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密封内驱式油管旋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340发布日期:2019-02-10 23:2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全密封内驱式油管旋转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全密封内驱式油管旋转器。



背景技术:

油管旋转器是石油装备技术中用于防止油管偏磨的一种技术,现在该技术领域都是外部机械驱动旋转机构,用于油管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转动,实现均匀磨损,延长管干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由于是外部机械式驱动,所以,密封问题是其致命的缺点,在当前重视环境安全的大形势下,不符合还不需要,而本实用新型是全封闭,内部驱动,保证外部无泄漏结构,达到既能旋转油管使其均匀磨损,又能保证无任何泄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全密封内驱式油管旋转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全封闭、内部驱动,保证外部无泄漏结构,达到既能旋转油管使其均匀磨损,又不增加额外外部驱动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卡箍头,卡箍头与壳体密封配合连接,圆柱轴承与壳体连接,第二一级蜗轮杆与圆柱轴承进行同心配合连接,第二一级蜗轮杆与油管进行密封配合连接,第一一级蜗杆与第二一级蜗轮杆进行配合连接,第二二级蜗轮与第一一级蜗杆通过键进行连接,第二二级蜗轮与第一二级蜗杆配合连接,第一二级蜗杆与从动锥齿轮通过键配合连接,第一二级蜗杆与角接触球轴承配合,通过压盖密封,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配合连接,主动锥齿轮与液压马达传动轴通过传动轴键配合连接,进油口与液压马达进油口通过管线连接,出油口与液压马达出油口通过管线连接,液压马达后压盖与壳体通过螺栓配合连接,液压马达后压盖与液压马达配合连接,液压马达侧压盖与液压马达后压盖通过螺栓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油管旋转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油管旋转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箍头,2.壳体,3.第一二级蜗杆,4.压盖,5.角接触球轴承,6.第二二级蜗轮,7.第一一级蜗杆,8.圆柱轴承,9. 第二一级蜗轮杆,10.油管,11.进油口,12.出油口,13.从动锥齿轮,14.液压马达传动轴,15.传动轴键,16.主动锥齿轮,17.抽油杆,18.液压马达进油口,19.液压马达出油口,20.液压马达侧压盖,21.液压马达,22.液压马达后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与图2所示,卡箍头1与壳体2密封配合连接,圆柱轴承8与壳体2连接,第二一级蜗轮杆9与圆柱轴承8进行同心配合连接,第二一级蜗轮杆9与油管10进行密封配合连接,第一一级蜗杆7与第二一级蜗轮杆9进行配合连接,第二二级蜗轮6与第一一级蜗杆7通过键进行连接,第二二级蜗轮6与第一二级蜗杆3配合连接,第一二级蜗杆3与从动锥齿轮13通过键配合连接,第一二级蜗杆3与角接触球轴承5配合,通过压盖4密封,从动锥齿轮13与主动锥齿轮16配合连接,主动锥齿轮16与液压马达传动轴14通过传动轴键15配合连接,进油口11与液压马达进油口18通过管线连接,出油口12与液压马达出油口19通过管线连接,液压马达后压盖 22与壳体2通过螺栓配合连接,液压马达后压盖22与液压马达21 配合连接,液压马达侧压盖20与液压马达后压盖22通过螺栓配合连接。

当抽油杆17上提时,油液因为压差通过与进油口11管线连接的液压马达进油口18进入到液压马达21中,带动液压马达传动轴15 转动后经过与出油口12管线连接的液压马达出油口19流入到套管中。当抽油杆17下放时,由于没有压差以及蜗轮蜗杆传动的单向性,所以不会进行传动。液压马达传动轴14通过传动轴键15带动主动锥齿轮16转动,主动锥齿轮16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从动锥齿轮13转动,从动锥齿轮13带动第一二级蜗杆3转动,第一二级蜗杆3通过配合带动第二二级蜗轮6减速转动,第二二级蜗轮6带动第一一级蜗杆7转动,第一一级蜗杆7通过配合带动第二一级蜗轮杆9减速转动,第二一级蜗轮杆9带动油管10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