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6338发布日期:2021-03-12 13: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支护装置,涉及采矿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在进行井下或者地下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防止巷道和巷帮塌陷,多采用支护装置进行支护,支护装置多为一个拱形结构,拱形结构的内壁下侧安装有底板,通过拱形结构的支护板或者支护架对煤矿巷道进行支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矿辅助支护装置还存在如果使用杆状物进行支撑支护,一般的杆状支撑装置强度不够,当巷道内发生掉落或者坍塌时无法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轻便型的采矿使用辅助支护装置来说会存在当采矿继续前进需要移动位置时,辅助支护装置难以移动,一般需要重新拆卸下来再重新组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不能保证安全,进而达不到方便移动并且安全的使用初衷,该辅助支护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辅助支护的支撑杆件有足够的强度进行防护,解决辅助支护装置强度不够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辅助支护装置难以移动,移动时一般需要重新拆卸下来再重新组装的问题,以达到方便移动并且安全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和底柱,所述支护板包括连接杆和连接件,所述底柱包括伸缩杆件、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护板的底部与底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连接件的内壁插接,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与伸缩杆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件的底端与支撑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尖锥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外壁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件的外壁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伸缩杆件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件,所述卡件的外壁与卡槽的外壁卡接,所述转动轴的顶部与连接件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槽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扣,所述上下两个卡扣为对称设置,所述卡扣的内壁与卡件的外壁卡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块,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承重件,所述承重件包括导杆、分力板和中心支柱,所述凸块的底部与导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三个且两边对称,所述导杆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压力杆,所述中间位置导杆的底部与中心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柱的左右两侧均有设置有弹簧件,所述弧形压力杆的底部与分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分力板的底部与连接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弹力弯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加强筋和尖锥杆相结合,当把辅助支护装置安装固定在地面时,按压底座,底座底部的尖锥杆会自动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的程度进行插入地面,这样可以保证装置稳定的插在地面中,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并且在底座顶部的支撑杆底部增加了一圈加强筋,加强筋可以加强支撑杆的支撑性能,防止支撑杆断裂。

2、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通过采用转动轴和卡件的组合设置,在伸缩杆件外壁开设了卡槽,转动轴的外壁设置有卡件,可以通过卡件使转动轴发生转动,并且确定好旋转角度后再通过卡槽进行卡住固定,卡槽的两端设置有卡扣,当卡件挤压卡扣时,卡扣向上下两边进入,卡件被卡扣固定住,保证安全性,支护板为正三角形,当需要移动辅助支护装置时,无需将装置拆卸再进行组装,只需要通过旋转一角的角度前移即可,操作方便快捷且安全。

3、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在连接杆的内部增加了承重件,当发生重物掉落抵住连接杆时,顶部凸块会将重力通过导杆传给弧形压力杆,若干个弧形压力杆再将力分给底部的分力板,将最初的重力层层进行减小,并且中间的中心支柱外壁均匀设置了若干个弹簧件,起到了支撑重物的作用,提高了连接杆的强度和支撑力,且连接件的内部也增设了弹力弯条,保证了支护板的强度性能,进而保证了采矿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座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伸缩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缩杆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杆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杆部分剖视图。

图中:1、支护板;2、底柱;11、连接杆;12、连接件;21、伸缩杆件;22、支撑杆;23、底座;221、加强筋;231、尖锥杆;211、转动轴;212、卡件;213、卡扣;111、凸块;112、承重件;a1、导杆;a2、弧形压力杆;a3、分力板;a4、中心支柱;a5、弹簧件;121、弹力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1和底柱2,支护板1包括连接杆11和连接件12,底柱2包括伸缩杆件21、支撑杆22和底座23,支护板1的底部与底柱2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杆11的两端与连接件12的内壁插接,连接件12的底部与伸缩杆件21的顶部转动连接,伸缩杆件21的底端与支撑杆22的顶端滑动连接,支撑杆22的底端与底座23的顶部固定连接。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2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尖锥杆231,支撑杆22的底端外壁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21,加强筋221的底部与底座23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采矿巷道中固定辅助支护装置时,因为支护板1为正三角形,在固定时将其中一个连接杆11抵达墙面,另外一个对面的连接件12抵达对面的墙面设置,通过调节伸缩杆件21的高度进行调整,当把辅助支护装置安装固定在地面时,底座23底部的尖锥杆231会自动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的程度进行插入地面,这样可以保证装置稳定的插在地面中,并且在底座23顶部的支撑杆22底部增加了一圈加强筋221,加强筋221可以加强支撑杆22的支撑性能,防止支撑杆22断裂。

实施例2

如图3-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伸缩杆件21的外壁一侧开设有卡槽,伸缩杆件2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211,转动轴2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件212,卡件212的外壁与卡槽的外壁卡接,转动轴211的顶部与连接件12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卡槽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卡扣213,上下两个卡扣213为对称设置,卡扣213的内壁与卡件212的外壁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伸缩杆件21外壁开设了卡槽,转动轴211的外壁设置有卡件212,可以通过卡件212使转动轴211发生转动,确定好旋转角度后再将卡件212固定在卡槽内,卡槽的两端设置有卡扣213,当卡件212挤压卡扣213时,卡扣213向上下两边进入,卡件212被卡扣213固定住,保证安全性,支护板1为正三角形,当需要移动辅助支护装置时,无需将装置拆卸再进行组装,只需要通过旋转一角的角度前移即可。

实施例3

如图2-6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连接杆1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块111,连接杆11的内部设置有承重件112,承重件112包括导杆a1、分力板a3和中心支柱a4,凸块111的底部与导杆a1的顶部固定连接,导杆a1的数量为三个且两边对称,导杆a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压力杆a2,中间位置导杆a1的底部与中心支柱a4的顶部固定连接,中心支柱a4的左右两侧均有设置有弹簧件a5,弧形压力杆a2的底部与分力板a3的顶部固定连接,分力板a3的底部与连接杆11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件1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弹力弯条121。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顶部的凸块111首先会将重力通过三个导杆a1传给底部的弧形压力杆a2,若干个弧形压力杆a2再将力分给底部的分力板a3,将最初的重力层层进行减小,并且中间的中心支柱a4外壁均匀设置了若干个弹簧件a5,起到了支撑重物的作用,提高了连接杆11的强度和支撑力,且连接件11的内部也增设了弹力弯条121,保证了支护板1的强度性能,进而保证了采矿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采矿用巷道辅助支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1-6所示,当在采矿巷道中固定辅助支护装置时,支护板1为正三角形,在固定时将其中一个连接杆11抵达墙面,另外一个对面的连接件12抵达对面的墙面设置,底座23底部的尖锥杆231会根据地面的凹凸不平的程度进行插入地面,保证装置插入地面的稳定性,并且在底座23顶部的支撑杆22底部增加了一圈加强筋221,加强了支撑杆22的支撑性能,在伸缩杆件21外壁开设了卡槽,通过卡件212使转动轴211发生转动,当需要移动辅助支护装置时,无需将装置拆卸再进行组装,只需要通过旋转一角的角度前移即可,方便移动装置,连接杆11顶部的凸块111首先会将重力通过三个导杆a1传给底部的弧形压力杆a2,若干个弧形压力杆a2再将力分给底部的分力板a3,将最初的重力层层进行减小,并且中间的中心支柱a4外壁均匀设置了若干个弹簧件a5,起到了支撑重物的作用,提高了连接杆11的强度和支撑力,保证了支护板1的强度性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