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572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风扇,尤其是一种运用微型化科技所制成的 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如中国台湾公告第1275563号《聚酰亚胺 薄膜的自我组装结构》实用新型专利所示,其揭示利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的自我组装(Self-assembly) #支术所 制成的超微风扇结构。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超微风扇9包含一本体91、 数个叶片92及数个挠性接点93。该本体91具有一轮毂911,该轮毂911 以数个微致动器912连接一外环913;各该叶片92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 体91的外环913周边;各该挠性接点93 —端分别连接各该叶片92,另 一端则同时连接该外环913。
请参照图2所示,该超微风扇9的自我组装(Self-assembly)技术主 要选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该挠性接点93,当该挠性接点93经过高温烘箱 (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后,各该挠性接点93即可受热收缩而产 生翘曲现象;此时,各该叶片92可以各该挠性接点93为枢轴,进而借 助各该挠性接点93的翘曲作用,使各该叶片92相对于该本体91的水平 方向可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以完成该超微风扇9的自我组装作业。
一般而言,由于现有超微风扇9的各叶片92皆仅通过单一挠性接点 93连接该外环913,且各该挠性接点93借助二端分别连接至各该叶片92 及该外环913,使得各该挠性接点93与各该叶片92的结合面积相当有限, 因此,各该叶片92借助各该挠性接点93的翘曲作用所能造成的倾斜角 度也无法有效增加;另外,前述各该挠性接点93的设计,也仅可使各该 叶片92相对于该本体91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而无法进一步使各该叶片92形成其他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故现有超微风扇9 所能提供的驱风效果仍相当有限,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我组装式超 微风扇,以提供更多样化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进而增加驱风效果。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 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
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包含一本体、数个叶片及数个挠性连接件。 该本体具有一轮毂,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外环;各该叶片以辐 射状排列于该本体的外环周边,各该叶片分别具者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各该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结合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 该叶片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外环,该结合部结合于该叶片的一表面, 且该结合部一端连接该连接部,另 一端朝向该叶片的第二端方向延伸。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挠性连接件受热收缩后 可产生翘曲现象,以利用该连接部及结合部同时使各该叶片相对于该本 体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并可有效增加各该叶片的倾斜角度。
另 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包含一本体、数个叶片及数个挠性连接 件。该本体具有一轮毂,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外环;各该叶片 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的外环周边,各该叶片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 二端;各该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二连接部,该二连接部一端连接该叶片 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外环,且该二连接部之间具有一间距,其中一 连接部跨设于该叶片的第一端至该外环之间的一第一间距,另一连接部 跨设于该叶片的第一端至该外环之间的一第二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 该第二间距。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挠性连接件受热收缩后
6可产生翘曲现象,以利用该二连接部使各该叶片分别形成一偏斜状态, 使各该叶片可产生更多样化的形态变化。
另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包含一本体、数个第一叶片、数个第二 叶片、数个第一挠性连接件及数个第二挠性连接件。该本体具有一轮毂,
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外环;各该第一叶片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 体的外环周边,各该第一叶片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该第二 叶片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各该第二叶片的第一端分别与各 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相对;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一端分别连接各该第一 叶片的第一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该外环;各该第二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 至少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结合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 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叶片的第一端,该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二叶片的一表面, 且该结合部一端连接该连接部,另一端朝向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方向延 伸。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第一挠性连接件及第二 挠性连接件受热收缩后皆可产生翘曲现象,以便使各该第一叶片及各该
其中
所述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一个,该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二端 的一角位置。借此,使各该叶片的该角位置可形成翘曲状,以提供更易 于导引气流的功效。
所述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二个,其中一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 二端的一角位置,另一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借 此,可利用该二结合部同时迫使各该叶片相对于该本体的水平方向形成 一倾斜角度,以更进一步增加各该叶片的该倾斜角度。
所述挠性连接件的另一结合部的延伸方向朝向该叶片的第二端的另一角位置。借此,使该二结合部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的过程中,可同时辅 助各该叶片更易于完成自我组装作业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确可利 用各该挠性连接件、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及各该第二挠性连接件的各种 搭配组合设计,使该叶片、各该第一叶片及各该第二叶片产生更为多样 化的叶片片翘曲变化,并兼可有效增加该叶片、各该第一叶片及各该第 二叶片相对于该本体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借此以达到增加驱风效果 的功效,进而可相对提升该超微风扇的品质。


