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7807发布日期:2020-05-22 20:34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



背景技术:

隔爆水棚是用于煤矿井下,能有效地隔绝瓦斯、煤尘爆炸的传播,减小灾害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隔爆设施。由于煤矿井下需要安装隔爆水棚的巷道较多,且多数巷道断面大,导致隔爆水棚架长度较长,安装拆卸难度大,安全拆卸高空作业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原有隔爆水棚安装标准低,且采掘工作面安全标准化低,很难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要求;原有隔爆水棚吊挂不平直,主梁间距、水袋架间距不一致,导致水袋受力不均,易造成水袋撕裂、脱钩,增加了现场检查维护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包括巷道、主管道固定件、顶梁组件、框架挂钩、框架组件、水袋挂钩和水袋本体,所述巷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管道固定件,所述主管道固定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梁组件,所述顶梁组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框架挂钩,所述框架挂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袋挂钩,所述水袋挂钩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水袋本体;所述顶梁组件包括方管、固定板和固定螺钉,所述主管道固定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方管,所述方管端头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框架组件包括长梁、横梁、支撑梁和加水孔,所述框架挂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长梁,所述长梁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所述长梁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加水孔。

优选的,所述方管选用长80mm,宽60mm,壁厚8mm的镀锌方钢,方钢四面全长贴反光贴,并全长用透明胶带缠绕。

优选的,所述框架组件采用长25mm,宽25mm,壁厚2.5mm方钢加工制作,框架组件采用方钢按“口”字型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框架组件预先焊接三通,三通与三通之间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前端框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末端框架连接水管三通一头,框架组件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缠绕。

优选的,所述方管与巷道顶部通过主管道固定件连接,且主管道固定件为6mm镀锌铁链,高度为100-200mm,吊挂间距2000mm。

优选的,所述水袋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标志牌,且标志牌的材质铝塑板,印刷材料为井下反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对常用的防暴水袋的悬挂方式进行改进使得该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在使用时,可以让水袋本体受力更加均匀,不会出现撕裂、脱钩的现象,具有安全性,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同时在方管、框架组件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粘贴牢固,整齐、美观,提高了隔爆水棚标准化效果,而且框架组件预先焊接三通,三通与三通之间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前端框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末端框架连接水管三通一头,使其实现了自动加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框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袋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中:巷道1、主管道固定件2、顶梁组件3、方管301、固定板302、固定螺钉303、框架挂钩4、框架组件5、长梁501、横梁502、支撑梁503、加水孔504、水袋挂钩6、水袋本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包括巷道1、主管道固定件2、顶梁组件3、框架挂钩4、框架组件5、水袋挂钩6和水袋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管道固定件2,所述主管道固定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梁组件3,所述顶梁组件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框架挂钩4,所述框架挂钩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架组件5,所述框架组件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袋挂钩6,所述水袋挂钩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水袋本体7;所述顶梁组件3包括方管301、固定板302和固定螺钉303,所述主管道固定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方管301,所述方管301端头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02,所述固定板3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钉303;所述框架组件5包括长梁501、横梁502、支撑梁503和加水孔504,所述框架挂钩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长梁501,所述长梁501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502,所述横梁5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503,所述长梁50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加水孔504。

所述方管301选用长80mm,宽60mm,壁厚8mm的镀锌方钢,方钢四面全长贴反光贴,并全长用透明胶带缠绕。

所述框架组件5采用长25mm,宽25mm,壁厚2.5mm方钢加工制作,框架组件5采用方钢按“口”字型进行加工。

所述框架组件5预先焊接三通,三通与三通之间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前端框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末端框架连接水管三通一头,框架组件5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缠绕。

所述方管301与巷道1顶部通过主管道固定件2连接,且主管道固定件2为6mm镀锌铁链,高度为100-200mm,吊挂间距2000mm。

所述水袋本体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标志牌,且标志牌的材质铝塑板,印刷材料为井下反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时,方管301选用长80mm,宽60mm,壁厚8mm方钢,框架组件5采用长25mm,宽25mm,壁厚2.5mm方钢加工制作,框架组件5采用方钢按“口”字型进行加工,长4450mm,宽550mm。悬挂水袋本体7的水袋挂钩6采用6mm盘圆制作,挂钩角度45°,钩尖长度20mm,以便受爆炸冲击波作用时能够顺利脱钩,每个框架组件5内侧间隔400mm加工一个5mm流水孔,能实现自动加水功能,每组框架组件5预先加工三通,架与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末端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方管301、框架组件5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粘贴牢固。整齐、美观,提高了隔爆水棚标准化效果。

其中,框架挂钩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架组件5,框架组件5采用长25mm,宽25mm,壁厚2.5mm方钢加工制作,框架组件5采用方钢按“口”字型进行加工,框架组件5预先焊接三通,三通与三通之间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前端框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末端框架连接水管三通一头,框架组件5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缠绕,框架组件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水袋挂钩6,水袋挂钩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水袋本体7,水袋本体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标志牌,且标志牌的材质铝塑板,印刷材料为井下反光材料。

其中,主管道固定件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方管301,方管301与巷道1顶部通过主管道固定件2连接,且主管道固定件2为6mm镀锌铁链,高度为100-200mm,吊挂间距2000mm,方管301选用长80mm,宽60mm,壁厚8mm的镀锌方钢,方钢四面全长贴反光贴,并全长用透明胶带缠绕,方管301端头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02,固定板3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钉303。

其中,横梁50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梁503,长梁50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加水孔504,通过对常用的防暴水袋的悬挂方式进行改进使得该煤矿用井下隔爆水袋在使用时,可以让水袋本体7受力更加均匀,不会出现撕裂、脱钩的现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在方管301、框架组件5四面均贴有红白相间反光贴,并用透明胶带全长粘贴牢固,整齐、美观,提高了隔爆水棚标准化效果,框架组件5预先焊接三通,三通与三通之间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前端框架采用φ10mm的高压软管与巷道消防洒水管路相连,末端框架连接水管三通一头,使其实现了自动加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