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微距离监控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92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微距离监控的风扇。



背景技术:

工业风扇,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和先进工艺制造的流线型扇叶,应用小功率就可以驱动大量的空气,产生超大面积的自然微风系统,起到通风和降温的双重功能,其比起传统的暖通空调和小型的高速风机,它有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堪称高大空间通风降温的完美解决方案。

工业风扇,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候车室、展览馆、体育馆、商超等等高大空间,作为空间通风,人员降温的首选解决方案。

目前工业厂房一般占地面积大,需要安装比较多工业风扇,然而,工业风扇可能会因为扇叶安装松动或者扇叶出现异常,从而掉落下来,易砸伤工作人员和物品,安全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微距离监控的风扇,其自带监控功能,如果发现异常,可以自动控制停止扇叶运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微距离监控的风扇,包括风扇架、监控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风扇架包括扇叶、支撑杆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连接有底盘,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箱及设置在所述电箱内的电源变压器、中间继电器和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微距离监控机构和圆环,所述微距离监控机构包括传感器及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固定片,所述传感器固定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圆环连接在所述扇叶上,所述传感器正对着所述圆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变频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扇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电机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箱内安装有保险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为2mm厚的圆形铁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轴与减速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安装座固定在墙体上或固定架上,电机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带动电机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同时圆环也跟着扇叶转动,如果本实用新型的扇叶安装松动或者出现异常,圆环偏移,脱离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传感器会发出信号至变频器,从而使电机停止运转,使扇叶不掉落,而及时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自带监控功能,如果发现异常,可以自动控制停止扇叶运转,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风扇架,11-扇叶,12-支撑杆,13-安装座,14-电机,15-电机轴,2-监控装置,21-传感器,22-传感器固定片,23-圆环,3-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微距离监控的风扇包括风扇架1、监控装置2和驱动装置。

风扇架1包括扇叶11、支撑杆12和安装座13,支撑杆12的一端连接在安装座13上,支撑杆1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上设置有电机轴15,电机轴15连接底盘3,扇叶11安装在底盘3上。

驱动装置包括电箱及设置在电箱内的电源变压器、中间继电器和变频器,变频器与电机14连接。

监控装置2包括微距离监控机构和圆环23,微距离监控机构包括传感器21及用于固定传感器21的传感器固定片22,传感器固定片22固定连接在电机14上,圆环23连接在扇叶11上,传感器21正对着圆环23,传感器21与变频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安装座固定在墙体上或固定架上,电机1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带动电机轴15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1转动,同时圆环23也跟着扇叶11转动,如果本实用新型的扇叶11安装松动或者出现异常,圆环偏移,脱离传感器21的感应范围,传感器21会发出信号至变频器,从而使电机停止运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扇叶11的一种实施方式,扇叶11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轴15上,使之方便安装拆洗。

本实用新型为了安全起见,电箱内安装有保险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圆环23的一种实施方式,圆环23为2mm厚的圆形铁片。

圆环23处于传感器21的下方3.5mm处,如果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板上的螺丝有松动了,扇叶11就会上下晃动,与扇叶111连接的圆环23就会有扭曲现象而不水平,当扭曲高低差大于3.5mm,安装在传感器固定片22上的微距离传感器21发送信号至变频器,使风扇停止工作。

进一步,电机15与减速器连接,使之更好地保护电机14,及调速。

为了方便安装拆卸及维修,支撑杆12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3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