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228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具体而言,涉及具备灵敏度提高的位移传感器的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制冷系统为用于向空气调节器或者冷冻机等冷水需求处供给冷水的冷却装置或者冷冻装置,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来使制冷剂循环。

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使经过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与在空气调节器或者冷冻机的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冷水冷却。

此外,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使经过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与在水冷却装置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冷却。

此外,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来提供给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可包括:叶轮,压缩制冷剂;旋转轴,与所述叶轮连接;电机,使旋转轴旋转。并且,所述旋转轴在轴承壳体的内侧旋转。

这时,若所述旋转轴脱离轴承壳体内侧的已设定的位置(例如,轴承壳体内侧的中心位置)旋转,则可能存在产生噪音、压缩机效率降低以及压缩机损坏的问题。

因此,为了控制轴承壳体内的所述旋转轴的位置,需要用于检测所述旋转轴的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另外,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的位置。

这时,为了使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可以考虑增加线圈的匝数(即,线圈的卷绕圈数)的方法,但是在已设定的大小的基板增加线圈的匝数是有限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提高设置在压缩机的旋转轴的周围的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在位移传感器利用了柔性电路基板,从而具有空间效率提高的位移传感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基于配置在压缩机的旋转轴的周围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出的值的差,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通过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的位置,降低压缩机中产生的噪音,提高压缩机效率,并且防止压缩机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叶轮,沿轴向吸入制冷剂,来向圆心方向进行压缩,旋转轴,使所述叶轮旋转,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轴的位移;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柔性电路基板、配置在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两侧面上的线圈,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由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部连接的多个基板单元构成。

另外,多个所述基板单元通过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的弯折(bending)而以Z字形层叠。

另外,所述线圈以螺旋状配置在各基板单元的两侧面上;在各基板单元的与线圈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通孔;配置在各基板单元的一侧面上的线圈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通过所述导通孔,与配置在各所述基板单元的另一侧面上的线圈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连接。

另外,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层叠的状态下,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基板单元,通过一个连接部来与相邻的基板单元连接;位于两个最外层的基板单元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基板单元,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来与相邻的基板单元连接。

另外,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层叠的状态下,配置在各基板单元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中的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通过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线圈,与配置在相邻的基板单元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中的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另外,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线圈形成为网状。

另外,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与多个所述基板单元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涂覆有绝缘体。

另外,所述位移传感器还包括用于与多个所述基板单元结合的铁氧体磁芯;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的中央部分别形成有紧固孔,在所述铁氧体磁芯设置有与所述紧固孔对应的紧固凸起。

另外,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轴的放射线方向的位移。

另外,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以在放射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

另外,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一对位移传感器,以所述旋转轴的横截面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在与用于连接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的假想线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向。

另外,通过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一值,判断所述旋转轴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通过所述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二值,判断所述旋转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与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另一对位移传感器进行电连接;在用于包围所述旋转轴的轴承壳体配置有磁力轴承,在以所述旋转轴为基准的放射线方向上的与所述磁力轴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另一对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值和所述第二值来控制所述磁力轴承,以使所述轴承壳体内的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轴承壳体内的已设定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其具有:一个以上的叶轮,沿着轴向吸入制冷剂来向圆心方向进行压缩,旋转轴,使所述叶轮旋转;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轴的位移,

冷凝器,使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使制冷剂冷凝,膨胀阀,使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使在所述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与冷水进行热交换,来使制冷剂蒸发且冷却冷水;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柔性电路基板、配置在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的两侧面上的线圈;所述柔性电路基板由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部连接的多个基板单元构成。

此时,多个所述基板单元通过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的弯折(bending),以Z字形层叠。

另外,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层叠的状态下,配置在各基板单元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中的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通过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线圈,与配置在相邻的基板单元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中的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另外,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以在放射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一对位移传感器,以所述旋转轴的横截面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在与用于连接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的假想线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向。

