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4831发布日期:2020-11-13 12: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修井施工中的新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打捞抽油杆的专用新型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有杆泵采油过程中,由于疲劳、腐蚀及活塞卡等原因,造成的抽油杆接箍或墩头附近断问题时有发生。在修井作业施工时,由于内衬管柱与抽油杆接箍或墩头之间的间隙狭小,没有适合的打捞工具能够进入狭小空间进行打捞,只有采取喷提管柱至断杆的方式施工,不但造成了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明的一种油田修井作业施工时,能够在内衬管内打捞鱼顶为接箍或墩头抽油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打捞成功率高的显著优点。它的使用不但避免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还消除了喷提管柱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保障了安全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由上接头(1)、筒体(2)、开窗口(3)、弹簧(4)、导向牙块(5)、导向螺钉(6)、导向槽(7)组成。上接头(1)上部为内螺纹与打捞杆柱连接,下部为外螺纹与筒体(2)的内螺纹连接;筒体(2)的中下部一侧面有开窗口(3),开窗口(3)的横向对应侧面有导向槽(7),导向槽(7)内安装有导向牙块(5)上的导向螺钉(6),导向牙块(5)上部的筒体(2)内安装弹簧(4)。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导向槽(7)上部的筒体(2)侧面有扁通孔,导向牙块(5)上的导向螺钉(6)在扁通孔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利用捞筒的开窗技术与筒内导向牙块的双重作用进行打捞,捞获率高,防止了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消除了喷提管柱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在修井作业施工的内衬管柱内,抽油杆接箍或墩头附近断时,将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连接在抽油杆下部,当下至接近接箍或墩头时,慢慢下放,接箍或墩头进入筒体(2)内腔,继续下放,接箍或墩头推动导向牙块(5)、导向螺钉(6)沿导向槽(7)上行,弹簧(4)被压缩,当接箍或墩头完全进入开窗口(3)后,导向牙块(5)、导向螺钉(6)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下行,抽油杆接箍或墩头被挤出筒体,进入开窗口(3),导向牙块(5)下行至抽油杆接箍或墩头下部的抽杆本体处,抽油杆接箍或墩头归位至筒体(2)内腔,上提抽油杆柱、捞筒,利用导向牙块(5)与开窗(3)下部的支撑实现打捞抽油杆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由上接头(1)、筒体(2)、开窗口(3)、弹簧(4)、导向牙块(5)、导向螺钉(6)、导向槽(7)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1)上部为内螺纹与打捞杆柱连接,下部为外螺纹与筒体(2)的内螺纹连接;筒体(2)的中下部一侧面有开窗口(3),开窗口(3)的横向对应侧面有导向槽(7),导向槽(7)内安装有导向牙块(5)上的导向螺钉(6),导向牙块(5)上部的筒体(2)内安装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其特征在于:导向槽(7)上部的筒体(2)侧面有扁通孔,导向牙块(5)上的导向螺钉(6)在扁通孔处上下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下作业修井施工中的新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杆错位开窗捞筒。其技术方案是:由上接头、筒体、开窗口、弹簧、导向牙块、导向螺钉、导向槽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上部为内螺纹与打捞杆柱连接,下部为外螺纹与筒体的内螺纹连接;筒体的中下部一侧面有开窗口,开窗口的横向对应侧面有导向槽,导向槽内,安装有导向牙块上的导向螺钉,导向牙块上部的筒体内安装弹簧。效果是:利用捞筒的开窗技术与筒内导向牙块的双重作用进行打捞,捞获率高,防止了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消除了喷提管柱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庆昌;彭海吉;孙民笃;宋雨露;张凯;王圳;刁振雷;席庆键;孙汉军;许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凯
技术研发日:2020.03.01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