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矩平衡井下动力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6015发布日期:2020-12-11 18:5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矩平衡井下动力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气藏开发钻井过程中使用的扭矩平衡井下动力钻具。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钻井开发过程中,需要钻头的旋转运动来破坏地层,以形成地面到目标储层的通道。钻头的旋转运动通常通过钻杆进行传输,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其整个钻柱的刚度将降低,增加了钻杆在该过程中,受到扭矩和钻压的作用时容易产生屈曲和失稳,特别是在定向井、水平井的钻进中,钻杆和井壁相接触,从而增加钻柱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需要更大的钻压,来克服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钻柱更容易产生失稳,造成钻井效率低,井眼轨迹差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井下工具来减少钻柱所受的扭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气藏开发钻井过程中使用的扭矩平衡井下动力钻具,能够平衡钻井过程钻柱所承受的扭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下:

一种扭矩平衡井下动力钻具,包括马达头、上螺杆马达总成、下螺杆马达总成、扭矩平衡总成和钻头总成,所述马达头的左端与钻柱连接,马达头的右端与上螺杆马达总成连接,下螺杆马达总成的左端与上螺杆马达总成连接,右端与扭矩平衡总成连接,钻头总成与扭矩平衡总成连接。

所述马达头由上接头和旁通阀组成;所述上螺杆马达总成由上螺杆马达、上万向轴、外齿传动轴、外齿传动轴轴承ⅰ、外齿传动轴轴承ⅱ、传动轴填料ⅰ、上环形堵丝ⅰ、传动轴填料ⅱ、上环形堵丝ⅱ、上壳体ⅰ、上壳体ⅱ、双齿轮传动轴、上壳体ⅲ组成。

所述下螺杆马达总成由下螺杆马达、下万向轴、下传动轴、下传动轴轴承ⅰ、下环形堵丝ⅰ、下传动轴填料ⅰ、轴承座、轴承、下壳体ⅰ、下壳体ⅱ、套筒组成。

所述扭矩平衡总成由内齿传动轴、内齿传动轴轴承ⅰ、下传动轴轴承ⅱ、内齿传动轴轴承ⅱ、内齿传动轴轴承ⅲ、内齿传动轴填料ⅰ、内齿传动轴填料ⅱ、下传动轴填料ⅱ、下环形堵丝ⅰ、下环形堵丝ⅱ、下环形堵丝ⅲ、下壳体组成。

所述钻头总成由扩眼钻头和领眼钻头组成。

所述上螺杆马达、所述上万向轴和所述外齿传动轴依次连接;所述外齿传动轴为中空的阶梯轴,其左端有通液孔,中部有外啮合齿;所述双齿轮传动轴的两端具有齿轮;所述上壳体ⅰ为筒体,其中部有矩形通孔;所述外齿传动轴安置于所述上壳体ⅰ的内部,且所述外齿传动轴的外啮合齿通过所述上壳体ⅰ的矩形通孔与所述双齿轮传动轴上左端的齿轮相啮合。所述外齿传动轴轴承ⅰ安置于所述外齿传动轴的左端外侧,并在所述外齿传动轴和上壳体ⅰ之间;所述外齿传动轴轴承ⅱ安置于所述外齿传动轴的右端外侧,并在所述外齿传动轴和上壳体ⅰ之间;所述上壳体ⅰ的左端部内侧还有内螺纹,所述上环形堵丝ⅰ与所述上壳体ⅰ的左端部内侧的螺纹处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填料ⅰ安置于所述上环形堵丝ⅰ的右侧,并在所述上壳体ⅰ、所述上环形堵丝ⅰ和所述外齿传动轴三者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上壳体ⅱ为空心圆柱体,其左端与上壳体ⅰ的右端相连接,所述上壳体ⅱ为空心圆柱体,其右端部内侧还有内螺纹,所述上环形堵丝ⅱ与所述上壳体ⅱ右端部内侧的螺纹相连接,所述传动轴填料ⅱ安置于所述上环形堵丝ⅱ的左侧,并在所述上壳体ⅱ、所述上环形堵丝ⅱ和所述外齿传动轴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下螺杆马达、所述下万向轴和所述下传动轴依次连接;所述下传动轴为中空的阶梯轴,其左端部开有通液孔;所属下壳体ⅱ为空心的圆柱体,所述下传动轴安置于所述下壳体ⅱ的内部;所述下传动轴轴承ⅰ安置于所述下传动轴左段部,并在所述下传动轴和下壳体ⅱ之间;所述下壳体ⅱ的左端部还有内螺纹,所述下环形堵丝ⅰ与所述下壳体ⅱ的左端螺纹处相连接,所述下传动轴填料ⅰ安置于下环形堵丝ⅰ的右侧,并在所述下壳体ⅱ、所述下环形堵丝ⅰ和所述下传动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轴承安置于所述所述轴承座内,并与所述双齿传动轴相配合;所述下壳体ⅰ左端与下螺杆马达连接,右端与所述下壳体ⅱ连接。