另外,通过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一值,判断所述旋转轴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通过所述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二值,判断所述旋转轴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空气调节单元,该空气调节单元使在所述蒸发器中冷却的冷水与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提高设置在压缩机的旋转轴的周围的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在位移传感器利用了柔性电路基板,从而具有空间效率提高的位移传感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基于配置在压缩机的旋转轴的周围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出的值的差,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能够通过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的位置,降低压缩机中产生的噪音,提高压缩机效率,并且防止压缩机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图1的制冷系统所具有的压缩机的概念图。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图1的制冷系统所具有的位移传感器的图。

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图3所示的位移传感器与铁氧体磁芯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将图3所示的位移传感器的柔性电路基板展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图3的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轴承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主要结构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缩机;

20:冷凝器;

30:膨胀阀;

40:蒸发器;

50:空气调节单元;

60:冷却单元;

81:位移传感器;

82:位移传感器;

110:叶轮;

120:旋转轴;

130:电机;

140:轴承壳体;

141:磁力轴承;

142:磁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涡轮制冷机。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形式,其只是用于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此外,与附图标记无关地,对于相同或者相对应的结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重复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图示的各结构构件 的大小及形状可放大或缩小。

另外,包括第一或者第二等序数的用语,能够用于说明多种结构构件,但是所述结构构件不被所述用语限定,所述用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结构构件与其他结构构件进行区别。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概念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包括:压缩机10,压缩制冷剂;冷凝器20,使在所述压缩机10中压缩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使制冷剂冷凝;膨胀阀30,使在所述冷凝器20中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40,使在所述膨胀阀30中膨胀的制冷剂与冷水进行热交换,来使制冷剂蒸发且使冷水冷却。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还可包括:空气调节单元50,使在所述蒸发器40中冷却的冷水与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冷却单元60,对在所述冷凝器20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所述冷凝器20可形成为:将在压缩机10中压缩的制冷剂的热,向冷却水放出,从而使制冷剂冷凝。即,为了使制冷剂冷凝,所述冷凝器20可形成为,使从冷却单元60供给的冷却水与通过所述压缩机10供给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例如,所述冷凝器20可构成为壳体-管形式的热交换器。这时,在所述冷凝器20的壳体的内部,可形成有能够冷凝制冷剂的冷凝空间210,在所述冷凝空间210内,可配置有用于使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管220。所述冷却水管220与冷却单元60的冷却水流入管610及冷却水流出管620连接,从而能够使冷却水流动。

所述冷却单元60对从冷凝器20的制冷剂吸收了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单元60包括用于使冷却水流入的冷却水流入管610及用于使冷却水流出的冷却水流出管620。

例如,为了对从冷凝器20的制冷剂吸收了热的冷却水,进行空冷,所述冷却单元60可构成为冷却塔(cooling tower),。

这时,所述冷却单元60包括:主体部630,具有形成在上部的空气排出口631、形成在侧面的空气吸入口632;送风风扇(未图示),设置于所述 空气排出口631,用于将外部空气强制吸入至所述主体部630的内部之后,再向所述空气排出口631强制排出所述外部空气;冷却水流入管(未图示),设置在所述主体部630内的上部,用于将在冷凝器2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却水向所述主体部630内的下部喷射;冷却水收集部,在所述冷却水流入管所喷射的冷却水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之后,收集该冷却水。

所述蒸发器40可向在膨胀阀30中膨胀的制冷剂供热,来使制冷剂蒸发。即,为了使制冷剂蒸发,所述蒸发器40可使空气调节单元50所供给的冷水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例如,所述蒸发器40可构成为壳体-管形式的热交换器。这时,在所述蒸发器40的壳体的内部,可形成有能够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空间410。此外,在所述蒸发空间410内,可配置有用于使冷水通过的冷水管420。所述冷水管420与空气调节单元50的冷水流入管510及冷水流出管520连接,从而能够使冷水流动。

在所述蒸发器40中蒸发的制冷剂,被压缩机10的流入管70吸入,从而被压缩机10压缩。

所述空气调节单元50可包括:热交换器(未图示),对向蒸发器40的制冷剂供热而冷却的冷水、与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水流入管510,用于使冷水从所述蒸发器40向所述空气调节单元50流入;冷水流出管520,用于使冷水从所述空气调节单元50向所述蒸发器40流出。

