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9382发布日期:2020-12-01 11:0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排水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隧道中隧底积水是常见的隧底病害致病因,隧底积水容易使隧道出现翻浆冒泥、隧底隆起、隧底冻涨等严重问题。西南某隧道项目建设过程中,隧区处于中低山溶蚀峰丛洼地,地表多为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洞,隧道处于断层发育中,地下水丰富,隧底容易积水,这对隧道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施工方案针对围岩水设置了泄水洞、中心水沟、排水边沟作为常规排水措施,通过盲管和泄水管收集二衬外侧围岩水,集中引流至中心水沟排出隧道,但隧底局部股状水无排水通道无法排出,导致隧底压力过大,出现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在中心水沟左右侧壁上设置竖向泄压管,在隧底上设置环向盲管,环向盲管的一端弯入边墙侧沟,另一端通过竖向泄压管连通中心水沟,从而将侧沟内的水引流至中心水沟,排出二衬模注混凝土外的局部股状水。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在富水岩溶地区传统排水措施不能有效排出隧道结构衬砌外的水的缺陷,降低了隧底压力,有效保证了仰拱二衬不带压作业,有效防止了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的发生,保障了铁路的运营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包括隧道结构和隧底排水系统,所述隧底排水系统布置在隧道结构内,所述隧道结构包括仰拱、边墙和拱顶,所述边墙设置在隧道结构的两侧,所述拱顶设置在所述边墙的上部,所述边墙的内侧面设置有侧沟,该侧沟作为围岩的集中出水点之一,可有效汇集二衬模注混凝土外的局部股状水。

隧道衬砌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eva防水板、二衬模注混凝土。eva防水板的抗拉、抗撕裂指标高,产品强度高,延伸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满足了本隧道建设中防渗、补强、防裂加固的需要。

所述仰拱设置在隧道结构的底部,所述仰拱的底部为隧底,所述仰拱的上部还设置有轨道基座,所述轨道基座的两侧分别与隧道结构两侧边墙上的侧沟相连接。轨道基座上铺设有铁路轨道,轨道基座的上部为内轨顶面,内轨顶面的高度略低于两侧侧沟的高度。

所述隧底排水系统包括中心水沟、环向盲管和竖向泄压管,所述中心水沟设置在仰拱和轨道基座之间,所述中心水沟左右侧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泄压管,两个竖向泄压管为一组,所述竖向泄压管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n组,n为正整数。

所述隧底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环向盲管,两个环向盲管为一组,所述环向盲管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n组,n为正整数。所述环向盲管的位置与竖向泄压管的位置在沿隧道宽度方向上是相对应分布的。所述环向盲管的一端弯入边墙侧沟,另一端与靠近该环向盲管的竖向泄压管连接。该环向盲管通过竖向泄压管连通中心水沟,将侧沟内的水引流至中心水沟,排出二衬模注混凝土外的局部股状水,降低了隧底压力,有效保证了仰拱二衬不带压作业,有效防止了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的发生,保障了铁路的运营安全。

所述环向盲管为φ50打孔波纹管。打孔波纹管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添加其它助剂而形成的外型呈波纹状的新型渗排水塑料管材,透水波纹管是通过在凹槽处打孔,管外四周外包针刺土工布加工而成,打孔波纹管的管孔在波谷中且为长条形,孔口不易堵塞,排水安全性高,耐腐蚀性强,性价比高,经济效益显著。

所述竖向泄压管为φ110pvc管,所述竖向泄压管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间隔距离为5m,pvc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的,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压强度,耐腐蚀性,水密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中心水沟左右侧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竖向泄压管,隧底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环向盲管,环向盲管的一端弯入边墙侧沟,另一端通过竖向泄压管连通中心水沟,从而将侧沟内的水引流至中心水沟,排出二衬模注混凝土外的局部股状水。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在富水岩溶地区传统排水措施不能有效排出隧道结构衬砌外局部股状水的缺陷,降低了隧底压力,保证了仰拱二衬不带压作业,有效防止了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的发生,保障了铁路运营安全,并且本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施工时在隧底预埋排水管,工期时间短,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仰拱,11-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2-eva防水板,13-二衬模注混凝土,14-隧底,20-边墙,21-侧沟,30-拱顶,40-轨道基座,41-内轨顶面,50-中心水沟,51-环向盲管,52-竖向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包括隧道结构和隧底排水系统,隧底排水系统布置在隧道结构内,隧道结构包括仰拱10、边墙20和拱顶30,边墙20设置在隧道结构的两侧,拱顶30设置在边墙20的上部,边墙20的内侧面设置有侧沟21,该侧沟21作为围岩的集中出水点之一,可有效汇集二衬模注混凝土13外的局部股状水。

隧道衬砌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11、eva防水板12、二衬模注混凝土13。eva防水板12的抗拉、抗撕裂性能指标高,产品强度高,延伸性能以及防渗性能好,满足了本隧道建设中防渗、补强、防裂加固的需要。

仰拱10设置在隧道结构的底部,仰拱的底部为隧底14,仰拱10的上部还设置有轨道基座40,轨道基座40的两侧分别与隧道结构两侧边墙20上的侧沟21相连接。轨道基座40上铺设有铁路轨道,轨道基座40的上部为内轨顶面41,内轨顶面41的高度略低于两侧侧沟21的高度。

隧底排水系统包括中心水沟50、环向盲管51和竖向泄压管52,中心水沟50设置在仰拱10和轨道基座40之间,中心水沟50左右侧壁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泄压管52,两个竖向泄压管为一组,竖向泄压管52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n组,n为正整数。

隧底14上沿隧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环向盲管51,两个环向盲管为一组,环向盲管51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n组,n为正整数,环向盲管51的位置与竖向泄压管52的位置在沿隧道宽度方向上是相对应分布的。环向盲管51的一端弯入边墙侧沟21,另一端与靠近该环向盲管51的竖向泄压管52连接。该环向盲管51通过竖向泄压管52连通中心水沟50,将侧沟21内的水引流至中心水沟50,排出二衬模注混凝土13外的局部股状水,降低了隧底压力,保证了仰拱二衬不带压作业,有效防止了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的发生,保障了铁路的运营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环向盲管51为φ50打孔波纹管。打孔波纹管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添加其它助剂形成的外型呈波纹状的新型渗排水塑料管材,透水波纹管是通过在凹槽处打孔,管外四周外包针刺土工布加工而成。打孔波纹管的管孔在波谷中且为长条形,孔口不易堵塞,排水安全性高,耐腐蚀性强,性价比高,经济效益显著。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竖向泄压管为φ110pvc管,竖向泄压管52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间隔距离为5m。竖向泄压管pvc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的,抗拉、抗压强度好,耐腐蚀性及水密性良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侧沟21中汇集了二衬模注混凝土13外的局部股状水,环向盲管51通过竖向泄压管52连通中心水沟50,水流通过环向盲管、竖向泄压管进入中心水沟50,最后经排水沟50排出隧道结构。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在富水岩溶地区传统排水措施不能有效排出隧道结构衬砌外的水的缺陷,降低了隧底压力,保证了仰拱二衬不带压作业,有效防止了隧道仰拱填充结构隆起开裂渗水和轨道上鼓病害的发生,保障了铁路的运营安全,并且本隧道泄压引排水装置施工时在隧底预埋排水管,工期时间短,方便快捷。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