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348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最后在地层体模拟器顶部的圈闭内形成聚集,油水界面保持水平。当注入200ml/min的水流速度后,形成的油藏慢慢倾斜,但油藏倾斜速度明显较实验I加快,油水界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相对较大幅度的倾角后逐渐稳定。本次实验表明:加大水流速度后,水动力对原先形成的构造油藏破坏速度加快,形成了油水界面倾斜幅度较大的水动力油藏。
[0091]实验3:模拟地层倾角为30度的水动力油藏。实验时,按照如图10所示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模型对地层体模拟器进行配置,图10所示模型中充填粒径750微米的石英砂,代表砂岩,流水注入速率为100ml/min。实验中采用染成红色的煤油代替油。其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0092](I)准备模拟材料,检测模拟装置,对实验前的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集实验前的实验数据。
[0093](2)将箱体打开,取出第一蓄水箱、第二蓄水箱和地层体模拟器,将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从地层体模拟器的卡槽中拔出。
[0094](3)打开地层体模拟器的顶盖和两侧防砂渗滤网,充填好750微米粒径的饱含水的石英砂后,进行压实,然后盖好顶盖,关闭两侧防砂渗滤网,扣紧旋钮开关。
[0095](4)将装配好的箱体放置于底座上,用螺栓将箱体与底板联接固定,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地层倾角为30度。
[0096](5)配置好水注入系统和水输出系统,将水注入系统的进水软管与第一注水孔和第二注水孔连接。
[0097](6)按照实验要求调节好注入水压力。
[0098](7)开始从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注入带染成红色的煤油。
[0099](8)实验过程中观察煤油运聚现象,并实时照相或录像,并从流体采集孔采集油样。
[0100](9)待煤油在地层体顶端形成规模的油聚集后,停止注油。
[0101](10)开始从第一注水孔和第二注水孔按照100ml/min的水流速度向地层体模拟器注水。
[0102](11)观察动水条件下,水流对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并实时照相或录像,并从流体米集孔米集油样。
[0103](12)当需要排出过量流体时,打开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使过量流体通过输出软管排出。
[0104](13)达到实验要求后,停止物理模拟实验。
[0105](14)对采集到的油样进行地球化学检测。
[0106](15)结合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数据的差异,分析实验过程,总结油气运聚机理。
[0107]本次实验过程与实验I相似,煤油在浮力作用下缓慢向上运移,但运移速度较实验I明显加快,最后在地层体模拟器顶部的圈闭内形成聚集,油水界面保持水平。当注入lOOml/min的水流速度后,形成的油藏慢慢倾斜,但油藏倾斜速度明显较实验I加快,油水界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倾角后逐渐稳定。本次实验表明:加大储层物性后,油运移的速度加快,水流形成的水动力也相对加强,对原先形成的构造油藏破坏速度也会加快,对形成新的水动力油藏有利。
[0108]实验4:模拟地层倾角为45度的水动力油藏。实验时,按照如图11所示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模型对地层体模拟器进行配置,图11所示模型中充填粒径500微米的石英砂,代表粗砂岩,流水注入速率为100ml/min。实验中采用染成红色的煤油代替油。其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0109](I)准备模拟材料,检测模拟装置,对实验前的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集实验前的实验数据。
[0110](2)将箱体打开,取出第一蓄水箱、第二蓄水箱和地层体模拟器,将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从地层体模拟器的卡槽中拔出。
[0111](3)打开地层体模拟器的顶盖和两侧防砂渗滤网,充填好500微米粒径的饱含水的石英砂后,进行压实,然后盖好顶盖,关闭两侧防砂渗滤网,扣紧旋钮开关。
[0112](4)将装配好的箱体放置于底座上,用螺栓将箱体与底板联接固定,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地层倾角为45度。
[0113](5)配置好水注入系统和水输出系统,将水注入系统的进水软管与第一注水孔和第二注水孔连接。
[0114](6)按照实验要求调节好注入水压力。
[0115](7)开始从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注入带染成红色的煤油。
[0116](8)实验过程中观察煤油运聚现象,并实时照相或录像,并从流体采集孔采集油样。
[0117](9)待煤油在地层体顶端形成规模的油聚集后,停止注油。
[0118](10)开始从第一注水孔和第二注水孔按照100ml/min的水流速度向地层体模拟器注水。
[0119](11)观察动水条件下,水流对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并实时照相或录像,并从流体米集孔米集油样。