压缩机10对在蒸发器40中蒸发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例如,所述压缩机10可形成为涡轮压缩机。此外,所述压缩机10可形成为一级压缩机或者多级压缩机。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这种压缩机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设置在图1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10的概念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缩机10包括:至少一个叶轮110,将在蒸发器40中蒸发的制冷剂,沿轴向吸入来向圆心方向压缩;旋转轴120,向所述叶轮110传递旋转动力;电机130,使所述旋转轴120旋转;轴承壳体140,用于支撑所述旋转轴120。

所述叶轮110可沿轴向吸入制冷剂来向离心方向压缩。通过叶轮110压缩的制冷剂供给至冷凝器20。

所述电机130提供用于使所述叶轮110旋转的驱动力。这时,所述电机130的驱动力可经过所述旋转轴120传递至所述叶轮110。

所述轴承壳体140用于支撑旋转轴120。例如,所述轴承壳体140可包围所述旋转轴120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轴承壳体140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磁力轴承141、142。例如,所述磁力轴承141、142可分别设置在轴承壳体1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换言之,所述磁力轴承141、142可以以隔着所述电机130的方式,在所述电机130的前方及后方,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40。

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以所述电机130为基准配置在前方的磁力轴承称为前方磁力轴承141,将以所述电机130为基准配置在后方的磁力轴承称为后方磁力轴承142。

所述前方磁力轴承141及所述后方磁力轴承142分别可设置有多个。例如,所述前方磁力轴承141可以设置为,隔着所述旋转轴120且以十字形状相向的两对磁力轴承。此外,所述后方磁力轴承142也可以设置为,隔着所述旋转轴120且以十字形状相向的两对磁力轴承。

可通过后述的控制部控制所述磁力轴承141、142。即,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磁力轴承141、142,来使所述旋转轴120位于所述轴承壳体140的内侧的已设定的位置。

通过对供给至这样的磁力轴承141、142的电流或者电压进行控制,来控制旋转轴120的位置的技术已经是公知的技术,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此外,在所述轴承壳体140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位移传感器81、82。

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可以配置为与所述磁力轴承141、142相邻。例如,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可在所述磁力轴承141、142的前方或者后方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40。

具体而言,所述位移传感器80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方磁力轴承141的前方及所述后方磁力轴承142的后方。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配置在所述前方磁力轴承141的前方的位移传感器称为前方位移传感器81,将配置在所述后方磁力轴承142的后方的位移传感器称为后方位移传感器82。

这时,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数量可以与所述磁力轴承141、142的数量相同。例如,前方位移传感器81可设置为,隔着所述旋转轴120且以 十字形状相向的两对位移传感器。所述后方位移传感器82也可设置为,隔着所述旋转轴120且以十字形状相向的两对位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可检测所述旋转轴120的位移。具体而言,可检测配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40的内侧的旋转轴120的放射线方向上的位移。

即,在所述旋转轴120的周围,可以以在放射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120隔开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

因此,如果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灵敏度高,则能够精密地控制所述旋转轴120的位置。

为了提高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灵敏度,可以考虑增加设置于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线圈的匝数(即,线圈的卷绕圈数)的方法。

但是,将在限定的大小的电路基板上配置的线圈的匝数增加,是具有限制的。

以下,参照其他附图,对用于改进这种位移传感器81、82的灵敏度的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设置于图1的制冷系统的位移传感器的图,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图3所示的位移传感器与铁氧体磁芯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位移传感器81、82可包括:电路基板810;线圈820,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810的两侧面上。

所述电路基板810可形成为柔性电路基板。此外,所述电路基板810可形成为,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部830连接的多个基板单元811~815。

这时,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830与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可形成为一体。即,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830和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都可以由柔性材料形成。换言之,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830和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都可以作为柔性电路基板而发挥功能。

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可通过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部830的弯折(bending)而以Z字形层叠。

即,多个基板单元811~815可以以如下方式层叠,即,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基板单元的彼此不同的面相向。

