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85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DE 10 2012 022 999 Al中示出了所属类型的轴向活塞机。该轴向活塞机在斜盘式结构方式中配有能够调节的排出容积并且具有防止转动地与驱动轴相连的缸筒,在该缸筒中构造有大约平行于驱动轴的转动轴线的多个缸孔。在缸孔中能够轴向运动地容纳有各一个工作活塞。在此,所述工作活塞支撑在摆动摇架的滑面处,该摆动摇架为了调节排出容积而能够摆动地支承在固定在壳处的滑动轴承处。

为了改善摆动摇架在滑动轴承处的滑动以及为了减载摩擦面,设置了流体静力的减载压力区,该减载压力区在摆动摇架侧或在滑动轴承侧能够构造在为此所设置的减载压力包中。在此,减载压力包中的几个经过压力介质通道与轴向活塞机的高压侧或高压接头处在压力介质连接中,而其它的减载压力包经过穿过摆动摇架的压力介质通道与轴向活塞机的调节系统的副缸的或调节缸的压力室处于压力介质连接中。

对于该解决方案不利的是,减载压力包的与其压力介质源的压力介质连接是持续的,从而经过减载压力区进行的持续的泄漏流以及由此压力介质损失和能量损失降低轴向活塞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相应与此,本发明所针对的任务在于,建立带有相应与此能够提高的或经提高的效率以及经提高的驱动装置稳定性的轴向活塞机。

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解决该任务。

在优选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中说明了轴向活塞机的有利的改型方案。

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在斜盘式结构方式中构造并且具有能够调节的排出容积。该轴向活塞机具有尤其防止转动地与驱动轴相连的缸筒,在该缸筒中能够轴向运动地容纳有多个工作活塞。最后提到的尤其容纳在缸孔中,该缸孔大约平行于驱动轴的转动轴线来构造。工作活塞间接或直接地支承在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的滑面处,该摆动摇架为了调节排出容积而能够摆动地支承在固定在壳处的滑动轴承处、尤其在两个对称地布置的滑动轴承、尤其轴承壳处。在此,在滑动轴承和摆动摇架之间能够构造或构造有至少一个流体静力的第一减载压力区。根据本发明,在从轴向活塞机的第一压力介质源直向着流体静力的第一减载压力区的第一压力介质流动路径中设置了能够调节的第一通流横截面。

由此,借助能够调节的第一通流横截面能够将轴向活塞机准备用于:按照需要地(例如针对运行阶段或运行点地)提供流体静力的减载。由此,能够减小从减载压力区中向外的泄漏损失,这在原则上降低了轴向活塞机的运行费用并且能够提高轴向活塞机的容积方面的效率。在原则上,流体静力的减载导致排出容积的更加精确的调节,因为尤其在调节过程的起点必须克服较少的静摩擦。此外,能够优化所述调节的摆动动态,并且所述调节的控制或调节证实为更加稳定。驱动装置的稳定性能够在不被摆动时通过经提高的摩擦而提高。

在轴向活塞机的一个改型方案中,在滑动轴承和摆动摇架之间(尤其为了排出容积的调节和/或回调以及在排出容积的调节和/或回调期间)能够构造流体静力的第二减载压力区。在此,在从第二压力介质源直向着流体静力的第二减载压力区的第二压力介质流动路径中设置了能够调节的第二通流横截面。经过提供两个或多个由此彼此独立地能够用压力介质供应的减载压力区,来提高摆动摇架的流体静力的减载的稳定性。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轴向活塞机具有调节设备,该调节设备为了调节排出容积具有液压的调节缸。在此,第一压力介质源能够经过调节缸的调节压力室来构造、尤其经构造。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能够调节的第一通流横截面构造在调节活塞中。

在轴向活塞机的一个改型方案中,用于回调排出容积的调节设备具有液压的回调缸,其中,第二压力介质源能够经过回调缸的回调压力室来构造、尤其经构造。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能够调节的第二通流横截面构造在回调活塞中。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第一减载压力区经过调节活塞到调节缸中的移入、经过调节压力室的减小而能够用压力介质加载。以这种方式,此外能够把向着低压卸压的压力介质用于使用在流体静力的第一减载压力区中,从而节省了压力介质能量。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第二减载压力区经过回调活塞到回调缸中的移入、经过回调压力室的减小而能够用压力介质加载。

