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3557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吊扇,尤其是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背景技术
传统的装饰扇吊架,一般由压铸合金制作,与吊架相配的吊球一般为压铸合金或塑料制作,两者之间为硬质面接触,其间并无减小震动的设计,由于两者在加工时均有一定公差,所以并不能完好的无间隙配合在一起,当吊扇在运转时,装饰扇的电机会产生震动, 这个震动沿着吊通传到吊球,吊球与吊架产生相对运动,造成噪音,而该噪音又会沿吊架传递至天花板,产生共振噪音,若吊球用塑料制作,虽然会减小噪音,但时间过长,塑料制作的吊球可能会老化碎裂,导致吊扇有坠落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饰扇减震吊架,吊架固定在天花板上,包括吊架上缘两侧分别横向成型有固定于天花板的锁耳,锁耳下端成型一带缺口的环形承接座,环形承接座内设有一承接口, 所述承接口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承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口的上端面和球环形承接面嵌合有防止装饰扇上震动传递于吊架的减震套,减震套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减震面,该减震套是由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内环周形成带缺口的球环形减震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弧度相等同,减震套外环周面与球环形承接面完全预紧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饰吊扇,使用时吊架与吊扇的吊球配套使用,在吊球外壁与吊架承接座的球环形承接面之间设有防止震动传递到吊架上的减震套,橡胶减震套紧贴安装于吊球上,避免了吊球与吊架的直接接触,使得在橡胶材质制成的减震套与吊架连接处的震动,有效地得以缓冲,阻止了震动的传递,可有效的减小震动,减小噪音,避免产生共振噪
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后视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爆炸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爆炸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吊架后视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减震套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吊架的后视立体图;[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视爆炸结构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在吊扇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吊架 1固定在天花板上,其主要包括吊架1上缘两侧分别横向成型有固定于天花板的锁耳10, 锁耳10下端成型一带缺口的环形承接座2,环形承接座2内设有一承接口 20,所述承接口 20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承接面200 ;承接口 20的上端面和球环形承接面200嵌合有防止装饰扇上震动传递于吊架1的减震套3,减震套3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减震面30,该减震套3是由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内环周形成带缺口的球环形减震面30与球环形承接面200的接触面弧度相等同,减震套3外环周面与球环形承接面200完全预紧接触配合;减震套3的上端面31与承接座2的上端外缘201平齐,减震套3的下端缘32与承接口 20下端缘202平齐;所述环形承接座2的外端面与承接口 20的球环形承接面200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两者通过一衔接平面203连接。该实施例一的主要结构特点是,衔接平面203为位于承接座2下端的一水平面,衔接平面203的上部为中空腔体,所述球环形承接面200的上端缘204低于承接座2外端面的上端缘201并形成与减震套3上端面31平齐装配的顶端配合槽4,顶端配合槽4前缘的承接座2上设有防止减震套3旋转的止转块40,在承接座2下端,衔接平面203与球环形承接面200的下端缘202以及承接座2外端面的下端缘205同时平齐;其中,减震套3的上端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与衔接平面203上部的中空腔体嵌合的限定环32,限定环32的下端设有与衔接平面203上定位孔206相配合的定位柱33 ;所述承接口 20的球环形减震面 200中部下侧设有限定块207,承接口 20的上缘中部设有限位锥台208,减震套3上球环形减震面200的中部设有与限定块207配合的限位槽34,减震套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锥台槽35,便于减震套3的装配,防止减震套在吊架1的承接口 20任意转动,进一步的减少相对移动。继续参阅图4和图5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其主要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故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承接座2上的衔接平面203与球环形承接面200 的下端缘202平齐并高于承接座2外端面的下端缘205,形成一底端配合槽5,所述减震套 3的球环形减震面30下端缘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与底端配合槽5平齐嵌合的下底块 36,减震套3的下底块36与上端面31平行设置并形成一凹弧形嵌合槽37,承接口 20的球环形减震面200中部下侧设有限定块207,承接口 20的上缘中部设有限位锥台208,减震套 3上圆弧形减震面200的中部设有与限定块207配合的限位槽34,减震套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锥台槽35,该实施例采用上下端面同时固定减震套3,省去实施例一中的下端面下侧的连接固定装置,同样简单实用。