[0120](12)当需要排出过量流体时,打开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使过量流体通过输出软管排出。
[0121 ] (13)达到实验要求后,停止物理模拟实验。
[0122](14)对采集到的油样进行地球化学检测。
[0123](15)结合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数据的差异,分析实验过程,总结油气运聚机理。
[0124]本次实验过程与实验I相似,煤油在浮力作用下缓慢向上运移,但运移速度较实验I明显加快,最后在地层体模拟器顶部的圈闭内形成聚集,油水界面保持水平。当注入100ml/min的水流速度后,形成的油藏慢慢倾斜,但油藏倾斜速度明显较实验I减慢,油水界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小幅度倾角后逐渐稳定。本次实验表明:加大地层倾角后,油运移的速度加快,水流形成的水动力对原先形成的构造油藏破坏力减小,破坏随度也减慢,形成水动力油藏更加困难。
[012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延伸,可以同时改变注入的水流速度、地层体模拟器中充填砂体粒度、地层体模拟器倾角等,实现模拟水动力油藏的形成过程。
[0126]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水注入系统、水输出系统和与压力栗连接的供水池,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通过水注入系统和水输出系统与供水池相连,形成闭合的环路;所述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有地层体模拟器、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分别位于地层体模拟器的两侧,并与地层体模拟器拆装式连接;地层体模拟器的两侧面、第一蓄水箱与地层体模拟器连接的侧面以及第二蓄水箱与地层体模拟器连接的侧面均为防砂渗滤网;所述地层体模拟器的下端设有第一注油孔,第一蓄水箱的下端设有与水注入系统连接的第一注水孔,第二蓄水箱的下端设有与水输出系统连接的第一出水孔,在所述箱体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注油孔、与水注入系统连接的第二注水孔和与水输出系统连接的第二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体模拟器为褶皱状的箱体,褶皱形成地层构造脊线;所述第一蓄水箱的宽度小于第二蓄水箱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的边上均设有卡板,地层体模拟器的两侧对应位置设有卡槽,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通过卡板和卡槽与地层体模拟器联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地层体模拟器的左、右两侧均为防砂渗漏网,其它侧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均为透明的薄层玻璃板组成,地层体模拟器的顶端设有流体采集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层体模拟器、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的防砂渗滤网处均设有旋钮开关,防砂渗滤网的一端连接设置在地层体模拟器、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的旋转轴,另一端通过旋钮开关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入系统包括进水软管以及依次设置在进水软管上的流速测量仪、压力表和稳压阀,进水软管一端与供水池连接,一端与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连接;所述水输出系统包括出水软管,出水软管的一端与供水池连接,一端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放置箱体的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下方的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安装于底板底部的可伸缩性支撑杆和位于可伸缩性支撑杆底部的橡皮垫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动力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通过水注入系统和水输出系统与供水池相连,形成闭合的环路;水动力油运聚模拟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地层体模拟器和位于地层模拟器两侧的两个蓄水箱;地层体模拟器的两侧面、蓄水箱与地层体模拟器连接的侧面均为防砂渗滤网;地层体模拟器的下端设有注油孔,第一蓄水箱的下端设有与水注入系统连接的注水孔,第二蓄水箱的下端设有与水输出系统连接的出水孔,在箱体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注油孔、注水孔和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以实现模拟水动力对油藏的影响过程,分析水动力油藏形成机制及控制因素,深化对水动力油藏成因的认识,为含油盆地的油勘探提供依据。
【IPC分类】E21B49/00, E21B43/20
【公开号】CN205260029
【申请号】CN201521111169
【发明人】陈中红, 孙滕奎, 黄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