在一个备选的改型方案中,第一压力介质源是在缸筒中经过工作活塞限制的工作压力室的部分量。尤其,所述部分量由这样的工作室形成,该工作室与轴向活塞机的固定在壳处的高压室或高压接头处于压力介质连接中。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通流横截面经过轴向活塞机的两个在排出容积改变时依赖于摆动角彼此相对运动的部分或组件而能够调节。由此,为了调节通流横截面,不设置单独的装置,而是动用本来就被设置的、轴向活塞机的在调节或回调时运动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减小了控制技术方面的和装置技术方面的费用。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通流横截面的调节被耦合至排出容积的、尤其摆动摇架的摆动角的改变(也即调节和/或回调)。在此,所述耦合能够如此地,即随着排出容积或摆动角的增大,通流横截面同样增大。作为备选方案,也能够考虑倒转的耦合。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以相应的压力室(工作压力室或调节压力室或回调压力室)为出发点直向着相应的减载压力区被压力介质流动路径穿过的是:配设给该压力介质流动路径的活塞(工作活塞或调节活塞或回调活塞)、该活塞的滑靴以及摆动摇架。以这种方式,压力介质流动路径较短并且不必导引经过例如壳壁部。由于压力介质流动路径较短,则小的压力损失是可能的。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能够由轴向活塞机的部分来形成。由此,在一个改型方案中,例如通流横截面被摆动摇架和滑动轴承限定。在调节排出容积时,摆动摇架向着滑动轴承摆动,从而改变了相应的通流横截面。

作为备选方案或作为补充方案,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能够例如被部件对:摆动摇架/工作活塞或摆动摇架/滑靴或工作活塞/滑靴限定。所有提到的对的部件在调节或回调期间经受彼此的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能够被充分利用用于调节相应的通流横截面。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经过能够调节的、尤其单独地能够控制的节流设备来构造。由此,在此改型方案中,提供了用于调节通流横截面的可行方案,该可行方案不依赖于轴向活塞机的在调节或回调时运动的所提到的部分能够被控制。以这种方式,所述一个或多个减载压力区的压力介质加载还能够更加灵活。

当然,混合形式也可行,例如当能够调节的第一通流横截面被所提到的部件对之一形成并且能够调节的第二通流横截面经过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形成或反过来的情况时。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经过能够独立地控制的阀或能够控制的隔板来构造。

为了尤其快速地构建所述一个或多个减载压力区,并且为了以这种方式尤其把在摆动摇架和滑动轴承之间的静摩擦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动力矩保持较小,在一个改型方案中将所述阀构造为快速开关阀(电磁地或压电促动地)。在此,其开关时间尤其小于或显著地小于轴向活塞机的阀的开关时间,调节设备、尤其调节缸和/或回调缸经过所述阀能够用压力介质供应。以这种方式确保的是,所述一个或多个减载压力区的构建显著地快于用于调节或回调排出容积的摆动摇架的操控来进行。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相应的减载压力区被至少一个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限制,该减载压力包构造在滑动轴承的支承面中。作为备选方案或作为补充方案,相应的减载压力区被至少一个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限制,该减载压力包构造在摆动摇架的朝向所述滑动轴承的支承面中。相应的减载压力包能够例如经过扁平的、盆状的空隙或扁平的、封闭的槽部来构造。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与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至少以区段的方式重叠。以这种方式,被这些减载压力包形成的减载压力区的大小在摆动摇架摆动时改变。由此,减载压力区的减载力依赖于摆动角变大和/或减小。