所述内齿传动轴的左端有内齿轮,该内齿与所述双齿传动轴右端的外齿轮相啮合;所述套筒整体为圆空心圆柱体,其两端内侧有内螺纹,其左端与所述上壳体ⅲ相连接;所述下壳体整体为空心圆柱体,其左端内侧有内螺纹,右端的外侧有外螺纹,右端的内侧有内螺纹;所述内齿传动轴轴承ⅰ安置于所述内齿传动轴的左端部的内侧,并在所述内齿传动轴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下传动轴轴承ⅱ安置于所述下传动轴的右端部,并在所述下传动轴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内齿传动轴轴承ⅱ安置于所述内齿传动轴右端的外侧,并在所述内齿传动轴和所述套筒之间;所述内齿传动轴轴承ⅲ安置于所述内齿传动轴右端的内侧,并在所述内齿传动轴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下环形堵丝ⅰ安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右端位置,并与所述下壳体右端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下环形堵丝ⅱ安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右端位置,并与所述下壳体右端的外螺纹相连接;所述下环形堵丝ⅲ安置于所述套筒的右端部,并与所述套筒右端部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内齿传动轴填料ⅰ安置于所述下环形堵丝ⅲ的左侧,并在所述下环形堵丝ⅲ、所述内齿传动轴轴承ⅱ、所述内齿传动轴和所述套筒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内齿传动轴填料ⅱ安置于所述下环形堵丝ⅱ的左侧、并在所述下环形堵丝ⅱ、所述下壳体、所述内齿传动轴轴承ⅲ和所述内齿传动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下传动轴填料安置于所述下环形堵丝ⅰ的左侧,并在所述下环形堵丝ⅰ、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下传动轴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扩眼钻头与所述内齿传动轴的右端相连接,所述领眼钻头与所述下传动轴的右端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上、下螺杆马达提供钻头破岩所需要的扭矩(2)利用齿轮机构的实现上、下螺杆扭矩的正、反向输出,通过扩眼钻头和领眼钻头的反转破岩实现钻柱扭矩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九局平衡井下动力钻具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马达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螺杆马达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螺杆马达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扭矩平衡总成和钻头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向视图a-a。

图7为图1中向视图b-b。

附图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1.马达头,011.上接头,02.上螺杆马达总成,012.旁通阀,021.上螺杆马达,022.上万向轴,023.外齿传动轴,024.外齿传动轴轴承ⅰ,025.外齿传动轴轴承ⅱ,026.传动轴填料ⅰ,027.上环形堵丝ⅰ,028.传动轴填料ⅱ,029.上环形堵丝ⅱ,0210.上壳体ⅰ,0211.上壳体ⅱ,0212.双齿轮传动轴,0213.上壳体ⅲ;

03.下螺杆马达总成,031.下螺杆马达,032.下万向轴,033.下传动轴,034.下传动轴轴承ⅰ,035.下环形堵丝ⅰ,036.下传动轴填料ⅰ,037.轴承座,038.轴承,039.下壳体ⅰ,0310.下壳体ⅱ,0311.套筒;

