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169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力泵。
背景技术
磁力泵是靠隔离套内外的磁力耦合器传动的,隔离套与泵盖间用静密封垫封闭,实现了用静密封替代动密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泄漏。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和贵重介质的输送。为提高可靠性和适用于高压工况,隔离套材质一般为金属材料,常用的有316L、钛合金、哈氏合金等。但这些金属材料都有导磁性,内外磁钢旋转时所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隔离套,隔离套会产生磁涡热,必须设计冷却回路,用本身介质将热量带走。现有的磁力泵通常采用泵盖高压区钻斜孔进液,泵轴钻通孔回液来进行冷却循 环。由于叶轮进口处压力低,与该进口处相通的隔离套底部压力也偏低,由于磁力泵所输送的介质一般为有机物,易汽化,隔离套底部压力低,易发生气蚀现象,损坏隔离套。公开号为CN101555880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力泵,其用于冷却隔离套的介质自泵盖上的高压区开孔引入,依次流经轴承套内腔、泵轴上的介质流通孔、经安装于泵轴后端离心式叶轮作用流到隔离套内磁转子腔,最后由出孔回流到泵腔内高压区。这种设计提高了隔离套内部的压力,对于抑制介质气化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循环冷却介质来自高压区并回流至高压区,进出口两端压差无法满足自流动力,必须依靠其离心式叶轮提供流动动力,而在泵轴后端安装离心式叶轮一方面提高了磁力泵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对隔离套内的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磁力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改进磁力泵冷却介质的流动路线,并提高隔离套内介质压力,提高磁力泵的抗气蚀性能,进而延长隔离套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磁力泵,包括连接在泵轴前端并位于泵腔内的叶轮,位于叶轮后方的平衡盘,位于平衡盘后方的泵盖以及位于泵盖后方的隔离套,泵轴通过前后滑动轴承安装于泵盖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盘上开设有径向导流槽,它的进口与叶轮外圆处高压区连通,它的出口通过开设在泵盖上的轴向导流孔与隔离套的内腔连通;在所述泵轴上开设有泵轴中心孔和泵轴径向孔,泵轴中心孔的后端与所述隔离套的内腔连通,前端与泵轴径向孔连通;所述的泵轴径向孔与泵盖、前后滑动轴承及泵轴之间围成的环形内区相连通;还包括环形压力调节腔,该环形压力调节腔的前端面为叶轮,该环形压力调节腔的后端面为平衡盘的前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的环形内壁面为平衡盘内环板的外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的环形外壁面为叶轮后密封环的内壁面;叶轮后盖内环板的后端面与平衡盘内环板的前端面正对且留有浮动间隙;在叶轮上开设有平衡孔,它的前端与所述泵腔的低压区连通,它的后端与位于叶轮后方、平衡盘内环板内侧的泄压腔连通;在泵盖上开设有斜向导流孔,它的后端与所述环形内区连通;在平衡盘上还开设有轴向平衡孔,它的前端与所述环形压力调节腔连通,后端与所述斜向导流孔连通。[001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冷却介质依靠泵腔内高低压区压差自流,不必额外提供流动动力。冷却介质自叶轮外圆处高压区流入,冷却内磁钢表面,由轴孔和斜向导流孔流入环形压力调节腔,再经环形压力调节腔回流至叶轮吸入口低压区。环形压力调节腔为平衡轴向力所设,其压力经叶轮与平衡盘形成的轴向密封环节流降压后,低于叶轮外圆处高压区压力,又经叶轮与平衡盘形成的环形压力调节腔憋压,压力高于泄压腔内的压力,更高于叶轮吸入口压力。冷却内磁钢介质,由高压区流入环形压力调节腔,压差小,从而提高了隔离套内介质压力,进而避免了气蚀,减轻了隔离套底部损坏,提高了磁力泵运转的可靠性和隔离套的使用寿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本实例包括连接在泵轴7前端并位于泵腔内的叶轮1,位于叶轮I后方的平衡盘2,位于平衡盘2后方的泵盖3以及位于泵盖3后方的隔离套4。其中,平衡盘2和隔离套4分别固定安装于泵盖3上。泵轴7通过前后滑动轴承安装于泵盖3内。还包括设置于隔离套4外部的外磁钢6和设置于隔离套4内部的内磁钢5。所述的平衡盘2上开设有径向导流槽12,它的进口与叶轮I外圆处高压区连通,它的出口通过开设在泵盖3上的轴向导流孔3-2与隔离套4的内腔连通。所述泵腔内高压区的介质经径向导流槽12和轴向导流孔3-2进入隔离套4的内腔。在所述泵轴7上开设有泵轴中心孔7-1和泵轴径向孔7-2,泵轴中心孔7_1的后端与所述隔离套4的内腔连通,前端与泵轴径向孔7-2连通。所述的泵轴径向孔7-2与泵盖
