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8892发布日期:2020-07-29 02:1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



背景技术:

采煤机是从截煤机发展演变而来,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可以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不同结构型式的采煤机需要配置各种相应的辅助装置,常用的辅助装置有:降(集)尘系统、供电电缆和供水管的拖缆装置、辅助装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

现有的辅助装煤装置在装煤时,煤块会对装煤板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长期工作后,装煤板的板面可能会因为冲击力而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导致装煤板的损坏,此外,采煤机在采煤时需要持续稳定的截煤,工人通过观察采煤量来判断采煤机的工作状态,而这一判断方式比较主观,不够准确,若在装煤板处加装测量装置,如何通过电缆在复杂的地形处对测量装置进行供电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包括采煤机机壳,所述采煤机机壳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内安装有两块加强板,且两块加强板之间设有集电机构,位于下方的所述加强板与引导板内底壁之间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优选地,所述集电机构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的下表面交错排列设置有电极条与介电条,所述电极条与介电条的下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介电层,且第一介电层下表面溅镀有低表面能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电镀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介电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臂,且引导板的中部通过对称安装的两条锁链与连接臂的侧壁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低表面能材料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填充有导电液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下基板与引导板内侧壁之间填充非牛顿流体,当引导板受到冲击力时,下基板会对非牛顿流体产生冲击力,在瞬间应力作用下,下基板与非牛顿流体相抵,非牛顿流体从液态向固态转变,从而起到缓冲作用,相较于使用弹簧进行减震,非牛顿流体没有疲劳损伤,减震效果不会随工作时长的增加而减弱。

2、通过设置上基板、下基板、第一介电层、电极条等装置组成的集电机构,在煤块落至连接板上部时,导电液滴会不断运动,从而在低表面能材料层与第二介电层之间碰撞,根据逆向电湿润原理可知,此运动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电能,从而对感应器进行供电,供电导线可以设置在连接板内部,避免导线外置时运动的煤块将导线损坏。

3、通过使用锁链将引导板与连接臂相连,可使引导板的倾斜角度随煤块的采集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引导板收集到绝大部分煤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非牛顿流体对引导板进行缓冲,可有效降低引导板损坏的可能性,同时,集电机构可将煤块撞击引导板时,引导板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测量设备供电,因而本装置无需使用外置电缆,避免了电缆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中上基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中下基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煤机机壳、2推杆、3连接臂、4截割部、5连接板、6上基板、601电极条、602第一介电层、603低表面能材料层、604介电条、7引导板、8感应器、9下基板、901电极层、902第二介电层、10非牛顿流体、11导电液滴、12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包括采煤机机壳1,采煤机机壳1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引导板7,引导板7内安装有两块加强板12,且两块加强板12之间设有集电机构,位于下方的加强板12与引导板7内底壁之间填充有非牛顿流体10,在受到冲击力时,非牛顿流体10的形态从液态向固态转变,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集电机构包括上基板6和下基板9,上基板6的下表面交错排列设置有电极条601与介电条604,电极条601与介电条604的下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介电层602,且第一介电层602下表面溅镀有低表面能材料层603。

下基板9的上表面电镀有电极层901,电极层90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介电层902。

连接板5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臂3,连接臂3的上端设有截割部4,用于煤块的开采,且引导板7的中部通过对称安装的两条锁链与连接臂3的侧壁固定相连。

低表面能材料层603与第二介电层902之间填充有导电液滴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截割部4开采下的煤块在重力作用下以抛物线轨迹向下坠落,引导板7设置于煤块下落方向上并倾斜向下,以便于煤块滚落到传输轨道上;

当煤块撞击连接板5上表面时,加强板12分担一定的冲击力,与此同时,位于上方的加强板12发生一定的形变,挤压上基板6,并使上基板6压缩导电液滴11后向下基板9方向移动,导电液滴11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碰撞、挤压低表面能材料层603和第二介电层902,由于煤块的大小、下落速度、质量各不相同,因此这一冲击力的大小时刻变化,导电液滴11的运动状态也随之变化,对低表面能材料层603和第二介电层902的压力也不同,根据逆向电湿润原理可知,这一频繁变化的运动状态可以将液滴流动的能量通过低表面能材料层603转变为电能,从而为感应器8供电,其连接导线设置于连接板5内部,可避免导线外置时产生的磨损;

当煤块的冲击力较大时,下基板9与位于下方的加强板12共同挤压非牛顿液体10,在瞬间应力作用下,下基板9与非牛顿流体10相抵,非牛顿流体10从液态向固态转变,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减小连接板5变形、破损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包括采煤机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煤机机壳(1)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引导板(7),所述引导板(7)内安装有两块加强板(12),且两块加强板(12)之间设有集电机构,位于下方的所述加强板(12)与引导板(7)内底壁之间填充有非牛顿流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机构包括上基板(6)和下基板(9),所述上基板(6)的下表面交错排列设置有电极条(601)与介电条(604),所述电极条(601)与介电条(604)的下表面共同连接有第一介电层(602),且第一介电层(602)下表面溅镀有低表面能材料层(6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9)的上表面电镀有电极层(901),所述电极层(90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介电层(9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臂(3),且引导板(7)的中部通过对称安装的两条锁链与连接臂(3)的侧壁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材料层(603)与第二介电层(902)之间填充有导电液滴(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薄煤层采煤机辅助装煤装置,包括采煤机机壳,所述采煤机机壳上固定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内安装有两块加强板,且两块加强板之间设有集电机构,位于下方的所述加强板与引导板内底壁之间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非牛顿流体对引导板进行缓冲,可有效降低引导板损坏的可能性,同时,集电机构可将煤块撞击引导板时,引导板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测量设备供电,因而本装置无需使用外置电缆,避免了电缆的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胡莹;朱强;赵慧;武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