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947发布日期:2019-03-19 20:3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构造领域,具体的是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



背景技术:

藏羌民族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交错杂居,其建筑与聚落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高原地貌和高寒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强烈地域和民族特色。藏羌碉楼数量多、分布广,以四川省西部阿坝和甘孜地区最具代表性。藏羌碉楼体现了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当地居民伟大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及相关文化传统,是藏羌社会与历史的独特见证,也代表了全世界罕见的高原立体农业文明类型。

隧道工程隐蔽性强,洞门是其唯一的外露部分,也是隧道的标志。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隧道洞门应在造型上适当反映洞口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尽量与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创造特色隧道景观。但是,目前墙式洞门的洞门端墙通常呈与仰坡适配的一片整体倾斜平面结构,与人文景观的融合的低,难以展示藏羌特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即能提高洞门端墙的支护性能又能展示藏羌文化特色。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包括洞门端墙,所述洞门端墙包括位于隧道洞口两侧的立柱和位于相邻立柱之间的墙体;所述立柱包括上部的呈藏羌碉楼形状的柱身和下部的柱基础,所述柱身经所述柱基础固定连接于地基围岩;所述墙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对应立柱处,并与对应立柱的柱身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柱身为空心结构,其包括顶部的柱顶和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后侧壁、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并由柱顶、柱基础和四周的侧壁包围构成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横隔板,且所述空腔经内部的横隔板分隔成多层腔室。

进一步的,在所述柱身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设置有进入空腔的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道和设置于柱身和洞门端墙背后的排水槽;

所述排水管道设置于空腔内,其一端贯穿柱身的后侧壁并与排水槽相连通,另一端贯穿柱身的前侧壁并与隧道外部排水结构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外部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洞外的集水检查井和设置于柱身的前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柱身前侧壁的壁角处,并与排水管道连接于排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排水沟与集水检查井相连通。

进一步的,由柱身的底端至顶端,所述柱身的外墙面逐渐向边坡倾斜。

进一步的,在墙体顶部的外墙面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为双洞隧道,所述立柱包括中部立柱和位于中部立柱两侧的边部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立柱的柱基础包括钢筋砼承台和设置于钢筋砼承台底部的钢筋砼挖孔桩,所述钢筋砼承台的钢筋笼与钢筋砼挖孔桩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所述边部立柱的柱基础包括顶部挖孔桩和注浆钢管,所述注浆钢管一端与顶部挖孔桩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基底围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立柱,且立柱包括上部的呈藏羌碉楼形状的柱身,使得隧道洞门端墙呈藏羌风格,既实现了公路隧道与沿线周边环境相融合,又起到了支挡隧道正面仰坡,保持仰坡稳定,防止仰坡少量滚石、滑坍、碎落和雪崩、风吹雪等自然灾害危害路面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呈藏羌碉楼形状的立柱,提高了隧道端墙的抗倾覆能力,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隧道洞门立面图;

图2为隧道洞门平面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中,墙体1、凸缘11、柱身21、柱基础22、中部立柱3、边部立柱4、钢筋砼承台221、钢筋砼挖孔桩222、顶部挖孔桩223、注浆钢管224、柱顶211、后侧壁212、前侧壁213、左侧壁214、右侧壁215、空腔216、横隔板217、排水槽3、排水管道4、集水检查井5、排水沟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体现藏羌建筑风格的隧道洞门结构,包括洞门端墙,所述洞门端墙包括位于隧道洞口两侧的立柱和位于相邻立柱之间的墙体1;所述立柱包括上部的呈藏羌碉楼形状的柱身21和下部的柱基础22,所述柱身21经所述柱基础22固定连接于地基围岩;所述墙体1的两侧分别延伸至对应立柱处,并与对应立柱的柱身21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立柱,且立柱包括上部的呈藏羌碉楼形状的柱身21,使得隧道洞门端墙呈藏羌风格,使得该洞门端墙不仅能够起到常规洞门端墙的作用,还起到体现藏羌民族文化特点的作用。通过立柱作为洞门端墙的组成部分,与常规洞门端墙相比,提高了隧道洞门端墙的的抗倾覆能力,其稳定性、抗滑坡和抗震性能得到提升。

