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及侧防漏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25988发布日期:2021-04-16 16: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空留巷(20),所述沿空留巷(20)位于所述采空区(10)的一侧为破碎巷帮(60),所述沿空留巷(20)内设有密闭装置(100),所述密闭装置(100)包括防风布(110)和条形的弹性密封体,所述防风布(110)盖设于所述破碎巷帮(60),所述弹性密封体沿所述破碎巷帮(6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密封体夹设于所述破碎巷帮(60)与所述沿空留巷(20)顶壁(21)之间的缝隙,且所述弹性密封体与所述防风布(110)的顶端连接;和/或,所述弹性密封体夹设于所述破碎巷帮(60)与所述沿空留巷(20)底壁(22)之间的缝隙,且所述弹性密封体与所述防风布(110)的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囊条,所述气囊条包括条形连接膜(141)和多个气囊体(142),多个所述气囊体(142)均设于所述条形连接膜(141),且沿所述条形连接膜(141)的长度方向无间隙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防风布(110)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1),所述条形连接膜(141)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43),所述条形连接膜(141)与所述防风布(110)位置相应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43)与所述防风布(110)相应区域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一一对应,所述连接件穿过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43)对所述防风布(110)和所述条形连接膜(141)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布(110)与所述破碎巷帮(60)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发泡剂形成的密封层(1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布(110)设有多个连通孔(112),多个所述连通孔(112)分散排布于所述防风布(110);所述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还包括锚杆(200),所述锚杆(200)包括杆体(210)和设于所述杆体(210)一端的限位头(220),所述杆体(210)穿过所述连通孔(112),且穿透所述密封层(150)后插接于所述破碎巷帮(60),所述限位头(220)隔挡于所述连通孔(112)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沿空留巷采空区侧密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条设有安全阀(144),当所述气囊条内的气压大于预设气压时,所述安全阀(144)自动放气。7.一种防漏风方法,应用于沿空留巷(20)的采空区(10)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未充气状态的上气囊条(120)塞入破碎巷帮(60)与沿空留巷(20)顶壁(21)之间的缝隙,且上气囊条(120)沿所述破碎巷帮(60)的长度方向延伸,然后对上气囊条(120)充气,使其夹设于破碎巷帮(60)与顶壁(21)之间;将未充气状态的下气囊条(130)塞入破碎巷帮(60)与沿空留巷(20)底壁(22)之间的缝隙,且下气囊条(130)沿所述破碎巷帮(60)的长度方向延伸,然后对下气囊条(130)充气,使其夹设于破碎巷帮(60)与底壁(22)之间;将防风布(110)盖设于破碎巷帮(60),并将防风布(110)的顶端与上气囊条(120)对应连接,将防风布(110)的底端与下气囊条(130)对应连接;或,上气囊条(120)与下气囊条(130)之间连接有防风布(110),防风布(110)在上气囊条(120)及下气囊条(130)的拉扯作用下盖设于所述破碎巷帮(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防风布(110)上的连通孔(112)向防风布(110)与破碎巷帮(60)的间隙注入聚氨酯发泡剂,聚氨酯发泡剂于所述间隙内形成密封层(15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风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锚杆(200)穿过连通孔(112)及密封层(150)后插接于破碎巷帮(60)。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并将防风布(110)的顶端与上气囊条(120)对应连接,将防风布(110)的底端与下气囊条(130)对应连接的步骤中包括:使用锚杆(200)穿过上气囊条(120)或下气囊条(130)的第一连接孔(111),以及防风布(110)相应位置的第二连接孔(143)并插接于破碎巷帮(6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