3、前后滑动轴承及泵轴7之间围成的环形内区8相连通。从隔离套4的内腔回流的介质自泵轴中心孔7-1和泵轴径向孔7-2进入到所述环形内区8中。所述的平衡盘2与叶轮I后端之间形成一环形压力调节腔9,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前端面为叶轮1,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后端面为平衡盘2的前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环形内壁面为平衡盘内环板2-2的外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环形外壁面为叶轮后密封环1-3的内壁面。叶轮后密封环1-3的外壁面与平衡盘密封环2-3的内壁面形成间隙以实现节流降压。叶轮后盖内环板1-2的后端面与平衡盘内环板2-2的前端面正对且留有浮动间隙10。该浮动间隙10随泵轴7的轴向窜动在O. 5 I. Omm间浮动,而泵轴7的轴向窜动量取决于所述环形压力调节腔9内介质压力的变化。在叶轮I上开设有平衡孔1-1,它的前端与所述泵腔的低压区连通,它的后端与位于叶轮I后方、平衡盘内环板2-2内侧的泄压腔11连通。在泵盖3上开设有斜向导流孔3-1,它的后端与所述环形内区8连通。在平衡盘2上还开设有轴向平衡孔2-1,它的前端与所述环形压力调节腔9连通,后端与所述斜向导流孔3-1连通。环形内区8内的回流介质经斜向导流孔3-1和轴向平衡孔2-1进入到环形压力调节腔9内,然后经所述浮动间隙10进入到所述泄压腔11并经平衡孔1-1流入压力吸入口低压区。
权利要求1. 一种改进的磁力泵,包括连接在泵轴(7)前端并位于泵腔内的叶轮(1),位于叶轮(I)后方的平衡盘(2),位于平衡盘(2)后方的泵盖(3)以及位于泵盖(3)后方的隔离套(4),泵轴(7)通过前后滑动轴承安装于泵盖(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盘(2)上开设有径向导流槽(12),它的进口与叶轮外圆处高压区连通,它的出口通过开设在泵盖(3)上的轴向导流孔(3-2)与隔离套(4)的内腔连通;在所述泵轴(7)上开设有泵轴中心孔(7-1)和泵轴径向孔(7-2),泵轴中心孔(7-1)的后端与所述隔离套(4)的内腔连通,前端与泵轴径向孔(7-2)连通;所述的泵轴径向孔(7-2)与泵盖(3)、前后滑动轴承及泵轴(7)之间围成的环形内区(8)相连通;还包括环形压力调节腔(9),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前端面为叶轮(1),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后端面为平衡盘(2)的前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环形内壁面为平衡盘内环板(2-2)的外壁面,该环形压力调节腔(9)的环形外壁面为叶轮后密封环(1-3)的内壁面;叶轮后盖内环板(1-2)的后端面与平衡盘内环板(2-2)的前端面正对且留有浮动间隙(10);在叶轮(I)上开设有平衡孔(1-1 ),它的前端与所述泵腔的低压区连通,它的后端与位于叶轮(I)后方、平衡盘内环板(2-2)内侧的泄压腔(11)连通;在泵盖(3)上开设有斜向导流孔(3-1),它的后端与所述环形内区(8)连通;在平衡盘(2)上还开设有轴向平衡孔(2-1),它的前端与所述环形压力调节腔(9)连通,后端与所述斜向导流孔(3-1)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磁力泵,平衡盘2与叶轮1后端之间形成一环形压力调节腔(9),在泵盖(3)上开设有斜向导流孔(3-1),它的后端与环形内区(8)连通;平衡盘(2)上的轴向平衡孔(2-1)的前端与环形压力调节腔(9)连通,后端与所述斜向导流孔(3-1)连通。冷却介质依靠泵腔内高低压区压差自流,不必额外提供流动动力。冷却内磁钢介质,由高压区流入环形压力调节腔,压差小,从而提高了隔离套内介质压力,进而避免了气蚀,减轻了隔离套底部损坏,提高了磁力泵运转的可靠性和隔离套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D13/02GK202579208SQ2012202202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王学, 魏凤蕾 申请人:烟台盛泉泵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