图1:现有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装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2:现有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装 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后 的立体外观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装 前的立体外M^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后 的立体外观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装 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后 的立体外观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L风扇未完成自我组装 前的立体外观图。图10: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 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 装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 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 装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 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未完成自我组 装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完成自我组装 后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 3、 4、 5、6、 7 超微风扇10本体
11轮毂12微致动器13外环
20叶片21 第一端22第二端
30、,30a、 30b、30c、 30d 挠性连接件31连接部
32结合部40 本体41轮毂
42微致动器43 外环50第一叶片
51第一端52 第二端60第二叶片
61第一端62 第二端70第一挠性连接件
80、,80a 第二挠性连接件81连接部
82结合部9 超微风扇91本体
9911轮毂 912微致动器 913外环
92 叶片 93 挠性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 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至少包含一本体 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各该叶片20以各该挠性连接件 30与该本体IO相互连接,并借助各该挠性连接件30为枢接点,以便利 用孩t才几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的自我组装 (Self-assembly)技术,使各该叶片20可相对于该本体10的水平方向可 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的主要技 术特点是借助各该挠性连接件30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接部31及至少一 结合部32的结构设计,使各该叶片20可产生更多样化的自我组装形态 变化,并兼可提升各该叶片20的倾斜角度,以提升整体驱风效果。
借助上述结构设计概念,本实用新型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大致可区 分为以下数种不同实施方式
请再参照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1,该超微风扇1包含一本体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 其中该本体IO具有一轮毂11,该轮毂11以数个微致动器12连接一外环 13,借此,各该微致动器12可连接于该轮毂11与该外环13之间,且各 该微致动器12彼此之间也具有一预定间距;各该叶片20分别具有一第 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且各该叶片20较佳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10的 外环13的周边,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朝向该外环13,并使各该叶片 20的第一端21与该外环13之间分别具有一预定间距。
该挠性连接件30选择受热后可收缩产生翘曲现象的:高分子材料,例如感光型聚酰亚胺(Polyimide)等。又,各该挠性连接件30分别具有 一连接部31及一结合部32。该连接部3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叶片20的第 一端21,另一端则连接该本体IO的外环13;该结合部32则直接结合于 该叶片20的一表面,且该结合部32的一端连"J妻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 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置。
请参照图4所示,该超微风扇1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挠性连接 件30可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令各该挠性连接 件30的连接部31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现象,此时,各该叶片20以各该挠 性连接件30的连#~部31为枢轴, -使各该叶片20可相对于该本体10的 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再者,由于各该挠性连接件30的结合部 32直接结合于各该叶片20的一表面,故该结合郜32受热收缩产生翘曲 现象的过程中,也可有效增加各该叶片20与该本体10的水平方向的倾 斜角度;又,也由于该结合部32的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 的一角位置,故该结合部32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现象的过程中,同时另可 迫使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本实用新型第 一实施例的超微风扇l确可利用该挠性连接件30的结构设计,使各该叶 片20的倾斜角度增加,且各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也可形成翘曲状,借 此使各该叶片2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请再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2,该超微风扇2包含一本体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a。 其中该本体IO具有一轮毂11,该轮毂11以数个微致动器12连接一外环 13;各该叶片2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10的外环13的周边,且各该叶 片2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朝 向该外环13,并使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与该外环13之间分别具有一 预定间距。各该挠性连接件30a分别具有一连接部31及二结合部32。该连接部 3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另一端则连接该本体10的外 环13;该二结合部32则直接结合于该叶片20的一表面,其中一结合部 32的一端连接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 位置;另一结合部32的一端连接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 的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之间,且该另一结合部32的延伸方向较佳朝向 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另一角位置。
