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29398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与地上构造体的防水工程技术,属土木建筑防水工程领域。
众所周知,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地下或地面的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由于受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侵袭,构造体易产生裂隙或裂缝,并腐蚀钢筋,常年累月不断加剧,致使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产生严重的渗漏水现象。虽在构造体外表面设置防水层,如粘贴沥青卷材或涂复防水涂料等,但都无济于事,不能遂人心愿,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压力较大(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均不允许也不容易作好此防水设施的工程。此后,人们采用了复壁结构,即在地下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内侧的墙脚、柱脚部位设置导引渗漏水排出之排水沟槽或排水管,然后顺沟边砌筑砖墙,此乃谓之复壁。实际上该建筑物设置了双重墙体,即作为外墙的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和作为内墙的复壁墙体,而复壁的设置是为了掩蔽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之渗漏水现象及其不雅观的排水情况;实际上是为美观考虑而设置了复壁。传统惯用之复壁,一般与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约为10~20厘米左右,这也就带来一些弊端,当设计构造为砖砌复壁墙体时,难免有水泥砂浆渣屑或碎块砖掉落于该空间内,因不易清除而堵塞排水沟漕,或卡住在构造体与复壁之间,乃造成复壁也发生渗漏水的现象。另外,以往的复壁结构是完全与构造体隔开分离的,虽可设置补强柱,但是该复壁结构还是不太稳固的,而且也不耐震。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先前防水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上述的诸多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其目的是将无序的渗漏水通过微孔多孔性材料如海绵将渗漏水垂直向下而有序地定向导引而排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增强复壁结构,使复壁能更稳固,且耐震动。
本发明的主要将征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层之地下或地上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墙壁表面上粘贴一层如海绵等微孔多孔性材料为导引水层,并在其上再复盖粘贴一层或两层透明塑料薄布作为隔离防水层,其下端则下垂并引入於排水管或排水沟;每块海绵两侧留有适当间距,称作加强防水连结层,复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胶粘於该连接层而与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连结成一体,以增强整体复壁之稳定性及耐震强度;在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紧接于构造体表面紧靠于隔离防水层处着手砌砖而构成复壁。
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上的加强防水连结层是将粘贴用热沥青涂刷于该连结层全面而成之防水连结层,用作复壁的连结砖直接胶粘于连结层,构成了整体复壁的一部分;另外,可以采用与连结层同样的施工方法,设置连结点或连结带,以配合水电、空调、医疗用管线及开关等部位的安装施工。
用作隔离防水层的塑料薄布最好是透明的,这样可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能检视海绵含水与否及明确水电线路开关位置。透明塑料防水薄布的宽度应略大于作为导引水层的海绵块的宽度,透明塑料布的两侧宽边将海绵块的两侧加以包复封口。
本发明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与传统惯用的防水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许多优点及效果。
1、由于在地下或地面构造体表面粘贴一层微孔多孔性材料如海绵,因此可将地下水及地面水的侵入而造成的无序的渗漏水,通过海绵使其垂直向下并有序地定向导引而排出。
2、由于在构造体表面粘贴设置有导引水层和隔离防水层,因此大大增强了防水效果;而且本发明的排水处理方式是非常可靠的。
3、由于部分复壁直接胶粘於连结层而与构造体连结成一体,因而增强了整体复壁的稳固性及耐震强度。
4、由于复壁的砌筑紧靠於构造体表面,而以往惯用之复壁的砌筑,因需设置沟槽等而与构造体之间留有相当间隔空间,因此本发明可大大节约空间,增大空内使用面积,亦即提高其使用价值,并减少工程造价费用。
