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06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煤机,尤其涉及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



背景技术:

目前,采煤机的牵引方式基本上都采用电牵引,对于电牵引采煤机来说,液压系统变的相对简单,但仍必不可少,需其实现采煤机左右摇臂的调高及对液压制动器的控制。

阀组是液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其功能的保证。由于薄煤层采煤机机面高度低,安装空间小,因此,按常规设计的阀组无法满足薄煤层采煤机的使用要求。ZL201420743325.4公开了一种采用片阀结构的阀组,仅适用于中厚煤层采煤机。ZL201210569354.9公开了一种集成阀组,可用于薄煤层采煤机,但其存在集成度不够高(左、右手液动换向阀及过滤器布置在多通块体外)、布局不够完善、体积相对较大等不足。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以彻底解决薄煤层采煤机由于空间狭小导致常规阀组无法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用于薄煤层采煤机,以解决薄煤层采煤机由于空间狭小导致常规阀组无法安装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包括主阀体,主阀体一侧设有进油口,其另一侧设有工作油回流口与控制油回流口,主阀体内部具有油路,工作油回流口及控制油回流口通过油路与进油口连通;

主阀体外部一端设有铰接体,进油口位于铰接体的进口端,铰接体出口端伸入主阀体内,并与油路连通,铰接体上设有高压压力表,主阀体外部另一端设有与油路连通的制动电磁阀,制动电磁阀与制动器连接,由制动电磁阀对制动器进行控制,主阀体外部两端还设有与油路连通的控制电磁阀组,控制电磁阀组位于铰接体与制动电磁阀下方,主阀体外部正面设有与油路连通的低压压力表;

主阀体内部上方设有与油路连通的高压溢流阀、低压溢流阀,主阀体内部下方设有与油路连通的手液动换向阀组,手液动换向阀组的输出端向主阀体外部伸出,与调高油缸连通,由手液动换向阀组对调高油缸进行控制,主阀体内中上部还设有与油路连通的精过滤器及单向阀;

油路包括工作油路、控制油路、工作油回流油路以及控制油回流油路,工作油路的入口端与进油口连通,其出口端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手液动换向阀组串接于工作油路中,低压溢流阀位于工作油回流油路末端,工作油回流口位于低压溢流阀出口处,工作油路与工作油回流油路之间通过高压溢流阀连通,工作油回流油路与控制油路之间通过精过滤器及单向阀连,控制电磁阀组以及制动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油路连通;

手液动电磁阀组包括左手液动换向阀与右手液动换向阀,左手液动换向阀的供油口与工作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右手液动换向阀的供油口连通,右手液动换向阀的回油口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左手液动换向阀的输出口与左调高油缸连通,由左手液动换向阀对左调高油缸进行控制,右手液动换向阀的输出口与右调高油缸连通,由右手液动换向阀对右调高油缸进行控制;

控制电磁阀组包括左控制电磁阀与右控制电磁阀,左控制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左手液动换向阀连通,由左控制电磁阀对左手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右控制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右手液动换向阀连通,由右控制电磁阀对右手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制动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制动器连通,由制动电磁阀对制动器进行控制;

低压压力表在低压溢流阀之前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

该集成阀组总体上按两层布置,铰接体、高压压力表、左控制电磁阀、右控制电磁阀、制动电磁阀及低压压力表布置在主阀体外围上下侧,其余各件均集成在主阀体内上下部,各件通过主阀体内部的油路串通起来实现采煤机的左右手动、自动调高和液压制动等功能;

高压油从进油口进入铰接体后进入主阀体,并与安装在铰接体上的高压压力表相通,以显示系统压力,进入到主阀体的高压油分为两路,一路连通左手液动换向阀和右手液动换向阀,用来控制调高油缸升降,一路连通高压溢流阀,当系统压力过高时实现溢流保护,两路最后汇到一起连通低压溢流阀,再经工作油回流口流回油箱;在低压溢流阀前,分出一路低压油用来作为控制油路,并与低压压力表相连,以显示低压控制系统压力,低压控制油路首先连通精过滤器和单向阀,而后分为三路,一路连通左控制电磁阀,一路连通右控制电磁阀,一路连通制动电磁阀,而后三路汇到一起经由控制油回流口流回油箱。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该集成阀组总体上按两层布置,集成度高、布局合理、体积小,非常适合于薄煤层和极薄煤层采煤机;