请参照图6所示,该超微风扇2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挠性连接 件30a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令各该挠性连接 件30a的连接部31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现象,此时,各该叶片20可以各该 挠性连接件30a的连接部31为枢轴,使各该叶片20可相对于该本体10 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再者,由于各该挠性连接件30a的二结 合部32同时结合于各该叶片20的一表面,故该二结合部32受热收缩产 生翘曲现象的过程中,皆可同时增加各该叶片20相对于该本体10的水 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又,也由于其中一结合部32的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 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置,故该结合部32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现象的过 程中,另同时可迫使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超微风扇2确可利用该挠性连接件30a的结构设 计,使各该叶片20的倾斜角度更进一步增加,且各该叶片20的该角位 置也可形成翘曲状,借此使各该叶片2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请再参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3,该超微风扇3包含一本体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b。 其中该本体IO具有一轮毂11,该轮毂11以数个微致动器12连接一外环 13;各该叶片2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10的外环13的周边,且各该叶 片2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邻近该外环13,并使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与该外环13之间分别具有一 预定间3巨。
各该挠性连接件30b分别具有二连接部31。该二连接部31的一端对 应连接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另一端则同时连接该本体10的外环13, 且该二连接部31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其中一连接部31跨设于该叶片 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一间距为第一间距(Dl),另一连接 部31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一间距为第二间 距(D2),且该第一间距(Dl)大于该第二间距(D2)。
请参照图8所示,该超微风扇3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挠性连接 件30b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令各该挠性连接 件30b的二连接部31同时受热收缩产生翘曲,此时,各该叶片20可同 时以各该挠性连接件30b的二连接部31为枢轴,使各该叶片20可相对 于该本体10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再者,该二连接部31受 热翘曲的过程中,由于其中一连接部31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 该外环13之间的第一间距(Dl)大于另一连接部31跨设于该叶片20的 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一第二间距(D2),故可进一步迫使该叶片 20形成如图所示的偏斜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超微风扇 3确可利用该挠性连接件30b的结构设计,使各该叶片20的倾斜角度更 进一步增加,且各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亦可形成翘曲状',以及各该叶片 20可形成偏斜状态,借此使各该叶片2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请再参照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4,该超微风扇4包含一本体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c。 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轮毂11,该轮毂11以数个微致动器12连接一外环 13;各该叶片2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10的外环13的周边,且各该叶 片2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邻
13近该外环13,并使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与该外环13之间分别具有一 预定间距。
各该挠性连接件30c分别具有二连接部31及一结合部32。该二连接 部3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另一端则同时连接该本体 10的外环13,且该二连接部31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其中一连接部31 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一间距为第一间距 (Dl ),另一连接部31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 一间距为第二间距(D2),且该第一间距(Dl)大于该第二间距(D2); 该结合部32则直接结合于该叶片20的一表面,且该结合部32的一端连 接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置。
请参照图IO所示,该超微风扇4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挠性连接 件30c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令各该挠性连接 件30c的二连接部31同时受热收缩产生翘曲,此时,各该叶片20可同时 以各该挠性连接件30c的二连接部31为枢轴,l吏各该叶片20可相对于该 本体10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再者,该二连接部31受热收 缩翘曲的过程中,同样可进一步迫使该叶片20形成如图所示的偏斜状态; 又,也由于该结合部32的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 置,故该结合部32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中,另同时可迫使该叶片20的 该角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超微 风扇4确可利用该挠性连接件30c的结构设计,使各该叶片20的倾斜角 度更进一步增加,且各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也可形成翘曲状,以及各该 叶片20可形成偏斜状态,借此使各该叶片2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 变化。
请再参 照图ll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5,该超微风扇5包含一本体10、数个叶片20及数个挠性连接件30d。其中该本体IO具有一轮毂11,该轮毂11以数个微致动器12连接一外环 13;各该叶片2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10的外环13的周边,且各该叶 片2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邻 近该外环13,并使各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与该外环13之间分别具有一 预定间距。
各该挠性连接件30d分别具有二连接部31及二结合部32。该二连接 部3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另一端则同时连接该本体 10的外环13,且该二连接部31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其中一连接部31 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一间距为第一间距 (Dl ),另一连接部31跨设于该叶片20的第一端21至该外环13之间的 一间距为第二间距(D2),且该第一间距(Dl)大于该第二间距(D2); 该二结合部32则直接结合于该叶片20的一表面,其中一结合部32的一 端连接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置; 另一结合部32的一端连接该连接部31,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一 端21及第二端22之间,且该另一结合部32的延伸方向较佳朝向该叶片 20的第二端22的另一角位置。
