一检修通道,14-第二检修通道,15-第三检修通道,16-第四检修通道,17-第一排风过渡段,18-第二排风过渡段,19-第一送风过渡段,20-第二送风过渡段,21-风机,22-消声器,23-第五检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与隧道主洞平行布置的地下风机房结构,包括风井、一条与隧道主洞3平行的地下联络通道2以及隧道主洞3内的排风口31、吊顶送风道32,风井内部设有隔墙101,所述隔墙101将风井1分为排风井102和送风井103;地下联络通道2与隧道主洞3通过运输通道4连通,变电站5设置于地下联络通道2内,且位于运输通道4的右方;运输通道4左方的地下联络通道2封闭形成风机房6;所述风机房6的左前部与排风口31通过第一排风联络通道7连通,风机房6的左后部与排风井102通过第二排风联络通道8连通;风机房6的左部设有若干排风隔板9,所述排风隔板9垂直于风机房6前后侧壁且等距排列,排风隔板9的前、后两端延伸于第一排风联络通道7、第二排风联络通道8内;风机房6的右前部与吊顶送风道32通过第一送风联络通道10连通,风机房6的右后部与送风井103通过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1连通;风机房6的右部设有若干送风隔板12,所述送风隔板12垂直于风机房6前后侧壁且等距排列,送风隔板12的前、后两端延伸于第一送风联络通道10、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1内;第一排风联络通道7与第一送风联络通道10之间连接第一检修通道13;第二排风联络通道8与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1之间连接第二检修通道14;第一检修通道13与风机房6的中前部通过第三检修通道15连通;第二检修通道14与风机房6的中后部通过第四检修通道16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排风联络通道7的后段形成前窄后宽的第一排风过渡段17;第二排风联络通道8的前段形成前宽后窄的第二排风过渡段18;第一送风联络通道10的后段形成前窄后宽的第一送风过渡段19;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1的前段形成前宽后窄的第二送风过渡段20。

进一步地,排风隔板9、送风隔板12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具体实施过程中:

在工作中,风机房6保持封闭状态,风机房6与第三检修通道15、第四检修通道16所连接的洞口可设有封闭装置。

风机房6的高度需要高于地下联络通道2的高度,以保证轨道梁和起吊设备的空间要求,风机房6的宽度可设为8m,长度为48m。

第二排风联络通道8、第二送风联络通道11汇合于一条总通道内,但总通道内设有隔墙,该隔墙必须与风井内的隔墙101连接。

排风隔板9、送风隔板12用于导风,避免产生涡流。

变电站5与隧道主洞3之间可设有第五检修通道23,用作变电站5内的检修通道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