此外,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还可包括与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结合的铁氧体磁芯840。

这时,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的中央部可形成有紧固孔816,在所述铁氧体磁芯840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紧固孔816对应的紧固凸起846。

此外,在所述铁氧体磁芯840,可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的凹陷部841。

例如,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分别可形成为圆板形状,所述凹陷部841可设置为,与层叠的状态的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相对应的形状。

所述铁氧体磁芯840可整体上形成为铁氧体材料。与此不同地,可以仅使所述铁氧体磁芯840的所述紧固凸起846形成为铁氧体材料。

可通过所述铁氧体磁芯840提高所述线圈820的电感值,提高位移传感器81、82的精确度。

另外,在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的各基板单元的两侧面配置有线圈820,因此,可能存在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基板单元的线圈相接触而产生短路的担忧。

因此,为了防止因配置在相邻的基板单元的线圈相接触而产生短路,可在所述线圈820的至少一部分涂覆绝缘体。

例如,可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配置所述线圈820之后,对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的各基板单元的两侧面都涂覆绝缘体。

所述线圈820可以以螺旋状配置在各基板单元811~815的两侧面上。

其中,螺旋状可定义为,直径连续增加或者直径连续减小的曲线形状。

此外,所述线圈820可经由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连续地连接。

以下,参照其他附图,对于用于在限定的大小的基板单元811~815上增加所述线圈820的匝数(线圈的卷绕圈数)的线圈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将图3所示的位移传感器的柔性电路基板展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而言,在图5中,相对地靠上侧图示的是,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的各基板单元的上部面的图案,相对地靠下侧图示的是,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的下部面的图案。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多个基板单元811~815中,将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基板单元分别表示为第一基板单元811及第五基板单元815,将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单元811与所述第五基板单元815之间的基板单元表示为第二基 板单元812、第三基板单元813以及第四基板单元814。

参照图3至图5,如上所述,多个基板单元811~815可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部830的弯折(bending)而依次以Z字形层叠。

即,当多个基板单元811~815层叠时,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上部面811-1朝向上侧,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下部面811-2朝向下侧。此外,第二基板单元812的下部面812-2朝向上侧且上部面812-1朝向下侧。此外,第三基板单元813的上部面813-1朝向上侧且下部面813-2朝向下侧。此外,第四基板单元814的上部面814-1朝向下侧且下部面814-2朝向上侧。此外,第五基板单元815的上部面815-1朝向上侧且下部面815-2朝向下侧。

因此,所述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下部面811-2与所述第二基板单元812的下部面812-2相向。此外,所述第二基板单元812的上部面812-1与所述第三基板单元813的上部面813-1相向。此外,所述第三基板单元813的下部面813-2与所述第四基板单元814的下部面814-2相向。此外,所述第四基板单元814的上部面814-1与所述第五基板单元815的上部面815-1相向。

另外,为了连接配置在多个基板单元811~815各基板单元的一侧面的线圈820与配置在另一侧面的线圈820,可在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的各基板单元形成有导通孔(Via hole)H。

即,配置于多个基板单元811~815的各基板单元的一侧面的线圈820的一端部,可通过所述导通孔H与配置于另一侧面的线圈820的一端部连接。

具体而言,在各基板单元811~815中,可在与线圈820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导通孔H。

并且,配置在各基板单元811~815的一侧面上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可通过所述导通孔H,与配置在各基板单元811~815的另一侧面上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连接。

例如,配置在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上部面811-1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可通过导通孔H,与配置在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下部面811-2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连接。

另外,在多个所述基板单元811~815层叠的状态下,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基板单元811、815,通过一个连接部830与相邻的基板单元连接,而位于两个最外层的基板单元811、815之间的一个以上的基板单元812、813、814, 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830与相邻的基板单元连接。

例如,参照图5,位于最上侧的第一基板单元811,通过一个连接部830与第二基板单元812连接。此外,位于最下侧的第五基板单元815,通过一个连接部830与第四基板单元814连接。