继续参阅图6至图9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其主要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故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承接座2上的衔接平面203为位于承接座2上端的一水平面,衔接平面2的下部为中空腔体,该衔接平面203与球环形承接面200的上端缘204平齐,承接座2外端面的上端缘201高于衔接平面203形成一阶梯槽面6,减震套3上端面与阶梯槽面6平齐装配,减震套3上端面下侧设有与阶梯槽面6上的定位孔206相配合的定位柱33,其中,减震套3的球环形减震面30下端缘与球环形承接面 200的下端缘202平齐;同样,在承接口 20的球环形减震面200中部下侧设有限定块207, 承接口 20的上缘中部设有限位锥台208,减震套3上球环形减震面200的中部设有与限定块207配合的限位槽34,减震套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锥台槽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饰扇减震吊架,是在现有吊架与吊球接触的球形面上设置一层橡胶材质制成的减震套3,该橡胶减震套3根据现有吊架结构设计,主要功能部分为一可紧贴吊架的圆弧形橡胶垫,其上部可设有几个可嵌入吊架下部的空腔内的定位柱33,橡胶减震套3嵌入吊架的衔接平面203上的定位柱33,使橡胶减震套3更易安装且安装后起到定位固定作用,安装该橡胶减震套3后,与吊架1组成一个整体结构,避免了吊架1与吊球的直接接触,可有效的减小震动,减小噪音,避免产生共振噪音。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吊架固定在天花板上,包括吊架上缘两侧分别横向成型有固定于天花板的锁耳,锁耳下端成型一带缺口的环形承接座,环形承接座内设有一承接口,所述承接口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承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口的上端面和球环形承接面嵌合有防止装饰扇上震动传递于吊架的减震套,减震套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减震面,该减震套是由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内环周形成带缺口的球环形减震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弧度相等同,减震套外环周面与球环形承接面完全预紧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承接座的外端面与承接口的球环形承接面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两者通过一衔接平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平面为位于承接座下端的一水平面,衔接平面的上部为中空腔体,所述球环形承接面的上端缘高于承接座外端面的上端缘并形成与减震套上端面装配的顶端配合槽,顶端配合槽前缘的承接座上设有防止减震套旋转的止转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平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下端缘以及承接座外端面的下端缘同时平齐,减震套的上端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与衔接平面上部的中空腔体嵌合的限定环,限定环的下端设有与衔接平面上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平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下端缘平齐并高于承接座外端面的下端缘,形成一底端配合槽,所述减震套的球环形减震面下端缘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与底端配合槽嵌合的下底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平面为位于承接座上端的一水平面,衔接平面的下部为中空腔体,该衔接平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上端缘平齐,承接座外端面的上端缘高于衔接平面形成一阶梯槽面,减震套上端面与阶梯槽面装配,减震套上端面下侧设有与阶梯槽面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口的减震面中部下侧设有限定块,减震套上减震面的中部设有与限定块配合的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口的上缘中部设有限位锥台,减震套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锥台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饰吊扇的减震吊架,吊架固定在天花板上,包括吊架上缘两侧分别横向成型有固定于天花板的锁耳,锁耳下端成型一带缺口的环形承接座,环形承接座内设有一承接口,所述承接口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承接面;所述承接口的上端面和球环形承接面嵌合有防止装饰扇上震动传递于吊架的减震套,减震套内周边为呈朝下渐缩的球环形减震面,该减震套是由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内环周形成带缺口的球环形减震面与球环形承接面的接触面相等同,减震套外环周面与球环形承接面完全预紧接触配合,避免了装饰扇上的吊球与吊架的直接接触,有效地避免产生共振噪音。
文档编号F04D29/66GK202017660SQ20102029795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卢志强, 潘裕荣, 郭辉刚, 顾渭南 申请人:中山市港联华凯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