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系统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488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及空调器。其风机系统包括底壳;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底壳上;以及风道旋转体,所述风道旋转体围设在所述风扇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能绕所述风扇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风道旋转体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开口,以达到不同方向灵活出风的目的。
【专利说明】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系统,以及含有该风机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风机广泛用于空调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由于空调设备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节能、高效、可变转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通风换气场所,空调设备中需配备风机才能达到效果,因此风机是空调设备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但是,目前的空调器的风机的出风通道是固定的,风机只能通过出风通道沿一个方向固定出风,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吹风需求。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调器只能沿一个方向出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沿多个方向出风的风机系统,以及含有上述风机系统的空调器。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4]一种风机系统,包括:
[0005]底壳;
[0006]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底壳上;以及
[0007]风道旋转体,所述风道旋转体围设在所述风扇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能绕所述风扇的轴线旋转;
[0008]其中所述风道旋转体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开口。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的外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所述旋转部的内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四个凸起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
[0011]所述风道旋转体转动,所述旋转部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风道扩压段相对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凸起部最靠近所述底壳中心的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部中,所述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端具有蜗舌状结构,所述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二端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的端部接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扩压段与所述第一端接触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的径向表面的倾斜度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同。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扩压段与所述第二端接触的侧面为曲面,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的第二端的内表面的延伸面相重合。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的最靠近底壳中心的端部与其相邻所述凸起部的最靠近底壳中心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旋转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旋转体还包括基座,所述旋转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系统还包括电机和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
[0020]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风机系统。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发明的风机系统及空调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风扇的外侧围设风道旋转体,风道旋转体上的旋转部起导流作用,能够将风扇转动时产生的气流从旋转部的开口处导出。同时,旋转部绕风扇的轴线做圆周运动,也就是旋转部的开口能够绕风扇360°旋转,风机系统能够在不同方向上灵活出风,避免了只能沿一个方向出风的思维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爆炸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状态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上时的立体图;
[0026]图4为图3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上时的主视图;
[0027]图5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左时的立体图;
[0028]图6为图5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左时的主视图;
[0029]图7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下时的立体图;
[0030]图8为图7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下时的主视图;
[0031]图9为图1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右时的立体图;
[0032]图10为图9所示的风机系统的旋转部的开口朝右时的主视图;
[0033]图11为图1所述的风机系统中风道旋转体的立体图;
[0034]其中:
[0035]100-风机系统;
[0036]110-底壳;111-凸起部;
[0037]120-风扇;
[0038]130-风道旋转体;
[0039]131-旋转部;1311-第一端;1312_第二端;1313_外表面;1314_内表面;1315_径向表面;
[0040]132-基座;
[0041]140-电机;
[0042]150-电机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风机系统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4]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机系统100,包括底壳110、风扇120、风道旋转体130、电机140和电机固定架150。电机140通过电机固定架150安装在底壳110上,以保证电机140能够安装牢靠,不会再从底壳110上松脱。风扇120也安装在底壳110上,且电机140的输出轴安装在风扇120上,电机14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风扇120转动产生气流。风道旋转体130围设在风扇120的外侧,且风道旋转体130能绕风扇120的轴线旋转,也就是风道旋转体130能够绕电机140的输出轴旋转。
[0045]其中风道旋转体130包括旋转部131,旋转部131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为风道旋转体130的出风口。旋转部131绕风扇120的轴线做圆周运动,也就是旋转部131的开口能够绕风扇120旋转360°,使得风机系统100的出风能够实现360°各个方向出风,提高舒适性。
[0046]本发明的风机系统100还包括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风道旋转体130转动。控制装置控制风道旋转体130转动,使旋转部131的开口朝向某一个方向后,控制装置在控制风道旋转体130静止。此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机140转动,电机140的输出轴能够带动风扇120转动产生气流,旋转部131引导气流从开口处流出,朝上述选定的方向出风。当要改变出风方向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旋转部131的转动到所需的方向,此时,旋转部131弓I导气流从开口处流出,朝上述所需的方向出风。
[0047]现有的空调器的出风通道是固定的,风扇只能通过出风通道沿一个方向固定出风,出风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吹风需求。本发明的风机系统100在风扇120的外侧设置风道旋转体130,风道旋转体130转动,旋转部131的开口能够绕风扇120的轴线转动。电机140的输出轴带动风扇120转动产生气流,旋转部131引导气流从开口处流出,实现风机系统100能够从不同方向上灵活出风,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0048]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底壳110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四个凸起部111,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部111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风道旋转体130转动,旋转部131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风道扩压段相对应。风道扩压段与旋转部131的开口相对应,风扇120转动产生的气流通过旋转部131开口流进风道扩压段,通过风道扩压段流出,进一步保证风机系统100只朝某一个方向出风。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0上设置有四个凸起部111,任意相邻的两个凸起部111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一共四个风道扩压段,分别为第一风道扩压段、第二风道扩压段、第三风道扩压段及第四风道扩压段。图2中所示的网格线区域为风道扩压段,斜线区域为旋转部131转动的区域。
[0049]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为上,图3和图4中A处为第一风道扩压段,且第一风道扩压段A的出风方向朝上,能够实现风机系统100向上吹风。旋转部131的开口旋转到图3和图4所示的位置,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对应第一风道扩压段,气流经过第一风道扩压段朝上方吹出。如图5和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左,图5和图6中B处为第二风道扩压段,且第二风道扩压段B的出风方向朝左,能够实现风机系统100向左吹风。旋转部131的开口旋转到图5和图6所示的位置,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对应第二风道扩压段,气流经过第二风道扩压段朝上方吹出。
