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作业架及油井维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7786发布日期:2019-10-13 00:0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油井作业架及油井维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维护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油井作业架及油井维护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常通过采油树来控制石油生产;采油树的底端与油井内的油管连接,采油树上的生产翼与地面管路连接,通过采油树上的各阀门来控制石油的生产;由于油管内壁容易附着由石油内析出的石蜡,因此需定期的对油管进行清蜡;清蜡时需在采油树的顶端设置防喷器,在防喷器的顶端设置防喷管以免在清蜡时发生井喷,因此如何安装防喷器和防喷管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有技术中,常通过架设在地面上的油井作业架来安装防喷管。油井作业架包括支架、工作台以及护栏;支架架设在地面上,工作台设置在支架的顶端,工作台位于采油树的上方;护栏设置在工作台的边缘,工作台上设置圆形的开口,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由开口掉落,常将开口设置的较小;进行清蜡时,需先将油井作业架移走,以在采油树的顶端安装防喷器,之后将油井作业架移回至采油树的上方,通过吊车将防喷管移动至工作台的上方,之后工作人员登上工作台,通过开口将防喷管安装在防喷器的顶端,以实现防喷管的安装。

然而,由于防喷器的体积较大,无法通过工作台上的开口,因此在安装防喷器时需将油井作业架移走,在安装防喷管时再将油井作业架移回至采油树的上部,操作复杂且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作业架及油井维护设备,以解决由于防喷器的体积较大,无法通过工作台上的开口,因此在安装防喷器时需将油井作业架移走,在安装防喷管时再将油井作业架移回至采油树的上部,操作复杂且费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作业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工作台以及盖板;所述第一支架架设在地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一工作台位于采油树的上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供防喷器通过的开口,所述盖板罩设在所述开口上,以封闭所述开口。

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铰接。

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优选地,所述油井作业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用于在所述盖板罩设在所述开口上时,阻止所述盖板转动。

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优选地,所述油井作业架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围设在所述第一工作台的边缘,且与所述第一工作台连接。

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优选地,所述油井作业架还包括第一扶梯,所述第一扶梯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一扶梯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

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优选地,所述第一扶梯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井维护设备,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工作台以及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所述第二支架架设在地面上,所述第二工作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工作台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台的下部。

如上所述的油井维护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二工作台与所述采油树的生产翼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油井维护设备,优选地,所述油井维护设备还包括第二扶梯,所述第二扶梯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二扶梯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

如上所述的油井维护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二扶梯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及油井维护设备,通过使第一支架架设在地面上,第一工作台设置在第一支架的顶端,第一工作台位于采油树的顶端;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开口,盖板罩设在开口上;在安装防喷器时,将盖板由开口上移开,使防喷器由第一工作台的顶端穿过第一工作台,以将防喷器安装在采油树上;安装防喷器时无需将油井作业架移开,安装防喷器较为简单且省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中第二平台与第二扶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采油树;

101、生产翼;

20、第一支架;

30、第一工作台;

301、盖板;

302、开口;

303、立柱;

304、横杆;

40、第一扶梯;

50、第二工作台;

60、第二支架;

70、第二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维护设备中第二平台与第二扶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作业架,包括:第一支架20、第一工作台30以及盖板301;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第一工作台30设置在第一支架20的顶端,且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上部;第一工作台30上设置有供防喷器通过的开口302,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以封闭开口302。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承载第一工作台30即可,例如:第一支架20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的顶端均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底端抵顶在地面上,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位于三棱锥的上个侧棱上,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当然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也可以位于三棱柱的三个侧棱上。合理的设置第一支架20的高度,以在将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时,第一支架20顶端的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上方,并且第一工作台30与采油树10的顶端具有移动距离,以方便安装防喷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台3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可以在第一工作台30上安装防喷管即可;例如:第一工作台30可以呈板状,或者第一工作台30呈网状。