在轴向活塞机的一个改型方案中,摆动摇架具有中性部位,排出容积在该中性部位中为零。在所述中性部位中,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与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至少以区段的方式重叠。在此,所述重叠优选地如此构造,即随着摆动角和排出容积的增大,减载压力区在其大小中增大。然后,随着排出容积的增大,减载力也增大。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摆动摇架的支承面基本上对称于摆动摇架的中性平面地延伸。不同地,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相对于所提到的中性平面非对称地延伸。经过此非对称,从中得到的减载压力区能够被准备用于轴向活塞机的优选的摆动角范围。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摆动摇架具有多个沿着摆动方向彼此间隔地布置的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作为备选方案或作为补充方案,滑动轴承具有多个沿着摆动方向彼此间隔地布置的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经过这些多个减载压力包,从该减载压力包中得到的减载压力区能够延展经过大的角范围。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减载压力包经过各一个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尤其经过各一个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或者经过共同的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尤其经过共同的节流设备能够用压力介质供应。在第一情况中,减载压力区分别按照需求灵活地匹配至摆动角或负载情况来构建。从而能够例如调至或调离所述减载压力包中的单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情况表现为在装置技术方面的较简单的稍微较不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轴向活塞机具有控制设备,经过该控制设备能够控制至少摆动摇架的调节或调节以及回调。

在一个改型方案中,经过所述控制设备,尤其依赖于摆动角还能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节流设备。

在轴向活塞机的一个改型方案中,如此地构造所述控制设备,使得经过该控制设备,从轴向活塞机的运行走势中、尤其一个或多个运行参数的走势中能够估计排出容积的必要的改变。然后,在一个改型方案中,经过所述控制设备能够控制、尤其调开和调大所述一个或多个节流设备的匹配至此的至少一个通流横截面。

在附图中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多个实施例。依据这些附图现在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示:

图1在纵剖图中示出了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纵剖图,

图2、2a示出了按照图1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液压的线路图,

图3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图1和2的压力介质源、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以及轴向活塞机的减载压力区。

图4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

图5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第三实施例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

图6示出了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带有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滑靴的工作活塞,

图7示出了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带有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滑靴的工作活塞,

图8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第六实施例的滑动轴承、摆动摇架以及带有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滑靴的工作活塞,

图9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第七实施例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

图10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图1和2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

图11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按照第八实施例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的摆动摇架,

图12和13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在卷绕的展示中的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的两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纵剖图中示出了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1。此轴向活塞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造为液压泵并且因此具有稳固地配设的高压接头HD以及稳固地配设的低压接头ND,这两个构造在壳盖2处并且在图1中未被展示。传动轴4围绕转动轴线3旋转地驱动并且携带缸筒6,在该缸筒中设置了多个在周部处分布地布置的缸孔8,在该缸孔中沿着轴向导引有相应的工作活塞10。工作活塞10分别经过滑靴11在摆动摇架13的滑面12处滑动地支撑。最后提到的摆动摇架不旋转,但是经过调节装置的调节缸14能够在其斜度中调节。以这种方式,摆动角α以及由此轴向活塞机1的排出容积能够在最小的摆动角αmin和最大的摆动角αmax之间调节。在最小的摆动角αmin处,斜盘12垂直于转动轴线3设立,从而在缸筒6和工作活塞10周转时,不产生行程运动,并且由此轴向活塞机1的排出容积或传送容积Vg计为零。在最大的摆动角αmax处,滑面12最大地向着转动轴线3设立,从而在缸筒6和工作活塞10周转时,得到最大的传送容积Vgmax

摆动摇架13在直向着最大的摆动角αmax的方向上逆着调节缸14的调节力经过回调缸23的弹簧18被预紧,该弹簧支撑在装入壳盖2中的衬套16处。调节缸14参照转动轴线3相对于回调缸23布置。在利用调节压力介质给调节缸14的调节压力室15供料时,摆动摇架13往回地摆动到最小的摆动角αmin。此运动被止挡部20(该止挡部布置在衬套16的内部中)限制到摆动角αmin=0°。调节压力室15一方面被拧入壳盖2中的衬套17限制并且另一方面被盖到所述衬套17上的调节活塞26限制。利用调节活塞26的底部将该调节活塞经过滑靴支撑在装入摆动摇架13中的、边缘侧地与摆动轴线间隔的(带有球形头的)铰接点处。回调压力室24被衬套16、止挡部20以及埋入衬套16中的回调活塞22限定。回调活塞22经过滑靴和与摆动轴线间隔的(带有球形头的)铰接点而与摆动摇架13耦合。