[0050]如图7和图8所示的箭头方向为下,图7和图8中C处为第三风道扩压段,且第三风道扩压段C的出风方向朝下,能够实现风机系统100向下吹风。旋转部131的开口旋转到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对应第三风道扩压段,气流经过第三风道扩压段朝上方吹出。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右,图9和图10中D处为第四风道扩压段,且第四风道扩压段D的出风方向朝右,能够实现风机系统100向右吹风。旋转部131的开口旋转到图9和图10所示的位置,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对应第四风道扩压段,气流经过第四风道扩压段朝上方吹出。
[0051]进一步地,四个凸起部111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以保证位于旋转体的开口朝向任意一个出风扩压段时,风机系统100的出风量能够相一致。进一步地,上述圆周的直径应与旋转体的外表面1313的直径相一致,以保证四个凸起部111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均能够与旋转体的外表面1313相接触,不会存在因旋转体的外表面1313与凸起部111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存在预设间隙而出现漏风的现象,保证风机系统100的出风量不会减小,提高风机系统100的出风率。
[0052]参见图10和图1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旋转部131的外表面1313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也就是旋转部131的外表面1313为部分圆周,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为由渐开螺旋线形成的螺旋面,风机系统100通过旋转体的螺旋面起引流作用。渐开螺旋线的直径较小的一端为起始位置,渐开螺旋线的直径较大的一端为终止位置。进一步地,在旋转部131中,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和第二端1312之间为旋转部131的开口。风扇120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气流会与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相接触,且气流沿着内表面1314从第一端1311流动到第二端1312并从开口处流出,旋转部131转动,旋转部131的开口朝向某一方向,以实现风机系统100从不同方向出风。,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为具有蜗舌状结构,通过蜗舌状结构保证气流流动平稳,减少旋转部131受到的冲击力,降低风机系统100的噪声。
[0053]更进一步地,旋转部131的宽度从第一端1311到第二端1312开始逐渐减小,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会产生压力差,使得风扇120能够沿旋转体的内表面1314从第一端1311流动到第二端1312。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为尖端,也就是旋转部131的内表面1314的终止端与外表面1313的终止端相交形成尖端,此时,旋转部131的出风量最大。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为尖端。第一端1311与其中一个凸起部111的端部接触,第二端1312与另一个相邻的凸起部111的端部接触,此时,旋转部131的开口完全对应风道扩压段的入口。风扇120转动产生的气流通过旋转部131的开口流到相应的风道扩压段,再通过风道扩压段流出。
[005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道扩压段与第一端1311接触的侧面为倾斜面,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的径向表面1315的倾斜度与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同,气流能够顺利的从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的径向表面1315流动到风道扩压段的倾斜面上,保证气流流动顺畅,不会产生逆流等现象。进一步地,风道扩压段与第二端1312接触的侧面为曲面,曲面与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的内表面1314的延伸面相重合,气流能够顺利的从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的内表面1314流动到风道扩压段的曲面上,保证气流流动顺畅,不会产生逆流等现象。
[005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其中一个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与其相邻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距离,此时,风机系统100的风量最大,损耗较小。当然,其中一个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与其相邻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距离,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风道扩压段的倾斜面相接触,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位于上述风道扩压段上,此时,风机系统100的风量较小大。若其中一个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I1中心的端部与其相邻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距离,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风道扩压段的倾斜面相接触,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位于另一风道扩压段上,也就是旋转部131的开口对应两个风道扩压段,风机系统100的出风量较小,舒适性降低。
[005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道旋转体130还包括基座132,旋转部131安装在基座132上,基座132安装在底壳110上,保证风道旋转体130能够顺利安装到底壳110上。进一步地,旋转部131与基座13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来。
[0057]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扇120为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离心风扇和轴流风扇120为空调器中常见的风扇类型,可保证大部分空调器都能实现上述有益效果。值得说明的,风扇12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扇类型,也可以为其他的风扇类型,如多翼鼓风扇。
[0058]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风机系统100,风机系统100固定设置在空调器的内部,防止电机140带动风机系统100转动时发生位移,损坏空调器内的各个器件。风机系统100用于辅助空调器换气、通风,从而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风机系统100可实现不同方向灵活出风,在空调器中安装上述风机系统100,实现空调器的能够朝某一方向出风(如上、下等),减少损耗,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舒适性。
[00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110); 风扇(120),所述风扇(120)安装在所述底壳(110)上;以及 风道旋转体(130),所述风道旋转体(130)围设在所述风扇(120)的外侧,且所述风道旋转体(130)能绕所述风扇(130)的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风道旋转体(130)包括旋转部(131),所述旋转部(131)上设置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131)的外表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所述旋转部(131)的内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渐开螺旋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0)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四个凸起部(111),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111)之间形成风道扩压段; 所述风道旋转体(130)转动,所述旋转部(131)的开口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风道扩压段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凸起部(111)最靠近所述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部(131)中,所述渐开螺旋线的起始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且所述第一端具有蜗舌状结构,所述渐开螺旋线的终止位置所在的一端为所述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所述第一端(1311)与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111)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二端(1312)与另一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111)的端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扩压段与所述第一端(1311)接触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的径向表面(1315)的倾斜度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扩压段与所述第二端(1312)接触的侧面为曲面,所述曲面与所述旋转部(131)的第二端(1312)的内表面(1314)的延伸面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与其相邻所述凸起部(111)的最靠近底壳(110)中心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旋转部(131)的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旋转体(130)还包括基座(132),所述旋转部(131)安装在所述基座(132)上,所述基座(132)安装在所述底壳(1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100)还包括电机(140)和电机固定架(150),所述电机(140)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150)安装在所述底壳(1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20)为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
12.—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系统(100)。
【文档编号】F04D29/28GK104358695SQ20141059369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徐远炬,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李松, 熊华祥, 廖岸辉, 刘宝宝, 谭宋平, 吴秀滢, 梁勇超, 陈鹏宇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