请参照图12所示,该超微风扇5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挠性连接 件30d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制程,令各该挠性连接 件30d的二连接部31同时受热收缩产生翘曲,此时,各该叶片20可同 时以各该挠性连接件30d的二连接部31为枢轴,使各该叶片20可相对 于该本体10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而该二连接部31受热收 缩翘曲的过程中,也同样可进一步迫使该叶片20形成如图所示的偏斜状 态;再者,由于各该挠性连接件30d的二结合部32同时结合于各该叶片 20的一表面,故该二结合部32受热收缩产生翘曲现象的过程中,皆可同 时增加各该叶片20相对于该本体10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又,也由于其中一结合部32的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20的第二端22的一角位置, 故该结合部32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中,另同时可迫使该叶片20的该角 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超微风扇5 确可利用该挠性连接件30d的结构设计,使各该叶片20的倾斜角度更进 一步增加,且各该叶片20的该角位置也可形成翘曲状,以及各该叶片20 可形成偏斜状态,借此使各该叶片2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请再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6,该超微风扇6包含一本体40、数个第一叶片50、数个第二叶片60、 数个第一挠性连接件70及数个第二挠性连接件80。其中该本体40具有 一轮毂41,该轮穀41以数个微致动器42连接一外环43;各该第一叶片 5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40的外环43的周边,且各该第一叶片50分别 具有一第一端51及一第二端52,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端51邻近该外 环43,并使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端51与该外环43之间分别具有一预 定间距;各该第二叶片6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61及一第二端62,且各该 第二叶片60的第一端61分别与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相对。
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 —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 端51,另一端则同时连接该本体40的外环43;各该第二挠性连接件80 分别具有一连接部81及一结合部82。该连接部8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第 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叶片60的第一端61;该结 合部82则直接结合于该第二叶片60的一表面,且该结合部82的一端连 接该连接部81,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叶片60的第二端62的一角位置。
请参照图14所示,该超^(故风扇6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第一挠性 连接件70及第二挠性连接件80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 制程,令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及第二挠性连接件80同时受热收缩产 生翘曲,此时,各该第一叶片50可以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为枢轴,
16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可相对于该本体40的水平方向形成一倾斜角度;而 各该第二挠性连接件80的连接部81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中,也可使各 该第二叶片60相对于该本体40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又, 也由于该第二挠性连接件80的结合部82的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叶片60 的第二端62的一角位置,故该结合部82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中,-同时 另可迫使该第二叶片60的该角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本实 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超微风扇6确可利用该第 一挠性连接件70及第二挠 性连接件80的结构设计,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二叶片60彼此之 间相对于该本体40的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且各该第二叶片60 的该角位置也可形成翘曲状,借此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二叶片60 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请再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 扇7,该超微风扇7包含一本体40、数个第一叶片50、数个第二叶片60、 数个第一挠性连接件70及数个第二挠性连接件80a。其中该本体40具有 一轮毂41,该轮毂41以数个微致动器42连接一外环43;各该第一叶片 50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40的外环43的周边,且各该第一叶片50分别 具有一第一端51及一第二端52,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端51邻近该外 环43,并使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端51与该外环43之间分别具有一预 定间距;各该第二叶片60分别具有一第一端61及一第二端62,且各该 第二叶片60的第一端61分别与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相对。
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 —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叶片50的第一 端51,另一端则同时连接该本体40的外环43;各该第二挠性连接件80a 分别具有二连接部81及一结合部82。该二连接部81的一端对应连接该 第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二叶片60的第一端61, 且该二连接部81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其中一连接部81跨设于该第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至该第二叶片60之间的一间距为第一间距(Dl), 另一连接部81跨设于该第一叶片50的第二端52至该第二叶片60之间 的一间距为第二间距(D2),且该第一间距(Dl)大于该第二间距(D2); 该结合部82则直接结合于该第二叶片60的一表面,且该结合部82的一 端连接该连接部81,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叶片60的第二端62的一角位 置。
请参照图16所示,该超微风扇7进行自我组装作业时,该第一挠性 连接件70及第二挠性连接件80a经过高温烘箱(Oven)的回焊(Reflow ) 制程,令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及第二挠性连接件80a同时受热收缩产 生翘曲,此时,各该第一叶片50及第二叶片60可相对于该本体40的水 平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再者,该二连接部81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 中,也同样可进一步迫使该第二叶片50形成如图所示的偏斜状态;又, 也由于该第二挠性连接件80a的结合部82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叶片60 的第二端62的一角位置,故该结合部82受热收缩翘曲的过程中,另同 时可迫使该第二叶片60的该角位置形成如图所示的翘曲状。因此,本实 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超微风扇7确可利用该第 一挠性连接件70及第二挠 性连接件80a的结构设计,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二叶片60彼此之 间相对于该本体40的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且各该第二叶片60 的该角位置也可形成翘曲状,以及各该第二叶片60可形成偏斜状态,借 此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二叶片60产生不同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
又,前述第六实施例超微风扇中6的第二挠性连接件80的结合部82, 以及第七实施例中超微风扇7的第二挠性连接件80a的结合部82,同样 可设计为二个(如第二实施例所示),以便使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 二叶片60产生更为多样化的变化。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确可利用各该挠性连接件30、 30a、 30b、 30c、 30d、各该第一挠性连接件70及各该第二挠性连 接件80、 80a的各种搭配组合设计,使该叶片20、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 该第二叶片60产生更为多样化的叶片翘曲变化,并兼可有效增加该叶片 20、各该第一叶片50及各该第二叶片60相对于该本体10、 40的水平方 向的倾斜角度,借此以达到增加驱风效果的功效,进而可相对提升该超 孩丈风扇1、 2、 3、 4、 5、 6、 7的品质。