摆动摇架13具有平行于摆动轴线和对称于在图1中展示的剖平面的两个节圆柱形的支承节段28,该支承节段相应地能够摆动地容纳在嵌入轴承座中的滑动轴承30中。在图1中,布置在剖平面的后方的支承节段28和从属的滑动轴承30虚线展示,因为它们被摆动摇架13遮盖。沿着摆动方向轴向地分布地,多个减载压力包232置入所述滑动轴承30中,该减载压力包经过轴向活塞机1的压力介质源能够用压力介质供应。以这种方式,能够构建在滑动轴承30和摆动摇架13具体而言其支承节段28之间的减载压力区。

在论述按照图2和2a的此减载压力区的压力介质加载的实施方案之前,应展示的是,建议了减载压力包的压力介质供应部以及其构造方案的哪些原则上的可行方案。

下述的图3至13的展示是极为示意化的。

图3示出了原理,按照该原理,一个或多个减载压力包32用压力介质来供应,以便构建在摆动摇架13的支承节段28和滑动轴承30之间的减载压力区。对此,设置了压力介质源36,该压力介质源经过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与减载压力包32处于压力介质连接中。在此,所述压力介质连接经过布置在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中的能够调节的(尤其节流设备的)通流横截面来控制。所述通流横截面就此能够例如由在摆动摇架的摆动期间本来就彼此相对地运动的部分、例如摆动摇架和滑动轴承来形成。作为备选方案,通流横截面能够由单独地能够控制的节流设备、例如阀来构造。

按照图4,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32的压力介质供应(该减载压力包置入支承节段28的滑面中)经过轴向活塞机1的工作室9来进行,利用高压来加载该工作室。示出了工作活塞10,该工作活塞支撑在在摆动摇架中的滑面12处。工作活塞就此直接支撑在滑面12处并且在该滑面处合适地密封,从而在工作活塞10/摆动摇架13的接触区域中的泄漏最小。减载压力包32经过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该压力介质流动路径穿过所述摆动摇架13)与工作室9相连。在此,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也穿过工作活塞10。在此,在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中,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构造为单独地能够操控的节流设备38。减载压力包32关于摆动摇架的中性平面40非对称地构造。在此,减载压力包32的较大的区段逆着用于增大排出容积的摆动方向延伸。较小的区段在所提到的方向上延伸。

图5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省去了在工作活塞10中单独地能够操控的节流设备,并且作为取代方案提供了在滑面12处的工作活塞10的支撑部位处的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由于摆动摇架13相对于支撑在其处的工作活塞10的相对运动,同时得到了通流横截面的调节,该通流横截面经过压力介质流动路径的工作活塞侧的和摆动摇架侧的口部来定义。为了能够覆盖摆动摇架的摆动角范围,在此,在滑面12中的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的口部稍微较大地构造,从而在摆动时产生的工作活塞10的口部向着在滑面12中的口部的推移能够被覆盖。

图6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38由滑靴11的和工作活塞10的几何特征来构造。在此,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穿过工作活塞10和滑靴11。在此,第一区段34a在端侧在工作活塞10的球形头中汇入,第二区段34b从其与滑面处于接触中的侧部直向着球状的空隙穿过滑靴11,在该空隙中容纳有球形头。

图7在原则上示出了控制原理,正如在图4中已经论述的那样,在该控制原理中,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作为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38布置在工作活塞10中。此时还展示了滑靴11。

图8示出了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进行了压力介质经过带有滑靴11的工作活塞10至摆动摇架13中的入流。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38在此位于滑靴11和摆动摇架13之间。

图9示出了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额外于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32设置了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232。在中性部位中,两个减载压力包32、232具有重叠部。如果摆动摇架然后向着增大排出容积的方向、也即向着α+方向摆动,则增大了由两个减载压力包32、232形成的减载压力区。相应于此,利用增大的摆动角α较强地流体静力地减载所述摆动摇架。