示例性的,第一工作台30为矩形的金属板,第一工作台30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相应的,第一支架20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分别与第一工作台30的四个顶端连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均倾斜设置,即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位于四棱锥的四个侧棱处,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油井作业架下部的地面内埋设有地基,地基主要由混凝土构成,地基上设置有地脚螺栓;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的底端均通过地脚螺栓与地基连接,以免油井作业架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0的顶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当然第一支架20的顶端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上的开口30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保证防喷器可以通过开口302即可,例如:开口302可以呈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开口302的截面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防喷器为连接采油树10顶端的清蜡阀门和防喷管的装置,可以避免在进行清蜡时发生井喷,以保证清蜡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罩设在开口302上的盖板30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在不使用时封闭开口302即可,例如:盖板301可以呈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当然盖板301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盖板301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盖板30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防喷器时,拆除连接盖板301和第一工作台30的螺栓,进而将盖板301由第一工作台30上拆卸下来;清蜡完毕后,再将盖板301安装在第一工作台30上,以免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由开口302掉落。

当然还可以在开口302的侧壁设置插槽,插槽向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延伸,且贯穿第一工作台30;在不使用时,将盖板301插设在插槽内,以使盖板301由开口302的侧壁伸出,进而封堵开口302;在安装防喷器时,将盖板301由插槽内拔出,以使开口302开启。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还包括护栏,护栏围设在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且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护栏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由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跌落,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当第一工作台30呈矩形时,护栏可以包括横杆304、以及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各顶点处的立柱303,横杆304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立柱303之间通过横杆304连接。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立柱303之间,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横杆304。相应的,当工作人员在第一工作台30上时,可以将全带连接在护栏上,以进一步避免位于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跌落。

本实施中的护栏还可以包括围设在第一工作台30边缘的金属网,金属网可以阻止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跌落。

本实施例中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当然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还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的使用过程为:在进行清蜡时,工作人员登上第一工作台30,并移动盖板301以开启开口302;之后,通过吊车将防喷器移动至第一工作台30的上部,之后向下移动防喷器,以使防喷器经开口302移动至第一工作台30的下部,进而将防喷器安装在采油树10的顶端;在此之后,将防喷管起吊至第一工作台30上方,之后向下移动防喷管,位于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将防喷管安装在防喷器上,以完成防喷管和防喷器之间的连接。在清蜡完毕后,拆除防喷管及防喷器,并将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以封闭开口3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通过使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第一工作台30设置在第一支架20的顶端,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顶端;第一工作台30上设置有开口302,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在安装防喷器时,将盖板301由开口302上移开,使防喷器由第一工作台30的顶端穿过第一工作台30,以将防喷器安装在采油树10上;安装防喷器时无需将油井作业架移开,安装防喷器较为简单且省时。

本实施例中,盖板301的一端与第一工作台30铰接。通过旋转盖板301即可实现开口302的开启和关闭,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油井作业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上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在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时,阻止盖板301转动。以免在不进行清蜡时,盖板301转动导致的开口302误开启。

具体地,锁定装置可以有多种,例如:锁定装置可以包括锁定销,在第一工作台30上设置第一锁定孔,在盖板301上设置有第二锁定孔,将锁定销插设在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内,以阻止盖板301转动。或者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上的第一磁铁,在盖板301上设置有与第一磁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在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时,第一磁铁吸引第二磁铁以阻止盖板301转动。

本实施例中,油井作业架还包括第一扶梯40,第一扶梯40的顶端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第一扶梯40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扶梯40登上第一工作台30,操作方便且安全。

具体地,第一扶梯40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多个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顶端均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底端均抵顶在地面上;横梁为多个,多个横梁间隔的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并且横梁与第一纵梁和第二横梁垂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踩踏横梁,由第一扶梯40的底端移动至第一扶梯40的顶端。

进一步地,第一扶梯40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一扶梯40可以提高攀登第一扶梯40的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扶梯40倾斜设置,为第一扶梯40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并且夹角为锐角。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油井维护设备,包括:第二支架60、第二工作台50以及如上所述的油井作业架,第二支架60架设在地面上,第二工作台50设置在第二支架60的顶端,第二工作台50位于第一工作台30的下部。

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二工作台50上操作采油树10上的各阀门,操作较为方便且安全。

