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4000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中,油封103底部无回油孔,甩油环104溅出的油浸透石棉盘根102后,会从轴承盖101挤出,因此风机传动组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漏油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漏油效果好的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组主轴,传动组主轴两侧均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端部连接有轴承盖,轴承盖内设置有甩油环,甩油环安装在传动组主轴上;轴承盖端部设置有油封,其结构要点油封底部设置有回油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封与轴承盖端部之间垫有第一石棉垫圈。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封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HT150灰铸铁油封。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盖与轴承箱端部之间垫有第二石棉垫圈。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石棉垫圈的厚度为2_。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甩油环与传动组主轴之间为过盈配合。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甩油环与油封的间隙为2_。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封底部设置有回油孔;从甩油环溅出的油,会沿着回油孔流回轴承盖及轴承箱内,有效防止漏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组主轴8,传动组主轴8两侧均设置有轴承箱6,轴承箱6端部连接有轴承盖1,轴承盖I内设置有甩油环5,甩油环5安装在传动组主轴8上;轴承盖I端部设置有油封2,油封2底部设置有回油孔4。所述油封2与轴承盖I端部之间垫有第一石棉垫圈3 ;增加密封度。所述油封2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HT150灰铸铁油封。HT150灰铸铁属于中强度铸、铁件,铸造性能好、工艺简单、铸造应力小,可不用人工时效。所述轴承盖I与轴承箱6端部之间垫有第二石棉垫圈7 ;增加密封度。所述第二石棉垫圈7的厚度为2mm。所述甩油环5与传动组主轴8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甩油环5与油封2的间隙为2mm。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装配时,先加热甩油环5,用油封2将甩油环5推进传动组主轴8后,拆下油封2,装上第一石棉垫圈3,再安装上油封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 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包括传动组主轴(8),传动组主轴(8)两侧均设置有轴承箱(6),轴承箱(6)端部连接有轴承盖(1),轴承盖(I)内设置有甩油环(5),甩油环(5)安装在传动组主轴(8)上;轴承盖(I)端部设置有油封(2),其特征在于油封(2)底部设置有回油孔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2)与轴承盖(I)端部之间垫有第一石棉垫圈(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油封(2)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HT150灰铸铁油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I)与轴承箱(6)端部之间垫有第二石棉垫圈(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石棉垫圈(7)的厚度为2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5)与传动组主轴(8)之间为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环(5)与油封(2)的间隙为2mm。
专利摘要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是涉及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油效果好的风机传动组防漏油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传动组主轴,传动组主轴两侧均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端部连接有轴承盖,轴承盖内设置有甩油环,甩油环安装在传动组主轴上;轴承盖端部设置有油封,其结构要点油封底部设置有回油孔。
文档编号F04D29/08GK202381382SQ2011205085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关东伟, 刘斌, 陈国正 申请人:沈阳风机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