此外,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811与所述第五基板单元815之间的第二基板单元812、第三基板单元813及第四基板单元814,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820与相邻的基板单元连接。

此外,在多个基板单元811~815层叠的状态下,配置在各基板单元811~815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820中的某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可通过配置在所述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与配置在相邻的基板单元811~815的上部面及下部面的线圈820中的某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即,各基板单元811~815的配置在上部面811-1~815-1的线圈820及配置在下部面811-2~815-2的线圈820中的某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与相邻的基板单元811~815的配置在上部面811-1~815-1的线圈820及配置在下部面811-2~815-2的线圈820中的某一个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通过配置在所述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相连接。

换言之,所述连接线圈831用于使彼此相邻的基板单元811~815的线圈连接。

例如,参照图5,配置在第一基板单元811的下部面811-2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可通过配置在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与配置在第二基板单元812的下部面812-2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此外,配置在第二基板单元812的上部面812-1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可通过配置在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与配置在第三基板单元813的上部面813-1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此外,配置在第三基板单元813的下部面813-2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可通过配置在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与配置在第四基板单元814的下部面814-2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此外,配置在第四基板单元814的上部面814-1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 的外侧端部,可通过配置在连接部830上的连接线圈831,与配置在第五基板单元815的上部面815-1的线圈82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部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连接部830连接彼此相邻的基板单元811~815之间的线圈820。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层叠的多个基板单元811~815之间的线圈820的单独的导通孔。

即,在各基板单元811~815上仅形成一个导通孔,该导通孔用于连接各基板单元811~815的配置在上部面的线圈与配置在下部面的线圈。因此,根据本发明,与具有多个导通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配置在各基板单元811~815的线圈820的匝数(线圈的卷绕圈数)。

即,根据本发明,通过线圈820的匝数的增加,能够提高位移传感器81、82的灵敏度及精确度。

此外,所述连接线圈831可形成为网状或者网格状。即,所述连接线圈831可形成为网状或者网格状,从而防止在所述连接部830弯折时所述连接线圈831断线的情况。

因此,即使在所述连接部830弯折时呈网格状的连接线圈831的一部分破损,也能够防止所述连接线圈831断线,从而能够稳定地连接相邻的基板单元811~815的线圈820。

另外,为了根据位移传感器81、82所检测的信号,精确地控制设置于压缩机10的旋转轴120的位置,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的配置、及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所检测的值控制磁力轴承141、142是重要的。

以下,参照其他附图,对于位移传感器81、82的优选配置、及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81、82所检测的值控制磁力轴承141、142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图3的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轴承壳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主要结构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如参照图2进行的说明,位移传感器81、82及磁力轴承141、142可以以电机130为基准,在前方及后方分别设置有多个。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以电机130为基准配置在前方的位移传感器81及磁力轴承141进行说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以下说明也同样适用于以电机130为基准配置在后方的位移传感器82及磁力轴承142。

参照图6及图7,在轴承壳体140可设置有多个位移传感器81。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81可在放射线方向上,与设置于压缩机10的旋转轴120相隔开,来包围所述旋转轴120。

例如,多个位移传感器81可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81-1、第二位移传感器81-2、第三位移传感器81-3以及第四位移传感器81-4。

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81包括:一对位移传感器,以旋转轴120的横截面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在与用于连接所述一对位移传感器的假想线I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向。

这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的一对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轴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另一对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旋转轴120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例如,参照图6,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81可包括:以旋转轴120的横截面为基准,在向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的第一位移传感器81-1及第三位移传感器81-3;在与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81-1和第三位移传感器81-3的假想线I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向的第二位移传感器81-2和第四位移传感器81-4。

换言之,参照图6所示的X-Y坐标,多个所述位移传感器81可包括:隔着所述旋转轴120在Y轴方向上相向的一对第一位移传感器81-1和第三位移传感器81-3;隔着所述旋转轴120在X轴方向上相向的另一对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1-2与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81-4。

