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4700发布日期:2019-06-13 12:1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藏注水评价技术领域的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强、储集体空间多样、分布复杂、缝洞井网匹配关系各样、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缝洞型油藏进行注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增大产油量、增加注入水波及范围以及保持储层能量三个方面。目前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研究方面有许多研究,但对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评价需要从注采平衡状态、注水利用状况以及注水采油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评价,有必要在实验室内发明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对其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出一套评价开发体系,这将对现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工程具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主要由计算机监测系统、支撑柱、碳酸盐岩块、封隔器、透明矩形箱体、摄像机、套管A、油管、可开式接头、出口、球阀A、液液两相分离器、废液收集桶、球阀B、球阀C、流量计A、水泵A、球阀D、储油罐、储水罐、球阀F、水泵B、流量计B、进口、套管B、注水管、压力传感器、螺栓和底座组成。储油罐依次和球阀D、水泵A、流量计A相连后与储水罐、球阀F、水泵B、流量计B并联后与进口相连;出口与球阀A和液液两相分离器相连,液液两相分离器底部出水口分别与废液收集桶和进口相连。套管A和套管B为两个相同直径的圆管,注水管直径为油管直径的1.2倍;在套管A和油管之间环空内的下部设有封隔器,在套管B和注水管之间环空内的下部也设有相同的封隔器,且这两个封隔器位置相同。透明矩形箱体采用耐高压PC材料制作而成,承压10MPa;在透明矩形箱体内设有碳酸盐岩块,其下部用4个支撑柱支撑;碳酸盐岩块高度为透明矩形箱体高度的五分之四。碳酸盐岩块内开有两个圆孔,这两个圆孔分别与油管、注水管直径相同;在透明矩形箱体的各个顶角设有螺栓,螺栓内和透明矩形箱体的各条边上分别设有密封垫。碳酸盐岩块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分别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其与计算机监测系统相连;水泵A和水泵B为两个相同的水泵,流量计A和流量计B为两个相同的流量计。碳酸盐岩块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取出的岩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用方便快捷,能很好的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进行评价且评价效果好;将原油回收重复使用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透明矩形箱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计算机监测系统,2.支撑柱,3.碳酸盐岩块,4.封隔器,5.透明矩形箱体,6.摄像机,7.套管A,8.油管,9.可开式接头,10.出口,11.球阀A,12.液液两相分离器,13.废液收集桶,14.球阀B,15.球阀C,16.流量计A,17.水泵A,18.球阀D,19.储油罐,20.储水罐,21.球阀F,22.水泵B,23.流量计B,24.进口,25.套管B,26.注水管,27.压力传感器,28.螺栓,2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评价装置,主要由计算机监测系统1、支撑柱2、碳酸盐岩块3、封隔器4、透明矩形箱体5、摄像机6、套管A7、油管8、可开式接头9、出口10、球阀A11、液液两相分离器12、废液收集桶13、球阀B14、球阀C15、流量计A16、水泵A17、球阀D18、储油罐19、储水罐20、球阀F21、水泵B22、流量计B23、进口24、套管B25、注水管26、压力传感器27、螺栓28和底座29组成。储油罐19依次和球阀D18、水泵A17、流量计A16相连后与储水罐20、球阀F21、水泵B22、流量计B23并联后与进口24相连;出口10与球阀A11和液液两相分离器12相连,液液两相分离器12底部出水口分别与废液收集桶13和进口24相连。

如图1、图2所示,具体评价过程为,首先关闭所有阀门,依次打开储水罐20、球阀F21、水泵B22、球阀A11、球阀B14,使储水罐20内的水依次经过水泵B22加压,流量计B23计量后从进口24进入注水管26内部,水在注水管26内从上网下流动,接着流入透明矩形箱体5;水从透明矩形箱体5右边往左边流动,在泵压的作用下从油管8内往上流动,最终从出口10流出并进入液液两相分离器12,水从液液两相分离器12底部流出后重新从进口24流入,进行循环。循环一段时间后,当碳酸盐岩块3内的孔隙、吼道都充分有水进入后,关闭储水罐20、球阀F21、水泵B22、球阀B14;打开储油罐19、球阀D18、水泵A17、球阀C15和与废液收集桶13相连的球阀。使储油罐19内的原油经过水泵A17加压,流量计A16计量后从进口24进入注水管26内部,原油在注水管26内从上网下流动,接着流入透明矩形箱体5;原油首先将透明矩形箱体5内的水顶替出来,循环一段时间后原油又将碳酸盐岩块3内的水顶替出来,此时模拟实际工况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内含有原油。在顶替过程中原油和水一起从出口10流出后进入液液两相分离器12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原油重新流回储油罐19,分离出的水进入废液收集桶13。

如图1、图2所示,接着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平衡状态评价,关闭储油罐19、球阀D18、水泵A17,打开储水罐20、球阀F21、水泵B22、球阀B14,将水泵B22排量依次按照0.25m3/h、0.5m3/h、0.75m3/h、1m3/h、1.25m3/h进行调节,观察透明矩形箱体5内的注水与采出的注采平衡状态,通过摄像机6进行记录。

如图1、图2所示,接着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采油效益评价,更换一块新的碳酸盐岩块3,重复上述步骤,将水泵B22排量固定为0.25m3/h进行注水采油循环,循环一段时间后,测量储油罐19内原油在注水采油前后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接着更换一块新的碳酸盐岩块3,重复上述步骤,将水泵B22排量固定为0.5m3/h;更换一块新的碳酸盐岩块3,重复上述步骤,将水泵B22排量固定为0.75m3/h;更换一块新的碳酸盐岩块3,重复上述步骤,将水泵B22排量固定为1m3/h;更换一块新的碳酸盐岩块3,重复上述步骤,将水泵B22排量固定为1.25m3/h分别进行注水采油,并记录好对应的储油罐19内原油在注水采油前后量的变化。最终绘制成横坐标为水泵B22排量,纵坐标为储油罐19内原油在注水采油前后量的变化的曲线,在整个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采油效益评价过程中通过摄像机6进行记录对应排量下的过程,计算机监测系统1记录对应评价过程中的压力的变化情况。整个注水评价过程结果将为现场实际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工程提供实际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