04.扭矩平衡总成,041.内齿传动轴,042.内齿传动轴轴承ⅰ,043.下传动轴轴承ⅱ,044.内齿传动轴轴承ⅱ,045.内齿传动轴轴承ⅲ,046.内齿传动轴填料ⅰ,047.内齿传动轴填料ⅱ,048.下传动轴填料ⅱ,049.下环形堵丝ⅰ,0410.下环形堵丝ⅱ,0411下环形堵丝ⅲ,0412下壳体;

05.钻头总成,051.扩眼钻头,052.领眼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事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置中包括马达头01、上螺杆马达总成02、下螺杆马达总成03、扭矩平衡总成04和钻头总成05组成,马达头01的左端与钻柱连接,马达头01的右端与上螺杆马达总成02连接,下螺杆马达总成03的左端与上螺杆马达总成02连接,右端与扭矩平衡总成04连接,钻头总成05与扭矩平衡总成04连接。

如图2所示,马达头01由上接头011和旁通阀012组成,旁通阀012保证在小流量及起管柱的过程中,形成管柱内部和环空之间的通道。

如图3所示,上螺杆马达总成02由上螺杆马达021、上万向轴022、外齿传动轴023、外齿传动轴轴承ⅰ024、外齿传动轴轴承ⅱ025、传动轴填料ⅰ026、上环形堵丝ⅰ027、传动轴填料ⅱ028、上环形堵丝ⅱ029、上壳体ⅰ0210、上壳体ⅱ0211、双齿轮传动轴0212、上壳体ⅲ0213组成。

如图4所示,下螺杆马达总成03由下螺杆马达031、下万向轴032、下传动轴033、下传动轴轴承ⅰ034、下环形堵丝ⅰ035、下传动轴填料ⅰ036、轴承座037、轴承038、下壳体ⅰ039、下壳体ⅱ0310、套筒0311组成。

如图5所示,扭矩平衡总成04由内齿传动轴041、内齿传动轴轴承ⅰ042、下传动轴轴承ⅱ043、内齿传动轴轴承ⅱ044、内齿传动轴轴承ⅲ045、内齿传动轴填料ⅰ046、内齿传动轴填料ⅱ047、下传动轴填料ⅱ048、下环形堵丝ⅰ049、下环形堵丝ⅱ0410、下环形堵丝ⅲ0411、下壳体0412组成;钻头总成05由扩眼钻头051和领眼钻头052组成。

当管柱内流量达到工作要求时,旁通阀012关闭,管柱内流体通过旁通阀012流入上螺杆马达021,驱动上螺杆马达021做旋转运动,上万向轴022连接与上螺杆马达021和外齿传动轴023之间,并将上螺杆马达021的非定心转动转变为定心转动。外齿传动轴023为中空的阶梯轴,其左端有通液孔,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中通液孔的数量为4个。

双齿轮传动轴0212的两端具有齿轮,上壳体ⅰ0210为筒体,其中部有矩形通孔;外齿传动轴023安置于上壳体ⅰ0210的内部,外齿传动轴023中部有外啮合齿,外齿传动轴023的外啮合齿通过上壳体ⅰ0210的矩形通孔与双齿轮传动轴0212上左端的齿轮相啮合,用以传递上螺杆马达021的扭矩。

为保证外齿传动轴023在上壳体0210内的旋转稳定性,外齿传动轴轴承ⅰ024安置于外齿传动轴023的左端外侧,并在外齿传动轴023和上壳体ⅰ0210之间,外齿传动轴轴承ⅱ025安置于外齿传动轴023的右端外侧,并在外齿传动轴023和上壳体ⅰ0210之间。

为保证外齿传动轴023和上壳体0210之间的密封性,将外齿传动轴023和上壳体0210之间使用填料密封,并使用环形堵丝对填料进行压紧。上环形堵丝ⅰ027与上壳体ⅰ0210的左端部内侧的螺纹处相连接,传动轴填料ⅰ026安置于上环形堵丝ⅰ027的右侧,并在上壳体ⅰ0210、上环形堵丝ⅰ027和外齿传动轴023三者形成的空间内;上壳体ⅱ0211为空心圆柱体,其左端与上壳体ⅰ0210的右端相连接,上壳体ⅱ0211为空心圆柱体,其右端部内侧还有内螺纹,上环形堵丝ⅱ029与上壳体ⅱ0211右端部内侧的螺纹相连接,传动轴填料ⅱ028安置于上环形堵丝ⅱ029的左侧,并在上壳体ⅱ0211、上环形堵丝ⅱ029和外齿传动轴023形成的空间内。