5、本发明施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不但可大大缩减工期,而且可节省材料费用。
现将本发明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侧详细描述于后。
在已施作沥青质材料之地下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的防水层面上即沥青层面上先进行火焰处理,用喷火器的火焰轻快地扫烤施工面,使沥青层面略有胶粘性,此时迅即由上垂下粘贴预先剪截好的海绵块,其尺寸大小可为150×0.6厘米(长度×厚度),其厚度视漏水大小而增减,每块海绵两侧间的间距约为30厘米,这部分区域面积称之为连结层,以后部分复壁材料就直接胶粘于该连结层。随后用一层透明塑料薄布在海绵表面由上垂下复盖之,透明塑料薄布的上端用沥青胶粘。塑料薄布宜用透明的,这样可便于检视复盖内部情况,如含水与否,管线开关位置及构造面凹凸情况。透明塑料薄布的尺寸大小可为180厘米的宽度和0.05毫米的厚度,它要比海绵块的宽度大一些,其两侧约留有15厘米的宽边,可对海绵块两侧边进行包复封口。塑料薄布两侧宽边也需用热沥青胶粘。为了加强防水效果,也可以再复盖粘贴一层塑料薄布即复盖第二层透明塑料薄布。这样,在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表面,构成了作为导引水层的海绵层和作为隔离防水层的透明塑料薄布层。来自地面和地下的无序的渗漏水,通过海绵层众多微孔的毛细管作用而使其在垂直向下有序地定向导引而排出。在海绵块和塑料薄布的下端着地处,可设置将导引水排出的排水管或排水沟槽。也可以将其下端着地部分包盖于导引水管,导引水管可用PVC塑料管,将其顶部剖开,海绵下端包复该管,该导引水管可埋设于专用的沟内。将热沥青涂刷于上述连结层全面,将复壁用连结砖直接胶粘于该连结层,使之与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连成一体,以增强整体复壁之稳固性及耐震强度。最后,在以构造体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紧拉于构造体表面紧靠于隔离防水层处着手砌砖而构成复壁。施工完成后的整体复壁具有很大的稳固性的和耐震性,而且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若需设置露出于复壁面或装置于复壁内之水电、空调、医疗用管线开关等设施,则可在这些部位将海绵层切割挖孔,涂刷热沥青,直接胶粘砖块,与连结层同样之方法施工,这称之为连结点或连接带,其功能与连结层同,连结点、连接带可起支撑固定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层之地下或地上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墙壁表面上粘贴一层如海绵等微孔多孔性材料为导引水层,并在其上再复盖粘贴一层或两层透明塑料防水布作为隔离防水层,在其下端则下垂并引入於排水管或排水沟内;每块海绵两侧留有适当间距,称作加强防水连结层,复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胶粘于该连结层而与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连结成一体,以增强整体复壁之稳定性及耐震强度;在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紧接于构造体表面紧靠于隔离防水层处着手砌砖而构成复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构造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上的加强防水连结层是将粘贴用热沥青涂刷于该连结层全面而成之防水连结层,复壁用连结砖直接胶粘于该连结层;并以连结连层同样施工方法,设置连结点或连结带,以配合水电、空调、医疗用管线及开关等部位的安装施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其特征为作为隔离防水层的透明塑料布的宽度略大于作为导引水层的海绵块的宽度,透明塑料布的两侧宽边将海绵块的两侧加以包复封口。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海绵的合适尺寸为150×0.6厘米(长度×厚度)左右,所述的透明塑料防水布的合适尺寸为180厘米左右的宽度及0.05毫米左右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下与地上构造体的防水建筑工程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引水耐震防水复壁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层之地下或地上构造体墙壁表面上粘贴海绵等微孔多孔性材料为导引水层,并在其上再覆盖粘贴一层或两层透明塑料布作为隔离防水层,其下端则下垂并引入于排水管或排水沟;每块海绵两侧留有间距,作为连结层,复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胶粘于该层而与构造体连结成一体;在紧接于构造体表面着手砌砖而构成复壁。
文档编号E02D31/02GK1195057SQ97106338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7日
发明者张忠雄, 张百兴, 张凯然, 叶延馨 申请人:张忠雄, 张百兴, 张凯然, 叶延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