图10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其带有多个沿着摆动方向α+彼此间隔地布置的滑动轴承侧的减载压力包232,该减载压力包经过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与压力介质源36流体地相连。在此,每个减载压力包232经过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的平行分支而连接。如此地平行地使用压力介质来供应的减载压力包232经过共同的节流设备38能够用压力介质供应,该节流设备构造为单独的能够操控的阀。

作为对此的备选方案,能够按照图11构造减载压力包232的压力介质供应部。在此,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的每个平行的分支具有自身的节流设备38,该节流设备分别独立地能够操控。也能够考虑的是,为其配设比减载压力包232更少的节流设备38,也即为多个减载压力包配设一个节流设备。以这种方式,与摆动角有关地,单个的减载压力包232能够利用压力介质供应或者从压力介质源36的压力介质供应部锁止。作为备选方案或作为补充方案,带有相应的节流设备38的不同的节流横截面的减载压力包232中的每个单个的减载压力包能够利用压力介质来供应。以这种方式,所得到的减载压力区能够匹配至摆动角α,并且在此,局部地在滑动轴承30中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被匹配。

图12和13在示意性展示中示出了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32。分别示出了减载压力包32和供应该减载压力包的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的从属的口部。

减载压力包32相对于中性平面40对称地布置。按照图12,在摆动摇架13的每个支承节段28处在中性平面40的两侧布置了两个减载压力包32。压力介质流动路径34的到相应的减载压力包32中的口部彼此对角地分别布置在在原则上矩形地构造的减载压力包32的角部中。按照图12的减载压力包32经过按照图1的液压泵的回调压力室24以及调节压力室15利用压力介质来供应。在此,使用A表明的减载压力包32经过回调压力室24使用压力介质来加载并且使用B表明的减载压力包32经过调节压力室15使用压力介质来加载。

不同于按照图12的实施例,图13示出了减载压力包32,该减载压力包对称于中性平面40地延伸经过该中性平面。同样在这里,使用A表明的减载压力包32从回调压力室24使用压力介质来供应并且使用B表明的减载压力包从调节压力室15使用压力介质来供应。对照于按照图12的减载压力包,按照图13的减载压力包更窄地构造,但是具有相同的基面。

图2示出了轴向活塞机1的液压的线路图,以用于展示按照图10的减载压力包232的压力介质供应部,为了图2的简化的可读性,其被置于比图2a缩小的此压力介质供应部处。轴向活塞机1具有高压线路42和低压线路44。在此,由该轴向活塞机在泵运行中将压力介质从低压线路44直向着高压线路42传送。在图2中展示了作用在摆动摇架13处的调节缸14以及同样作用在摆动摇架13处的回调缸23。轴向活塞机1具有电磁地能够促动的3/3比例方向阀46,经过该比例方向阀的第一端部位46a在所配设的电磁体a通电时,将高压线路42与调节压力室15置于压力介质连接中。经过端部位46b(该端部位在阀46的电磁体b通电时被占据)将调节压力室15与储箱T相连。在第一端部位46a中,调节活塞26移动出去并且由此摆动角α减小,而在第二端部位46b中,调节活塞26移动进入并且摆动角α增大。

回调缸23的回调压力室24经过2/2方向控制阀52能够与高压线路42进入压力介质连接中。最后提到的2/2方向控制阀经过弹簧被预紧至闭合部位并且能够在电磁的促动中调节到直通部位中,从而能够调开所提到的压力介质连接。

经过构造为2/2方向控制阀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38(该节流设备电磁地能够促动),按照图2和2a,调节压力室15与在滑动轴承侧布置的减载压力包232能够进入压力介质连接中。在图2中展示了任选的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38,虚线),回调压力室24经过该节流设备与任选的摆动摇架侧的减载压力包(32,虚线)能够进入压力介质连接中。