其中,油井作业架,包括:第一支架20、第一工作台30以及盖板301;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第一工作台30设置在第一支架20的顶端,且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上部;第一工作台30上设置有供防喷器通过的开口302,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以封闭开口302。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承载第一工作台30即可,例如:第一支架20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的顶端均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底端抵顶在地面上,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位于三棱锥的上个侧棱上,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当然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第三支腿也可以位于三棱柱的三个侧棱上。合理的设置第一支架20的高度,以在将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时,第一支架20顶端的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台3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可以在第一工作台30上安装防喷管即可;例如:第一工作台30可以呈板状,或者第一工作台30呈网状。

示例性的,第一工作台30为矩形的金属板,第一工作台30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相应的,第一支架20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分别与第一工作台30的四个顶端连接,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均倾斜设置,即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位于四棱锥的四个侧棱处,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油井作业架下部的地面内埋设有地基,地基主要由混凝土构成,地基上设置有地脚螺栓;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第四支杆的底端均通过地脚螺栓与地基连接,以免油井作业架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0的顶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当然第一支架20的顶端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上的开口30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保证防喷器可以通过开口302即可,例如:开口302可以呈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开口302的截面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防喷器为连接采油树10顶端的清蜡阀门和防喷管的装置,可以避免在进行清蜡时发生井喷,以保证清蜡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罩设在开口302上的盖板30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在不使用时封闭开口302即可,例如:盖板301可以呈圆形、矩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当然盖板301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盖板301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盖板30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防喷器时,拆除连接盖板301和第一工作台30的螺栓,进而将盖板301由第一工作台30上拆卸下来;清蜡完毕后,再将盖板301安装在第一工作台30上,以免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由开口302掉落。

当然还可以在开口302的侧壁设置插槽,插槽向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延伸,且贯穿第一工作台30;在不使用时,将盖板301插设在插槽内,以使盖板301由开口302的侧壁伸出,进而封堵开口302;在安装防喷器时,将盖板301由插槽内拔出,以使开口302开启。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还包括护栏,护栏围设在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且与第一工作台30连接。护栏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由第一工作台30的边缘跌落,以提高油井作业架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当第一工作台30呈矩形时,护栏可以包括横杆304、以及设置在第一工作台30各顶点处的立柱303,横杆304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立柱303之间通过横杆304连接。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立柱303之间,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横杆304。

本实施中的护栏还可以包括围设在第一工作台30边缘的金属网,金属网可以阻止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跌落。

本实施例中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当然护栏与第一工作台30之间还可以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的使用过程为:在进行清蜡时,工作人员登上第一工作台30,并移动盖板301以开启开口302;之后,通过吊车将防喷器移动至第一工作台30的上部,之后向下移动防喷器,以使防喷器经开口302移动至第一工作台30的下部,进而将防喷器安装在采油树10的顶端;在此之后,将防喷管起吊至第一工作台30上方,之后向下移动防喷管,位于第一工作台30上的工作人员将防喷管安装在防喷器上,以完成防喷管和防喷器之间的连接。在清蜡完毕后,拆除防喷管及防喷器,并将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以封闭开口3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井作业架,通过使第一支架20架设在地面上,第一工作台30设置在第一支架20的顶端,第一工作台30位于采油树10的顶端;第一工作台30上设置有开口302,盖板301罩设在开口302上;在安装防喷器时,将盖板301由开口302上移开,使防喷器由第一工作台30的顶端穿过第一工作台30,以将防喷器安装在采油树10上;安装防喷器时无需将油井作业架移开,安装防喷器较为简单且省时。

具体地,第二工作台50与采油树10的生产翼10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生产翼101位于采油树10的顶端,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二工作台50上安装防喷器,以免因第二工作台50过低,在安装防喷器时踩踏采油树10。

具体地,油井维护设备还包括第二扶梯70,第二扶梯70的顶端与第二工作台50连接,第二扶梯70的底端抵顶在地面上。工作人员通过第二扶梯70登上第二工作台50,操作方便且安全。

本实施例中第二扶梯70的结构与第一扶梯40的结构大体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扶梯70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二扶梯70可以提高了攀登第二扶梯7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