2.低压控制油路中设置有精过滤器,用来进一步净化低压控制油路的油质,提高低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3.低压控制油路中设置有单向阀,可避免系统压力波动对制动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集成阀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该集成阀组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该集成阀组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薄煤层采煤机用集成阀组包括主阀体1,主阀体一侧设有进油口,其另一侧设有工作油回流口与控制油回流口,主阀体内部具有油路,工作油回流口及控制油回流口通过油路与进油口连通;主阀体外部一端设有铰接体2,进油口位于铰接体的进口端,铰接体出口端伸入主阀体内,并与油路连通,铰接体上设有高压压力表3,主阀体外部另一端设有与油路连通的制动电磁阀4,制动电磁阀与制动器连接,由制动电磁阀对制动器进行控制,主阀体外部两端还设有与油路连通的控制电磁阀组,控制电磁阀组位于铰接体与制动电磁阀下方,主阀体外部正面设有与油路连通的低压压力表5;主阀体内部上方设有与油路连通的高压溢流阀6、低压溢流阀7,主阀体内部下方设有与油路连通的手液动换向阀组,手液动换向阀组的输出端向主阀体外部伸出,与调高油缸连通,由手液动换向阀组对调高油缸进行控制,主阀体内中上部还设有与油路连通的精过滤器8及单向阀9;

油路包括工作油路、控制油路、工作油回流油路以及控制油回流油路,工作油路的入口端与进油口连通,其出口端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手液动换向阀组串接于工作油路中,低压溢流阀位于工作油回流油路末端,工作油回流口位于低压溢流阀出口处,工作油路与工作油回流油路之间通过高压溢流阀连通,工作油回流油路与控制油路之间通过精过滤器及单向阀连,控制电磁阀组以及制动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油路连通;手液动电磁阀组包括左手液动换向阀10与右手液动换向阀11,左手液动换向阀的供油口与工作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右手液动换向阀的供油口连通,右手液动换向阀的回油口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左手液动换向阀的输出口与左调高油缸连通,由左手液动换向阀对左调高油缸进行控制,右手液动换向阀的输出口与右调高油缸连通,由右手液动换向阀对右调高油缸进行控制;控制电磁阀组包括左控制电磁阀12与右控制电磁阀13,左控制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左手液动换向阀连通,由左控制电磁阀对左手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右控制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右手液动换向阀连通,由右控制电磁阀对右手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制动电磁阀的供油端与控制油路连通,其回油端与控制油回流油路连通,其输出端与制动器连通,由制动电磁阀对制动器进行控制;低压压力表在低压溢流阀之前与工作油回流油路连通。

该集成阀组总体上按两层布置,铰接体、高压压力表、左控制电磁阀、右控制电磁阀、制动电磁阀及低压压力表布置在主阀体外围上下侧,其余各件均集成在主阀体内上下部,各件通过主阀体内部的油路串通起来实现采煤机的左右手动、自动调高和液压制动等功能;

高压油从进油口进入铰接体后进入主阀体,并与安装在铰接体上的高压压力表相通,以显示系统压力,进入到主阀体的高压油分为两路,一路连通左手液动换向阀和右手液动换向阀,用来控制调高油缸升降,一路连通高压溢流阀,当系统压力过高时实现溢流保护,两路最后汇到一起连通低压溢流阀,再经工作油回流口流回油箱;在低压溢流阀前,分出一路低压油用来作为控制油路,并与低压压力表相连,以显示低压控制系统压力,低压控制油路首先连通精过滤器和单向阀,而后分为三路,一路连通左控制电磁阀,一路连通右控制电磁阀,一路连通制动电磁阀,而后三路汇到一起经由控制油回流口流回油箱。

不调高时,左右手液动换向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处在中位,高压油从左手液动换向阀的P1口(供油口)进入、O1口(回油口)出来,然后进入右手液动换向阀的P2口(供油口)、O2口(回油口)出来,然后通到低压溢流阀回油;当调高时,可手动操作左(右)手液动换向阀的手柄,使其处在左位或右位,这样高压油就经由P1(P2)到A1(A2)或B1(B2)进入油缸,再经由B1(B2)或A1(A2)到O1(O2)流出,来实现调高油缸的手动升降。

当左、右控制电磁阀不得电时,左、右控制电磁阀处在中位,低压控制油与左、右手液动换向阀控制油口不通,采煤机处于不调高状态;当左、右控制电磁阀得电时,左、右控制电磁阀阀芯移位,低压控制油流向左、右手液动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进而推动其阀芯移动,来实现调高油缸的自动升降。

制动电磁阀用于控制采煤机制动器的打开和抱闸;当采煤机牵停时,制动电磁阀不得电,阀芯处在正常位置,低压控制油与制动器不通,制动器处于抱闸制动状态;当采煤机牵启时,制动电磁阀得电,阀芯移位,低压控制油与制动器相通,制动器处于打开状态。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