管柱流体从外齿传动轴023流入下螺杆马达031、驱动下螺杆马达031做旋转运动,下万向轴032左端连接下螺杆马达031,右端连接下传动轴033,将下螺杆马达031的非定心转动转变为定心转动。下传动轴033为中空的阶梯轴,其左端部开有通液孔,作为优选方案,通液孔取四个;下壳体ⅱ0310为空心的圆柱体,下传动轴033安置于下壳体ⅱ0310的内部。

为保证下传动轴033在下壳体ⅱ0310内稳定运转,在二者之间安装轴承,将下传动轴轴承ⅰ034安置于下传动轴033左端部,并在下传动轴033和下壳体ⅱ0310之间。

为保证下传动轴033和下壳体ⅱ0310之间的密封性,在二者之间采用填料密封,并使用环形堵丝压紧。即下环形堵丝ⅰ035与下壳体ⅱ0310的左端螺纹处相连接,下传动轴填料ⅰ036安置于下环形堵丝ⅰ035的右侧,并在下壳体ⅱ0310、下环形堵丝ⅰ035和下传动轴033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6所示,轴承038安置于轴承座037内,并与双齿传动轴0212相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本次设计中双齿传动轴0212、轴承038和轴承座0337均取5个;下壳体ⅰ039左端与下螺杆马达031连接,右端与下壳体ⅱ0310连接。

如图7所示,内齿传动轴041的左端有内齿轮,该内齿与双齿传动轴0212右端的外齿轮相啮合,通过外齿传动轴023、双齿传动轴0212和内齿传动轴041三者之间的配合,将上螺杆马达021的扭矩传输到扩眼钻头051并改变上螺杆马达021的转向。

套筒0311整体为圆空心圆柱体,其两端内侧有内螺纹,其左端与上壳体ⅲ0213相连接;下壳体0412整体为空心圆柱体,其左端内侧有内螺纹,右端的外侧有外螺纹,右端的内侧有内螺纹;内齿传动轴轴承ⅰ042安置于内齿传动轴041的左端部的内侧,并在内齿传动轴041和下壳体0412之间;下传动轴轴承ⅱ043安置于下传动轴033的右端部,并在下传动轴033和下壳体0412之间;内齿传动轴轴承ⅱ044安置于内齿传动轴041右端的外侧,并在内齿传动轴041和套筒0311之间;内齿传动轴轴承ⅲ045安置于内齿传动轴041右端的内侧,并在内齿传动轴041和下壳体0412之间;下环形堵丝ⅰ049安置于下壳体0412的右端位置,并与下壳体0412右端的内螺纹相连接;下环形堵丝ⅱ0410安置于下壳体(0412)的右端位置,并与下壳体0412右端的外螺纹相连接;下环形堵丝ⅲ0411安置于套筒0311的右端部,并与套筒0311右端部的内螺纹相连接;内齿传动轴填料ⅰ046安置于下环形堵丝ⅲ0411的左侧,并在下环形堵丝ⅲ0411、内齿传动轴轴承ⅱ044、内齿传动轴041和套筒0311形成的空间内;内齿传动轴填料ⅱ047安置于、下环形堵丝ⅱ0410的左侧、并在下环形堵丝ⅱ0410、下壳体0412、内齿传动轴轴承ⅲ045和内齿传动轴041形成的空间内;下传动轴填料048安置于下环形堵丝ⅰ049的左侧,并在下环形堵丝ⅰ049、下壳体0412和下传动轴033所形成的空间内;扩眼钻头051与内齿传动轴041的右端相连接,领眼钻头052与下传动轴033的右端相连接。通过扩眼钻头051和内齿传动轴041的反向转动,使之产生的扭矩相互平衡从而减少钻柱上所承受的扭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