轴向活塞机1为了控制其排出容积和减载压力区还具有控制设备ECU。为了阐释减载压力包232的压力介质供应首先采用的是,轴向活塞机1在稳定的状态中利用固定的摆动角α运行。相应于此,恰好不进行摆动角的调节。在此时刻,所述2/2方向控制阀52电磁地促动,从而回调压力室24利用高压线路42中的高压来供应。3/3比例方向阀46经过控制设备ECU和电磁体a的通电向着端部位46a的方向调节,从而高压线路42处在与调节压力室15的经节流的压力介质连接中。弹簧18的、作用在回调活塞22处的高压的以及在调节压力室15中的作用在调节活塞26处的压力的、作用在摆动摇架13处的力将摆动摇架13保持在平衡中,也即在恒定的摆动角α处。因为摆动摇架13在当前不被调节,则不电磁地促动所述能够调节的节流设备38,从而所述弹簧将节流设备38压到其截止部位中。相应地,减载压力包232不用压力介质来加载并且所述减载压力区不存在,从而也禁止了泄漏。

此时,应进行摆动角α的减小,这与此相同意义的是,给调节压力室15提供压力介质。在这进行前,经过控制设备ECU给节流设备38的电磁体通电,从而其直通部位将调节压力室15与减载压力包232相连。相应地,构建了在摆动摇架13和滑动轴承30之间的减载压力区。在时间上后置地,进行3/3比例方向阀的磁体a的操控,从而其阀体较强地向着第一端部位46a的方向推移并且通流横截面增大。为了提供在减载压力区的构建和所述调节之间的所提到的时间上的空隙,节流设备38能够例如构造为带有比3/3比例方向阀显著更小的开关时间的快速开关阀。利用到调节压力室15中的压力介质供入,调节活塞26逆着回调缸23的流体静力的和弹簧力推移,直到新的力平衡在摆动摇架13处设定并且从而终止所述调节。在该时刻处,也再次关闭了节流设备38的电磁体的通电,从而减载压力包232与其压力介质供应部分离并且减载压力区瓦解,从而另外的泄漏在这方面被禁止。

在摆动角α增大时,如下地进行压力介质供应部的控制:首先,在调节之前,再次给节流设备38的电磁体通电,从而建立了调节压力室15与减载压力包232的压力介质连接并且能够构建减载压力区。然后,经由经过控制设备ECU进行的3/3比例方向阀46的两个电磁体a和b的通电的断开,进行了此阀46至弹簧定心的中部锁止部位46c中的调节(在该中部截止部位中,调节压力室15与高压线路42分离),并且同时经过旁通线路48和布置在里面的隔板50进入与储箱T的经节流的压力介质连接中。相应于此,能够在调节活塞26移动进入时,将压力介质从调节压力室15直向着储箱T导引,并且同时在调节压力室15中的用于构造减载压力区的足够高的压力保持保留。摆动摇架13如此久地经受向着更大的摆动角α的方向的调节,直到再次在摆动摇架13处存在力平衡。然后,进行节流设备38的电磁体的通电的断开,从而调节压力室15的与减载压力包232的压力介质连接被禁止并且减载压力区瓦解。

公开了在斜盘式结构方式中的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对于该轴向活塞机,在摆动摇架和滑动轴承之间能够构造流体静力的减载压力区。在此,为了减载压力区的符合需求的压力介质供应,设置了能够调节的通流横截面。该通流横截面尤其依赖于排出容积的调节或回调能够在其横截面中改变。

附图标记单

1 流体静力的轴向活塞机

2 壳盖

3 转动轴线

4 传动轴

6 缸筒

8 缸孔

9 工作压力室

10 工作活塞

11 滑靴

12 滑面

13 摆动摇架

14 调节缸

15 调节压力室

16、17 衬套

18 弹簧

20 止挡部

22 回调活塞

23 回调缸

24 回调压力室

26 调节活塞

28 支承节段

30 滑动轴承

32;232 减载压力包

34 压力介质流动路径

36 压力介质源

38 节流设备

39 支承面

40 中性平面

42 高压线路

44 低压线路

46 3/3比例方向阀

46a、46a 端部位

46c 截止部位

48 旁通线路

50 隔板

ECU 控制设备

α 摆动角

αmin 最小的摆动角

αmax 最大的摆动角

Vg 排出容积

Vgmax 最大的传送容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