柱身21可以内部为实心结构,仅外观与藏羌碉楼形状保持一致。最优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柱身21为空心结构,其包括顶部的柱顶211和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后侧壁212、前侧壁213、左侧壁214和右侧壁215,并由柱顶211、柱基础22和四周的侧壁包围构成空腔216。

柱身21为空心结构,首先,降低了立柱施工所耗用的材料,从而节约了材料成本;其次,空心结构的柱身21浇筑时,由于各部分的厚度得到缩小,使得混凝土的养护等待时间得到缩短,从而节约了工期;其三,空心结构的柱身21更轻,对地基的干扰更小;最后,柱身21内的空腔216可以作为储藏室,用于存放隧道检修维护等所需要的设备及工具等。

空腔216内可以仅有一个腔室。但是,最优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横隔板217,且所述空腔216经内部的横隔板217分隔成多层腔室。

横隔板217将空腔216分隔成多层腔室,首先,提高柱身21的强度;其次,多层腔室可以分类存放隧道检修维护等所需要的工具。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入空腔216内,优选的,在所述柱身21的左侧壁214或右侧壁215上设置有进入空腔的门。

门可以仅设置于左侧壁214,也可以仅设置于右侧壁215,还可以在左侧壁214和右侧壁215上均设置有门。但是,门不设置于前侧壁213,首先,满足美观要求,其次,门设置于前侧壁213比设置于左侧壁214或右侧壁215更容易渗水。

优选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道4和设置于柱身21和洞门端墙背后的排水槽3;所述排水管道4设置于空腔216内,其一端贯穿柱身21的后侧壁212并与排水槽3相连通,另一端贯穿柱身21的前侧壁213并与隧道外部排水结构相连通。

排水槽3用于汇集边坡坡面水,并将边坡坡面水排出,常规排坡面水的方式为:将排水槽3设置成一定的坡度,排水槽3汇集的水顺着坡度排至隧道外的排水系统。而本结构,排水槽3汇集的坡面水能够通过设置于空腔216内的排水管道4排出。首先,排水管道4设置于空腔216内,比在隧道外设置导排结构,施工更简单,检修更方便;其二,排水管道4设置于空腔216内不占用洞门外部结构;其三,排水管道4直接将边坡水由柱身21的后侧壁212引至前侧壁213排出,排水路径更短;其四,其可以与现有的边坡坡面水排出结构配套使用,增加坡面上的排出路径,从而提高坡面水的排出效率。

优选的,所述隧道外部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隧洞外的集水检查井5和设置于柱身21的前侧设置有排水沟6;所述排水沟6位于柱身21前侧壁213的壁角处,并与排水管道4连接于排水槽3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排水沟6与集水检查井5相连通。

排水沟6用于汇集从排水管道4内排出的水,排水沟6与集水检查井5可以通过管道相连通,也可以通过排水沟相连通,使得排水沟6汇集的水排至集水检查井5,能够有效避免隧道洞口处出现集水现象。

优选的,由柱身21的底端至顶端,所述柱身21的外墙面逐渐向边坡倾斜。

该结构,首先,柱身21由底端至顶端呈逐渐缩小的形式,稳定性更好,对边坡的防护作用更好。其次,倾斜的外墙面对外墙面的水,如雨水等起到导向作用,使水流向远离隧道洞口的方向,避免水沿隧道纵向流入隧道洞口处。

为了便于装修时体现藏羌风格,进一步的,在墙体1顶部的外墙面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缘11。

上述结构,即适用于单洞隧道,也适用于双洞隧道。

对于双洞隧道,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立柱包括中部立柱3和位于中部立柱3两侧的边部立柱4。

其中,中部立柱3的尺寸比边部立柱4大,且外装饰结构也比边部立柱4复杂。

优选的,所述中部立柱3的柱基础22包括钢筋砼承台221和设置于钢筋砼承台221底部的钢筋砼挖孔桩222,所述钢筋砼承台221的钢筋笼与钢筋砼挖孔桩222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所述边部立柱4的柱基础22包括顶部挖孔桩223和注浆钢管224,所述注浆钢管224一端与顶部挖孔桩223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基底围岩。

对于单洞隧道,立柱仅包括位于隧道洞口两侧的边部立柱4,且边部立柱4形状、尺寸及外部结构等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