这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81-1和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81-3检测旋转轴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移传感器81-2和所述第四位移传感器81-4检测所述旋转轴120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例如,如图7所示,多个位移传感器81可以与控制部C进行电连接。即,第一位移传感器81-1、第二位移传感器81-2、第三位移传感器81-3及第四位移传感器81-4可分别与控制部C进行电连接。

因此,第一位移传感器81-1、第二位移传感器81-2、第三位移传感器81-3及第四位移传感器81-4检测出的检测值传递至控制部C。

这时,所述控制部C可通过一对位移传感器81-1、81-3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一值,来判断所述旋转轴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所述 第一值可表示:彼此相向的第一位移传感器81-1和第三位移传感器81-3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的差。

此外,所述控制部C可通过另一对位移传感器81-2、81-4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即第二值,来判断所述旋转轴1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即,所述第二值可表示:彼此相向的第二位移传感器81-2和第四位移传感器81-4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的差。

不以各位移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值本身来控制旋转轴120的位置,而是以彼此相向的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来控制旋转轴120的位置的理由是:为了即使在因热或者离心力等而所述旋转轴120的直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精确地控制所述旋转轴120的位置。

即,当基于彼此相向的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来控制旋转轴120的位置时,即使因热或者离心力等而所述旋转轴120的直径发生变化,也能够精确地控制旋转轴120的位置。

例如,在彼此相向的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的检测值之差为0时,可认为,所述旋转轴120位于轴承壳体140内的中心位置。

另外,在轴承壳体140可设置有多个磁力轴承141。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可在放射线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120相隔开,来包围所述旋转轴120。

例如,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可包括第一磁力轴承141-1、第二磁力轴承141-2、第三磁力轴承141-3及第四磁力轴承141-4。

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包括:一对磁力轴承,以旋转轴120的横截面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另一对磁力轴承,在与用于连接一对所述磁力轴承的假想线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向。

即,在以所述旋转轴120为基准的放射线方向上的、与上述的一对位移传感器和另一对位移传感器分别对应的位置,可配置有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

例如,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可在对应的位移传感器81的前方或者后方,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40。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配置在电机130的前方的多个磁力轴承141,配置于对应的前方位移传感器81的后方,配置在电机130的后方的多个磁力轴承142,配置于后方位移传感器82的前方。

但是,配置在电机130的前方的多个磁力轴承141与前方位移传感器81的前后关系、及配置在电机130的后方的多个磁力轴承142与后方位移传感器82的前后关系,并不限于此。

这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的一对磁力轴承,控制所述旋转轴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移,而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另一对位移传感器,控制所述旋转轴120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例如,参照图6,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可包括:第一磁力轴承141-1和第三磁力轴承141-3,以旋转轴120的横截面为基准,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第二磁力轴承141-2和第四磁力轴承142-4,在与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磁力轴承141-1和第三磁力轴承141-3的假想线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向。

换言之,参照图6所示的X-Y坐标,多个所述磁力轴承141可包括:一对第一磁力轴承141-1和第三磁力轴承141-3,隔着所述旋转轴120,在Y轴方向上相向;另一对第二磁力轴承141-2和第四磁力轴承142-4,隔着所述旋转轴120,在X轴方向上相向。

这时,所述一对第一磁力轴承141-1和第三磁力轴承141-3控制旋转轴120的上下方向的位移,所述另一对第二磁力轴承141-2和第四磁力轴承142-4控制所述旋转轴120的左右方向的位移。

例如,如图7所示,多个磁力轴承141可以与控制部C进行电连接。即,第一磁力轴承141-1、第二磁力轴承141-2、第三磁力轴承141-3及第四磁力轴承141-4可分别与控制部C进行电连接。

并且,控制部C可根据上述的第一值和第二值来控制所述磁力轴承141,从而使配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40的内侧的所述旋转轴120,位于所述轴承壳体140内的已设定的位置。

换言之,所述控制部C从多个位移传感器81接收信号,并计算上述的第一值和第二值,并通过所述磁力轴承141控制所述旋转轴120在所述轴承壳体140内的位置。

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为了例示性的目的而公开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变更、附加,而且这种修改、变更及附件都落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