权利要求1、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本体,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个外环;数个叶片,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的外环周边,各该叶片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及数个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一个连接部及至少一个结合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该叶片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外环,该结合部结合于该叶片的一个表面,且该结合部一端连接该连接部,另一端向该叶片的第二端方向延伸。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一个,该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二端的一个角位置。
3、 依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二个,其中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二端的一个 角位置,另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
4、 依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的另一个结合部的延伸方向朝向该叶片的第二端的另一个角位 置。
5、 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本体,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个外环; 数个叶片,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的外环周边,各该叶片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及数个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二个连接部,该二个连接部一端连接该 叶片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外环,且该二连接部之间具有一个可距, 其中一个连接部跨设于该叶片的第一端至该外环之间,所述连接部在该 叶片的第 一端至该外环之间的一个间距为第一间距,另 一个连接部跨设 于该叶片的第一端至该外环之间,所述另一个连接部在该叶片的第一端至该外环之间的一个间距为第二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6、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另具有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结合于该叶片的一个表面,且该结 合部的一端连接该 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二端的一个角位置。
7、 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另具有二个结合部,该二个结合部结合于该叶片的一个表面,其 中一个结合部一端连接该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二端的一个角位置,另一结合部一端连接该连接部,另一端延伸至该叶片的第一端 及第二端之间。
8、 依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挠性 连接件的另一个结合部的延伸方向朝向该叶片的第二端的另一个角位置。
9、 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本体,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以数个微致动器连接一个外环; 数个第一叶片,以辐射状排列于该本体的外环周边,各该第一叶片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数个第二叶片,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且各该第二叶片的第一端分别与各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相对;数个第一挠性连接件,其一端分别连接各该第一叶片的第一端,另 一端分别连接该外环;及数个第二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及至少一个结合 部,该连接部一端连接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叶片的 第一端,该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二叶片的一个表面,且该结合部一端连接 该连接部,另一端向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方向延伸。
10、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一个,该结合部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一 个角位置。
11、 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二个,其中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的第二 端的一个角位置,另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二叶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
12、 依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挠性连接件的另一个结合部的延伸方向朝向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另 一个角位置。
13、 依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挠性连接件的连接部为二个,该二个连接部之间具有一个间距,其中一 个连接部跨设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至该第二叶片之间,所述连接部在 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至该第二叶片之间的 一个间距为第 一 间距,另 一个 连接部跨设于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至该第二叶片之间,所述另一个连接 部在该第一叶片的第二端至该第二叶片之间的一个间距为第二间距,且 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14、 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一个,该结合部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 一个角位置。
15、 依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挠性连接件的结合部为二个,其中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第二叶片的第 二端的一个角位置,另一个结合部延伸至该二叶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
16、 依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挠性连接件的另一个结合部的延伸方向朝向该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另 一个角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自我组装式超微风扇,包含一本体、数个叶片及数个挠性连接件。各该叶片以各该挠性连接件与该本体相互连接,且各该叶片可以各该挠性连接件为枢接点,进而利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自我组装(Self-assembly)技术,使各该叶片可相对于该本体的水平方向分别形成一倾斜角度。另外,借助各该挠性连接件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接部或至少一结合部的结构设计,各该叶片也可产生更多样化的自我组装形态变化,以提升该超微风扇的整体驱风效果。
文档编号F04D29/34GK201372970SQ20092000402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
发明者李彦其, 洪银树, 黄义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